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看完就‘呵呵’了。
道光初年,这位开糟坊、粮行、赌局,又结党贩运私盐做“盐趟主“。在贩运私盐时,常与官府发生冲突,遂集众成捻。还支持农民抗粮、抗差、吃大户。皖北民风强悍,其俗尚武,“刀剑以喜“、“聚众打降“为习俗,为了出人头地,于是形成了一伙一铺一捻。
道光十七年,张乐行率领捻众行侠仗义,清除地方恶霸侯永清。
道光三十年,张乐行在涡阳张老家与宋姓豪绅械斗,后被告至官府,与官府对峙。
咸丰元年,张乐行率领亳州一带捻军首次聚众起义。
不过咸丰二年太平军已经全部消灭,张乐行的捻军也就无疾而终。
“这个人为什么没抓回来?从道光年到咸丰一年发生的事,也够砍他一百回了吧?”青妤瞪着奇瑞,你好好的总理大臣,总能给我一个解释吧?
“小人去问了,说张乐行在地方横行多年,也颇有声望……”奇瑞也‘呵呵’了,咸丰一年,他还在生死线上挣扎呢,他哪知道为什么。他只能问问,问回的结果,他就只能呵呵了。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捻军起源于“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带有游民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油捻纸用来作法,于节日时聚众表演,为人驱除疾病、灾难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购买油捻纸。后来,也有恐吓取财、勒索而实与盗贼无异的现象。越是荒年歉,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
由此也可以知道,这个自古有之,这些就是些地痞流氓组成的帮会。到了荒年,一些百姓就加入,聚众找口饭吃。等着荒年过了,他们回去务农。那看看那张乐行的生平,嘉庆十年生人,到道光初年,也就十多岁的大小伙,看看他干的事,
开糟坊,粮行,还有赌坊,这就是旧时黑恶势力的标配,糟坊,就是专为平民百姓提供一日不可或缺的“油盐酱醋”;粮坊不用解释了,加上一个赌坊,这位把开门七件事掌握了五项,加上一个赌!后头没点什么支持,谁信啊。对了,他还贩私盐!这样的人,就算在新社会,也不能留着他过年吧?
至于说道光年支持农民抗粮、抗差、吃大户。青妤就不说啥了,那会,也算是民不聊生。但是问题是,趁着乱,忽悠着百姓做那些会杀头的事,这些年,只怕跟着已经死了不少人了。所以在青妤看来,这个人算是坏到骨子里了,完全就该千刀万剐!
“这几年我就不信,他没做出格的事?当地父母官是做什么吃的?”青妤的脸色真的越来越差了。
“这几年,各地官员慢慢的在淘换,不过皖淮几地一直民风彪悍,外地的难做,本地的做难。”咸丰终于放下了碗。
“你再喝点汤。”青妤看他饭吃了,忙又给他一碗汤。不管怎么说,他得好好吃饭。
“奇瑞,你也喝。”咸丰对奇瑞笑了笑,说了半天话,他的饭都没吃完。
奇瑞忙端碗喝起汤来,也不搭理青妤了。现在他觉得要不要让他出去一块听政好了,每天这样,趁着吃饭的工夫说政事很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