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明朝大纨绔> 第七百二十七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二十七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2 / 2)

这话让弘治皇帝和刘健他们顿时莫名其妙,啥意思?!咋思维跳跃那么快啊!


我等只是琢磨如何来些许人手,可以帮忙干活儿。


这怎么就扯到了边境去了?!


“痴虎儿此言倒是提醒了老臣,鞑靼之地毕竟要维持我大明苗裔的数量。”


谢迁倒是反应的比较快,赶紧站出来躬身作揖。


“陛下!此事老臣其实早有所想,只是还不完善……”


谢迁在鞑靼火筛王归附之后,就开始琢磨如何让鞑靼彻底的、完全的融入进来。


只有鞑靼彻底完全的融入进来,才能够让鞑靼草原长治久安。


而这其中,鼓励通婚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只有双方不断的血脉融入,才是最好的稳定保障。


“如今鞑靼隐患已消,然而朵颜三卫却不断做大!此于我国朝,颇为不利啊!”


张小公爷这个时候接过了话头,继续道:“辽东边境亦不太平,女直人多有越境。”


“国朝关外多处实则未曾掌控,殊为可惜!”


弘治皇帝还是有些看不懂,张小公爷想要表达什么。


不过很快的,他就懂了。


“鲁东、豫南、冀北三地,开垦多年地力疲乏减产颇为严重……”


随着张小公爷的叙述,弘治皇帝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这三地都有这几乎一样的问题,就是现在人口增长太快、土地不够耕作。


而且多年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或被迫或自愿成为了隐户。


抑或是托庇在大户豪绅门下,以免税赋。


大户们也不是什么好鸟儿,投献过来的土地自然是不客气的。


那些靠着他们吃饭的佃户、隐户,又被迫的成为了他们的支持力量。


这让他们在当地取得了比官府更重的话语权,这就是“乡绅”。


“引隐户为工,为国朝服此徭役后可每人领粮一石、银五两。”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举起自己的手指头,轻声道:“并鞑靼或辽东田亩,按丁口算田!”


“只要开垦出来的田亩,国朝供以农具、牛马!并免税赋三年、户部半成利借出口粮一年!”


那边上的刘健听得这话,不由得目中闪过丝丝精光。


谢迁拢在袖子里的手指头微微的颤抖了一下,户部的佀钟则是浑浊的眼珠子突然乍闪一丝精光!


这些可都是朝堂老狐狸了,他们如何能够看不出这里面的好处?!


若是以此好处宣扬出去,恐怕那些个乡绅老爷们的隐户全都得跑了罢?!


但这还涉及到了一个问题,若是对方卖身为奴的话……


“当然啦~!若是有奴愿为良民,可报备国朝赎买!户部可出银钱,三年内清偿可不算贵利。”


张小公爷的话音刚落,佀钟“啪~!啪啪~~”的鼓起了掌!


顿时这御书房内的君臣皆愣住了,眼见佀钟这老家伙不断的鼓掌。


缓缓的走到了张小公爷的面前,掸衫正冠便是深深的一礼!


“独山公快请起!!”


张小公爷哪里敢受他这一礼啊,算下来这佀钟可比自家老爷子年纪都大上几分。


“玉螭虎莫动,且受老夫此礼!!”


这固执的老人生生的将这一揖,对着小公爷鞠到了底。


缓缓起身后,眼见这位老人双目含泪声音沙哑而低沉。


“陛下!老臣宦海多年,亦曾是意气风发!蒙先帝恩,曾擢为都察院御史代天巡狩各地……”


随着佀钟的娓娓道来,弘治皇帝亦是神色黯淡。


佀钟当年,也是有抱负的大好青年,


然而很快的他便发现仅仅是靠道义、靠四书五经,是无法处理实际问题的。


各地投献情况极为严重,很多的官衙甚至政令连衙门都出不了。


那些个衙役们都与当地士绅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用他们,回头就能够闹的你下不来台。


甚至还能够联合其他士子,找同窗座师弹劾于当地县太爷。


可以说国朝之上是陛下的,但国朝之下的乡间就是他们的。


陛下的政令别说到乡间去了,便是能够在州府执行就算是不错的了。


这些人凭借着这一层读书人的身份,在乡里可谓是土皇帝。


吞下了不少人的田亩,一些人家被逼的家破人亡。


何以鲁东、豫南、冀北这些区域,多年来白莲不断起兵?!


就是因为这些乡绅压迫太甚,以至于给了白莲等可趁之机。


“臣曾多次想,如何从那些个豪族乡绅中夺回百姓的田亩!然而……”


说到此,佀钟不由得摸了一把眼角。


声音微微发颤:“老臣不敢忘,几个豪族竟将家奴治死之事!”


“老臣曾想深查,却明里暗里多人递话终不得为其洗冤……”


其实说到底,就是乡绅豪族们控制着大多数人。


而如果将这些人解救出来,无疑就是瓦解了这些个乡绅们的羽翼!


“独山公,此事老夫亦是赞同的。”


谢迁这个时候缓缓的站了出来,沉声道:“但……如何取信他们?!”


“且,当如何保障他们能够顺利抵京?!”


亦是这个时候,端坐在龙椅上的弘治皇帝笑了。


“哈哈哈……木斋公啊!莫忘了,朕的国防军中可有不少三地子弟!”


听得这话,谢迁不由得眼前一亮。


张小公爷则是笑眯眯的接口,轻声道:“全数铲除自是不可能的……”


“能在军中任职,自然是国朝忠良!是以,当一展陛下厚恩!”


如何展陛下厚恩?!


“小子觉着,此番开田运作之处颇多!需有专人、专职负责……”


简单说,就是他们交出手上的奴籍卖于国朝。


那么他们的子弟在军中就能够混到一个职务,去负责这些关外事宜。


“若是肯往辽东开垦,国朝自然是会支持一番的。”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道:“比如牛马农具,支持上一批是可以的。”


一边说着,小公爷一边对着弘治皇帝眨眼睛。


弘治皇帝瞬间明了,军部可借此将辽东各关口收回来。


同时亦是一举将朵颜三卫这个尾大不掉的隐患,彻底根除的时候!


届时大明四周可谓是一片清平了,自己也能够专心的应付可能抵达的远来之敌!


此……一石数鸟之计也!


弘治皇帝对着张小公爷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心里有数了!


:。: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