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大唐第一狠人> 第331章 【古代治国习惯科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1章 【古代治国习惯科普】(1 / 2)

李世民的目光同样看向书册,皇帝面色明显沉吟一下,这才好奇李云问道:“此是何物?有何稀奇?”


“户薄!”


李云直接开口,这次回答的干净利索。


“原来竟是户簿……”


“难怪他会郑重拿出……”


“此物若是上缴陛下,果然可算天大之礼,但,户簿上缴之后,渤海还是诸侯国吗?”


“且先默默观看,勿要直接置评,这位渤海国主一向行事诡异,他干的任何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需要举一反三,三之再三,不断推测,多方联想,即便做到如此谨慎,仍然可能掉进大坑……咦,这位同僚你想干啥,莫非要站出去进谏不成?吾劝你赶紧打消念头,今天的事咱们只看不阻。”


“对对对,只看,不阻拦,这位同僚赶紧回来,千万别去掺和他们伯侄俩的事,掺和不起,容易把自己搭上。”


一本户簿拿出,直接引得大臣们窃窃私语,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户簿这东西太过特殊。


说它重要吧,其实不重要,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人口登记册,记录的乃是人口百姓田亩分配,这东西并非只有一册,而是拥有很多很多册。


比如在大唐那边,每个县域都有各自的户簿,然后县域根据属地汇总,上面的州衙拥有一册州级户簿,州衙继续往上汇总,级别就是道级户簿,贞观年间大唐总共划分十道,所以整个中原拥有十册道级户簿。


这十册道级户簿再次汇总,就变成了大唐户部掌握人口变动情况的参考书,因为古代人口普查极难,所以户簿这东西数据不准,有时候户簿上面记载人口五百万,可能实际人口已经变成一千万,若是时局换成动乱灾荒之年,数字则又会成反向递减的情况,也许户簿上面记载人口五百万,实际人口已经衰减到了两三百万。


正因为如此,所以户簿才显得不太重要,历朝历代虽然年年编订这个,但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把它当做参考。


所谓参考,就是参而考虑的意思,为什么要参而考虑呢,因为这东西不准啊。


如果很准,那还需要思考吗?直接按照户籍所载的数字进行政策制定,何须户部大臣们每年都要争辩不休。


但要说户簿不重要,其实这东西又很重要。


此物乃是人口百姓的最主要记载,属于官方性质的人口普查,天下何其大也,治大国并非烹小鲜,百姓需要田亩,人口需要粮食,倘若某个地方出了天灾人祸,朝廷需要借助户簿推算受灾的人数。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能掌控税收。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传递自然不便,这就导致了贪腐容易滋生,地方上很容易在税收上做手脚。


打一个比方,大唐户部拥有一本总户簿,记载着整个中原人口数字,贞观六年的时候曾经统计一次,当时的数字乃是2800万。但是实际情况呢,全国人口最少也得4000万。


至少1200人口没有记录在册。


而地方上的官员由于直接管理基层,他们是能够直接接触这一部分人口的,自古有句俗话,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税丁,只要你这个老百姓活着,有些地方官才不会管你有没有在册,先派出税丁把钱粮收了,然后再回来根据户簿核实。


这一核实就出问题了。


钱粮收上来了,结果户簿上面没有这么多人口。


咋整?


塞进自己腰包呗。


但是大唐户部也不是吃干饭的,能成为朝堂大佬的都是基层爬上来的,下面那一套塞腰包的手法,其实都是大佬们玩剩夏的……


这时候就现出户簿的重要了!


全国记载人口只有2400对吧?


你们实际收了4000万人口的钱粮对吧?


哼哼,想要私自塞进腰包,不行!


咱们会推算,会根据户籍进行参而考之,如今乃是盛世之年,不比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兵荒马乱,这种年月,人口肯定猛增,既然如此,各地钱粮按照增减补缴。


什么是增减补缴?


说白了就是后世所谓的数学系数。


古人的智慧,其实比后世更加高远,他们虽然不懂得现代科学,但他们积累了无数的经验。


有时候经验比科学手段更神奇。


大唐户部制订增减补缴的时候,玩的就是这个经验手法……


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多收,有的削减,看似毫无道理,然而复合实际,户部大佬们才不会管你们下面报屈叫苦,大佬们制订的增减系数保证让你们无法自塞腰包。


经验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吓人。


据传贞观六年户部进行全国税收押解入库,各地粮仓竟然连一百斤粮食都无法贪,这是何等吓人的精确,简直超出了后世人的想象,全国几千万人口的税收,数字差距竟然只有一百斤上下,这种操作即使放到拥有无数科技手段的后世,恐怕也只能对古代之人说一声佩服。


因为,后世人做不到这么精确。


而大唐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确,正是因为朝堂大佬们根据经验制订的增补系数。


打个比方,河北道比较穷,虽然道级户簿上面记载了人口200万,但是实际可能因为青黄不接饿死了很多人,那么税收肯定和实际不符,钱粮肯定收不齐200万人口的税。


怎么办,增减系数啊,大唐户部大佬们大笔一挥,直接给予河北道‘两成并四’的减免。


两成并四是什么意思?


搁在后世就是8.4折。


对,大家没看错,朝堂户部大佬给河北道打折了。


你们河北道按说应该上缴国库100万石粮食,但是根据增减系数只需要上缴84万石入库……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