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唐朝那些事儿> 第五十一章【圣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圣人】(2 / 2)

颜卿正虽然不能走在刘房开的前头,但此时,他却走在了其他所有大臣的前面,不过,他的想法,与刘房开并不一样。


在当时的北周,卿正的职责主要是起草诏令、参与决策,由于“朝政机密,并得参详”,地位非常重要,要不然是不会让他颜卿正,有如此显眼的靠近皇帝身边的机会。


在刘房开的想法中,这个重要的机会,实际上,事关一个重要的房开项目。


这是不是刘房开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以他非比寻常的、敏锐的商业脑袋,构思出来的,不得而知。


虽然后来他确承包了这个项目。


而那位已经说不出话来的现房东,其实正中了刘房开的意。


说不出话来最好,说不出来,就可以由别人来说,至于是否忠实于原话,那是无据可查的,所谓死无对证,就是这个意思。


这人怎么会这样?


这与刘昉的身世有关也无关。


其父刘孟良,为大司农,是掌管绢帛麻布和贡赋的官,属六卿之一,并且是随周太祖宇文泰创立北周的功臣。


因此,这位老兄就是所谓的“八旗子弟”,官二代,因此,他比起姓颜的来说,虽说官小一级,却排位靠前的。


这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官场血缘定律。


而那位屈居第二的颜之仪(公元523年—591年),字子升,琅邪临沂人,即今山东临沂县人。


虽然其是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在晋以后,侍中曾相当于宰相,但要论做官的血统关系,实在是有点八杆子打不着。


要说靠得最近的,是其祖父颜见远,曾任齐御史治书,但那只是主要负责纠察朝会迟到、穿错衣服,不排队等事的不起眼的官,因此祖上的这点显赫,是不好拿到桌面上来显派的。


不过,这颜家盛产读书人,其兄是大学者颜之推,若对此人不熟悉,那么对在此以后的颜家后人中,那位有名的唐代书法大家,兼抗击安禄山的英雄,文武全才的颜真卿,就不能说是陌生,因为现在小学生练书法,临这位大书法家的帖,是必修课。


而要说颜见远老人,此时当然没有见远到,几十年后,他的孙子,这位颜书呆,官大一级,却是气短一分,跟在纨绔子弟刘昉老板的屁股后面,被弄得满头是汗。


不过,世事难料,后来刘老板本来搞发了,却很快就让新房东看出他不是什么好鸟。


其大难临头,要怪就怪他爹替他取的“昉”字这个名,没想到成为害了卿卿性命的理由之一。


所以说现在有专门帮人取名字的生意,且以易经为根据,就是为了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是不是前几天的那次皇上召见,才让刘小卿决定搞房开的,不知道,转出这个做生意的念头,是有点来历不明。


那次召见后,他们一起来出来时,对那位颜同志,刘房开本来他想叫一声同志,但这人却什么话也没说,先自走了,把他一个人丢下,这一走,看来同志是叫不成了。


要说皇帝出事的那天,天气实在太热,这才五月份,是有点不太正常。


周宣帝宇文赟,也就是赟哥,让太监们起了圣驾,前往他的夏宫,取名天兴宫,避暑消凉。


却不想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不了床了,说是病了。


谁也说不清楚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宣皇帝却突然喉痛起来,于是只能匆匆还宫。


而对于得了什么病,大概只有赟哥本人心里最清楚。


他可能脑袋中闪过的念头是:怕是大限到了。


于是召小御正刘房开,中大夫颜之仪,同入卧室,说是要拟嘱后事。


这样的事,确实非同小可,当时就把这二人吓得浑身哆嗦。


刘小卿正虽说玩世不恭,但在这种事面前,却是不敢怠慢。


因为他眼下的一切,都是赟哥给的,他们之间在很多方面爱好相同,有共同语言,所以引为知己。


而在在这种时候,无论于情于理,都是他该出力的时候。


可事情偏偏不凑巧,当他们气喘咻咻地赶到时,赟哥喉咙痛,有声无话,言不成语。


面对此情此景,刘小卿正只能一个劲地轻言细语,眼光中含着无限忠诚的眼泪,却是不能哭,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要控制到不能掉下来,这无疑是需要功夫的。


这事来得突然,看样子赟哥是不行了,但是一时半会,还是有些时间的。


看来是有大事要忙了。


这位被宣皇帝视为可信赖的人,他也以为自己本该做到士为知已者死,但现在却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士为知己者忙。


这个变化,是因为刘房开换了知已。


他要忙的,不是为这位眼下奄奄一息者。


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出自于他的审时度势。


只是外面的人看来,也许变得也太快了点。


不过,仔细去想,对眼前这事要拿主意,并不是仅靠刘房开耍点见风使舵的小聪明,就能办的。


总之,发生这样的事,其中有些地方,是有些不太对劲。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