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唐朝那些事儿> 第六十章【圣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圣人】(2 / 2)

要是再等新省长人到了,一切都晚了。


下台省长王谦,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起不起兵,起兵后又该如何等事,先想好。


因为身逢乱世,不当兵打仗,是做不了官的,所以曾以跟随高祖周武帝从军,力战过好几次,做了这封疆大吏,搞地方政治,还是蛮在行的,但要说打仗,从专业角度上讲,还是难挡大风大浪的。


这种时候,也有人会私底下说,他不过是沾了老子的光,才当了这样的高官,军事上还是不行。


他当初设想的是,起兵后以蜀地的艰险,进可以立功,退可以自守,这个想法,现在看来,有些不靠谱。


这新来的省长,是位能打的猛人,而身边这些人,多是无用的。没办法,那是一个职业jūn_rén 吃香的年代。


省政府秘书长,总管长史乙弗虔,还有成都军区司令,益州刺史达奚惎,是身边仅有的可以商量些事的人。


他们也曾经建议,要最好就是据险观变,这话其实不用说,因为就在下台省长王谦看来,他们也拿不出什么象样的玩意。


据险,具体怎么据,观变,又如何观?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概乙弗虔和达奚惎这二位,也许就在此时,见领头要反的人,这样气短,心中就有了另外的想法。


而那位隆州(四川阆中一带)刺史高阿那肱,做为响应起兵的积极分子,还为王谦大人谋划了三策,上策是由你王大人亲率精锐,直指散关(陕西省宝鸡市)。


散关为关中四塞之一,也就是有名的陈仓道,因路北端出入山口处,为秦汉的陈仓县(今宝鸡市东)得名。


此处扼守南北相通的要道,高阿那肱劝王大人先抢占此要道,即绕过汉中,直下长安,与三国魏延向孔明诸葛所献之计,即从汉中通向关中的小道子午谷进兵,拿下长安,有些雷同。


且这高阿那肱还附加了其它理由,说是这蜀人都知道你王省长为国除奸,必然会拥护且出力,这是恭维话,但下台省长愿意听,因为他搞地方治理,还是有一套的。


那么中策呢?当然有其一,必有其二,首长愿意听的话,那就继续讲。


中策就是出兵梁州和汉中(二者相邻),占了此处要害之处,就可以取天下。


事实证明,新省长也是在汉中下马的,要是早一步的话,梁某人这新官是当不成的。


这些都太锋芒毕露。


可起兵干什么?


答:是为国除奸臣。


但起了兵就坐在原地等,等奸臣自杀,那是不可能的。


答:但可以等形势朝有利于为国除奸方向发展,再动手不迟。


这个回答是是起义军总司令王谦给出的,也是隆州军区司令高阿那肱的下策。


不谋而合,虽为下策,也可谓平常人之所见,其实也是略同的。


新省长接到任命后,即走马上任,但走了很远的路。


行至汉川(今陕西省汉中市)下榻时,就听说再往前走,就会遇见下台省长王谦的兵,他们已经反了。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这个王谦看来好对付,他本来应该先占据这里的,然而梁元帅到没有象那曹孟德一样,大笑一声,再骂一句孔明村夫,惹出个莽撞人张飞来。


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这位前任,看起来志大才疏。


梁柱国也就梁元帅,应该是从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京地区,即凉州赶来,经此重地,南下四川。他在此之前,任西北重镇凉州总管。


汉中是南下进入四川的门户。


王谦要反,却没有先派兵占领此地,梁元帅因此可以先睡上一觉,等命令来了再说。


命令应该是在下达后,快马加鞭地送到的。


这个命令是让梁睿为行军元帅,率领从利(治兴安,今四川广元)、凤(治今甘肃凤县)、文(治今甘肃文县)、秦(治今甘肃天水)、成(治今甘肃成县西)等州,集结而来的步、骑20万,进讨王谦。


等齐这些人马赶到,是要花些时间的,而此时下省长王谦,已于8月7日,出动巴蜀jūn_duì 10余万人,攻占始州(治今四川剑阁),要挡新任益州总管梁睿的路,拒新官于四川大门之外。


当然,此时在下台省长王谦的辖区内,已全面点燃内战烟火。


由其所管辖有益(今四川省成都市)、潼(今四川省三台县)十八州起兵,嘉(今四川省乐山市)、渝(今重庆)等十州宣布拥护。且王谦到是没有派兵先占汉川,而是先占了始州(今四川省今剑阁县)。


这始州守剑门关险,为进出四川的最后关隘,却比高阿那肱所建议的进军至散关的上策,以及兵至汉中的中策,后退了两步,实为全面的退守之势。剑门关也确实是险,完全达到所谓据险观变的下策标准。


其实,对司马消难和王谦,将此二人称之为马后炮将军,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杨坚早在6月10日,就开始调集北周在关中的jūn_duì ,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宣布讨伐尉迟迥的。


而尉迟迥起兵,则是在得知杨坚已任命韦孝宽为新相州总管,并已在前来就任途中,即在5月28日以后。


司马消难和王谦这二位同志,应当是在尉名将起兵前,就已收到攻守同盟书的,但一直是在考虑之中,其中虑的成分居多。司马消难于差不多一个月后的7月24日亮出起义大旗,而王谦同志则是在磨蹭了两个月后的8月7日,加入同盟会的。


有事前预谋,却是谋而不合,步调查不一致,革命队伍如何能胜利?


这二位本来是打算先取观望之势,不料这杨坚的眼光可以穿越上千里路,并不放过他们,是接任的新官到了,火烧屁股,才不得不由坐观,改为出动。


当然,一千多年前,有关时间的计算,我们还是要把路途上的消耗,算在内的,但这应当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对等的。


因此,杨坚在这场较量中,还是因为能够多看出两步棋手,而占有先手。


由于这几位要想“清君侧”的同志,步调的不一致,让他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先干掉四股反动势力中的一股,也就是正确运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消灭了敌人,从而保存了自己。


杨坚要先打的,无疑是尉迟迥这股中坚力量,以此而可以达到瓦解敌方阵营,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6月10日杨坚宣布对尉名将动手后,实际战事开端,除去迂回敌方后背的于仲文和杨素,提前动手外,韦孝宽大军正式与尉名将开打,是在8月初。


如前面所说,本来杨坚智到谋到,乘敌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是最佳效果,但人算不如天算,这期间除去调查集关中兵马需要花费时间外,还发生了一段插曲,耽误了些时间。


这段插曲将引出两个个大人物。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