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红楼野心家> 第60章 衰落的祖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衰落的祖业(2 / 2)

船厂在望江县城的东边,距离县城大约三里地左右,紧挨着江边。


在官道上停住,远远就能看见江边一大片房屋,足有上百座。


一条三尺宽的小路,从官道分岔,通往那片房屋。


小路两边,是茂密的蒿草,几乎有一人来高。


“这一带,原来都是贾家卫的土地,如今都荒废了。”


胡杏山介绍道。


“如今贾家卫还有人么?”


“似乎还有几家人。听老辈儿人讲,当初的贾家卫,那可是热闹得很,足有几千人呢。”


“几千人?这么多。”


“当初这里建造战船,那是官船厂,兴旺得很。光是工匠就有好几百人,最大的战船,有三四十丈长,十来丈宽。”


“当初到琉球宣封的封舟,还有到南洋、东瀛、耽罗、新罗的商船,不少就是在这里建造的。”


“后来为何衰落下去了?”


“朝廷实行了海禁,水师大量裁撤,商船也少了,自然就衰落下去。”


“我看各地的船只也不少啊,据说海上还有不少大船,南洋的、东洋的、西洋佛郎机的,都有不少大船,有的炮船还有三四层高。”


“船是不少,不过大多都是小船。至于你说的东洋,南洋的船,原本也都是从大德买的。后来大德不造了,人家就自己造船,不过工匠都是咱们大德的。”


贾瑞明白了,大德不造大船了,但是外面对于航海用的大船还有需求。于是外面就从大德招募船工,自己造船。


这样一来,不仅把造船市场拱手让给别人,造船技术还外流。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德境内现在大船的造船能力严重萎缩,一蹶不振。


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德帝国的海禁政策。


目前大德从江南到神京和北方的漕粮、盐以及其他物质,几乎都靠大运河运输。


大运河上不适合航行大船,都是一些中小型船只。朝廷有限的水师,也大多都是些小船。


没有市场需求,自然也就没人愿意造大船,工匠的流失,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现在的技术传承,基本上都靠言传身教。工匠流失,技术也就随之流失。


走了二里来地,蒿草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水田,一直延续到江边那一片房屋那里。


水田里有三个人,正赶着牛在田里耙地。


见到贾瑞和胡杏山站在水田边上,一个人走了过来了。


这人三十来岁,见到胡杏山,神情一愣。


“胡公子?”


“哈哈哈,没错,是我。贾琣,你认识他么?”


贾琣看看贾瑞,摇了摇头。


“眼生得很,没见过这位贵客。”


“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他是贾瑞贾天祥,从神京来的。京城荣国府的人。”


贾琣眼光一亮,很快又恢复平常。瞅瞅江边的房屋,又瞅瞅贾瑞,自言自语。


“京城荣国府,似乎四、五十年也没来人了吧,我们以为早把我们忘了呢。”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