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明朝大纨绔> 第六百二十一章 百转千回为自在,但求俯仰心无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一章 百转千回为自在,但求俯仰心无悔(2 / 2)

他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甚至有机会为此而做些什么。


张小公爷肯定是看不到身后会发生的那些事情,但他知道这些事情会发生。


他无法选择视而不见!他能瞒过所有人,但他骗不了自己。


“哗啦~!”


浪花拍在了战舰上,刀锋一样的船艏将湛蓝色的海水切开。


猛烈的罡风将小公爷的雪白的衣袍吹起,咸腥的海风之下玉螭虎昂立于船首上。


妙安与足利鹤二女远远的望着他,自从起航后小公爷便一直站立在船首。


没有人敢于来打搅他,所有人都是默默的等待着。


这样的情形上一次出现,乃是在江南桃林。


当时张小公爷连续数日都在沉思的状态,但恢复后的小公爷显然学问更加的精进了一层。


譬如诗作的问世都多了好几首,这就是明证啊!


小公爷其实是在不断的回忆这段时间自己的动作,看看是否有疏漏。


他很清楚一点,仅仅是凭借他一个人、几个人甚至一些弟子是很难成事的。


即便是侥幸成事了,也会在他权势削弱后被风吹雨打去。


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他在培养的是一大群的既得利益者。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顾及到多方的利益,只有获益方越多变革才能进行的越顺利。


而同时张小公爷才能够顺势树立起原始的规则,当大多数人都从这套规则中获益……


哪怕是很多读书人也从这套规则中获益的时候,即便是后来有人想要对这套规则动手都很难。


玉螭虎要做到的就是这点,让大部分人都从变革中获益。


同时他再制定规则,这套规则将会兼顾到多方的利益、为多方创造利益。


唯有如此,变革才会被他们自发的去维护这套规则。


如今这套规则中囊括进来的,包括了皇帝的内库、勋贵们的簪缨货殖会、国朝户部……


甚至到内阁、诸部的尚书,元老院就是为他们所设置的。


朝堂诸部、各布政使司的官员也有了极大的晋升渠道,考核上佳调回国朝政务学院任教、就学。


然后分配至诸部任职,这是下一步要推进的。


小公爷还兼顾了科举的进士、举子,因为各部都自行开科取士补足官员。


这极大的促进了举子们进入仕途的道路,没有几个举子会拒绝这点。


随着庠序教谕部的铺开,很多社学建立起来底层的秀才们也会从中获益。


甚至连内官小公爷都考虑到了,显忠祠、元老院的一席之地。


再帮着内库经营各项有皇家股子的资产,还能拿到分红。


论名、论利、论地位,他们可全都能拿到的……


“接下来的,便是要等海因里希回来了……”


小公爷望着湛蓝的海面,一转眼那欧洲的狗犊子回去也已经好几年了。


但这个时代的航海可跟后世不一样啊,毕竟此时的航海没有后世的机械澎湃动力做支撑。


几乎全都是靠着风力、船桨在行进,出航一趟一两年才抵达都是常态。


哥伦布此时已经发现了新大陆,并已经开始登陆美洲大陆了。


“希望那小子能够平安回来,能够给我带一些惊喜回来!”


缓缓的吐出一口气,玉螭虎这才放下了一切回首望着妙安、足利鹤轻声道。


“姐姐,我饿了。”


船在海上几乎乏善可陈,毕竟大海初看时候还挺有意思。


每日都要看就厌烦了,呆在船上又哪里都去不了只能猫着。


小公爷于是每日都只能是在甲板上演武,不时的和妙安足利鹤叮叮当当的打做一团。


终于在航行了好些时日后,战舰缓缓的靠近了粤北外海。


信鸽放出去,很快的便有簪缨货殖会的商船过来将他们接过去。


顺着江水的入海口,小公爷很快的看到了阔别许久的陆地和羊城坊市码头。


此时的羊城坊市码头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贸集散地,这里已经成为了中转枢纽。


黔州来的各项货物,顺江而下在此集散分发至闽浙京师。


而京师来的货物亦在此集散,被分送往黔州、桂北、京师……等地。


于是,这里的货栈、坊市比之京师潮白河坊市更大!


然而小公爷并没有打算上岸,他只是默默的通过纱窗望向了这片巨大的坊市。


华夏民族的创造力,从古迄今没有差过半分。


自己仅仅是需要给他们点上一盏灯,他们就能够通过这盏灯点亮一片灯海。


从小周管家、从勋贵们,再到下面的这些商贾们都无声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明正在一点点的改变,自己和他们都需要适应的时间……


船队缓缓的从江上驶过,顺着江河航行了一段时日才抵达了黔州的码头。


此时的黔州码头早已不复往日的简陋,这里被勋贵们经营的几乎要赶上潮白河坊市了。


延绵成片的大量商铺,往来的客商们络绎不绝。


这里不仅有京师来采购的商贾,亦有从蜀中赶来的商户。


已经大量的铺设了水泥的驿道上,车马人群川流往来不息。


小公爷甚至看到了好些略显熟悉的面孔,应该是曾经在土司家见过。


他们熟练的用着官话,跟商贾们讨价还价吵的面红耳赤。


不时的还会跟往来坊市的附近山民们,用黔州的方言大声谈笑着什么。


明晃晃的“黔州货殖会”牌匾挂在了一处看起来像是官衙的门楣上,不时有人进进出出。


而从码头上下来的小公爷,很快的就被一批人迎上围住了。


几个面色肃然的汉子,沉默而恭敬的将小公爷迎上了马车随后缓缓出发。


“这驿道……竟然修通了?!”


张小公爷几乎要目瞪口呆,卧槽!当年奢香夫人修筑这龙场九驿,足足是花了十年时间啊!


“龙场九驿十八站,水西十桥千岁衢”,上下足足六百里地儿!


主要是黔州山多、路陡,别说是大明这会儿了。


便是后世给黔州修路,那花费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呃……您所有不知了,此番筑路各家出力不少……”


在马车前方给小公爷赶车的,是调查局在这黔州的提司。


却见他轻声回答道:“不瞒您说,这条道儿啊……”


“修筑的快,乃是各家土司和刑部都不惜命填呢!”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