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战国大司马> 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1 / 2)

函谷关,乃是秦孝公为阻挡中原诸国进犯秦国而修建的关隘。


此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大河,自此关建成之后,这座关隘便将秦国与中原诸国彻底隔绝,因而逐渐了出现了“关西”、“关东诸国”这样的说法。


关东诸国的“关”,即指函谷关。


六月二十五日,即魏韩周三国联军抵达函谷关前的次日,蒙仲向军中的假帅公孙竖报备后,便带着乐毅、蒙遂、荣蚠、蒙傲等,前往函谷关前,近距离观望这座雄关。


不得不说,秦国建造的这座雄关,在中原各国相当有名,其原因就在于此前有几次诸国联合讨伐秦国的军事行动,皆在函谷关前被挡了下来,难以寸进。


比如曾经“犀首”公孙衍组织的两次五国伐秦,联军皆被阻挡于函谷关前。


不夸张地说,正是诸国多次联合讨伐秦国未果的举动,成就了函谷关在中原的赫赫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诸国联军成就了函谷关的名声,而函谷关,则成就了齐国名将田章的名声——毕竟田章是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关东诸国将领。


不过待等蒙仲亲眼看到函谷关时,他多多少少是有点失望的,因为在他的幻想中,函谷关可能是一座城墙高达几十丈的雄关,但据蒙仲目测,函谷关的城墙恐怕也只有三丈左右而已,倒是关隘的城楼看上去较高,目测大概有六七丈高,就当世而言已经非常了不得。


“看上去似乎并不像是难以攻陷的样子嘛。”


观察了一阵后,乐进在旁嘀咕道。


就当蒙仲等人正在远远地窥视函谷关时,荣蚠注意到身背后有一辆战车徐徐而来,战车后头跟着一队士卒。


荣蚠定睛一瞧,这才看清楚那辆战车上站着韩军的主帅暴鸢。


“师帅,暴鸢大司马来了。”荣蚠当即提醒蒙仲道。


蒙仲回头瞧了一眼,见果然如此,当即迎上前去。


片刻后,暴鸢乘坐的战车在蒙仲一行人身侧停了下来,旋即,暴鸢下了马车,与蒙仲打起了招呼。


“大司马。”


见暴鸢出现在此,蒙仲原本以为有什么要事,没想到一问之下,暴鸢却摆了摆手,笑呵呵地说道:“无他,只是找老弟吃酒而已。”


说着,他简单解释了一下,原来是前段时间攻城、赶路,得不到空闲,如今大军已逼近函谷关下,且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这座雄关,于是暴鸢便来找蒙仲喝酒。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到了你军营内,见到了公孙竖,公孙竖对我说,老弟你带着一干人到函谷关这边来了……哈,莫非是想见识一下这座雄关?”


提到函谷关,不得不说暴鸢兴致很好,这也难怪,毕竟自函谷关建成以来,中原诸国几次讨伐秦国皆被阻挡于这座函谷关下,整个天下就只有三个人享有“攻破这座雄关”的美名,一个是田章、一个是公孙喜,还有一个就是他暴鸢。


当然了,公孙喜与暴鸢能得到这份殊荣,不能否认得仰仗田章,仿佛他暴鸢与公孙喜只是沾了田章的光,但暴鸢并不在乎。


一来,活到他这把年纪,其实已经不太在意外人的评价,二来嘛,他与公孙喜确实是沾了田章的光,这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论带兵打仗,纵使皆被称之为当世名将,但必须得承认,田章确实要比他与公孙喜更加出色。


“如今亲眼看到了这座雄关,老弟有何评价?”暴鸢笑呵呵地问道。


“怎么说呢……”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与我想象的‘函谷关’出入很大……”


暴鸢略带惊讶地转头看了一眼蒙仲,好似猜到了什么,笑着问道:“老弟莫不是觉得,这座关隘其实并不难攻克?”


“呃……那倒不是。”蒙仲连忙摇头否认。


“在老哥面前,老弟何必如此拘束?”暴鸢笑呵呵打趣着蒙仲,旋即,他徐徐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但事实上,老弟想差了,这座关隘很难攻陷……”


说着,他指了指迎面那座函谷关,摇摇头说道:“我不是指那个,那只是函谷关的第一道关墙而已……”


“第一道?”蒙仲惊讶地问道:“函谷关莫非有好几道关墙么?”


“三道。”暴鸢抬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正色说道:“函谷这边有两道,一道外关、一道内关,此刻咱们看到的就是‘外关’,它依傍着那边的山体而建……当地人将那些仿佛丘陵的山体称作「塬」,看上去仿佛是山丘,但实际上却与一般山丘大为不同,四周陡峭、道:“宜阳的酒,真的是有些年头不曾喝到了……老弟也尝尝看。”


蒙仲点点头,浅尝即止,不过滋味还不错。


此时,暴鸢看了一眼正为他舀酒的蒙傲,沉声说道:“三晋想要化解恩怨,并没有那么容易。老弟方才问我,三晋联合一事为何不了了之,其实就是因为忌惮。老弟既然曾经在赵主父身边,想必也听说过有些事,比如说,赵主父最初继位的那会儿,魏惠王魏罃联合了秦、燕、楚、齐等国,试图瓜分赵国……”


“唔。”


蒙仲点点头说道:“据我所知,当时只有贵国与宋国,支持赵国。”


“呵。”暴鸢轻笑一声,摇摇头说道:“事实上,我韩国当时并非是支持赵国,只是不希望赵国覆亡。在赵国与魏国之间,我韩国素来是保持中立的……”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蒙仲说道:“我猜老弟只知道赵国那时险些覆亡,却不知魏国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唔?”


蒙仲愣了愣,旋即缓缓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果然。”暴鸢轻笑一声,旋即讲述道:“魏惠王魏罃,他对赵国抱有很大的成见,原因在于他曾经也遇到与跟赵主父类似的处境。那时在魏武侯过世后,公子魏罃与公子魏缓争夺王位,魏缓跑到赵国,希望赵成侯助他夺回王位……总而言之,最后赵韩两国派兵攻打魏国。可赵成侯那是什么人?那是将王都从晋阳迁至邯郸的人,他是真心相助于魏公子缓么?当然不是,他只是想趁机倾吞魏国的西河、河东等地罢了……唔,当然,我韩国当时也差不多。总而言之,当时赵成侯主张杀掉魏王罃,立公子魏缓为王,叫魏国割让土地给赵韩两国,而我韩国则主张将魏国一分为二,因为这件事,韩赵两国最终没能达成一致,我韩国的jūn_duì 连夜就从魏国撤离了,随后,赵成侯也只好撤兵……现在老弟应该明白,魏王罃为何恨赵国了吧?”


“……”


抿了一口酒水,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也是,差点就被赵成侯杀掉,魏王罃如何不恨赵国?


而此时暴鸢却又说道:“险些丧命是其一,其二,魏国当时已逐渐衰弱,而赵国,则在赵成侯的治理下逐渐强盛,即使后来赵成侯过世后,赵肃侯继位,赵国的国力亦日渐强盛……而赵主父继位的时候,魏王罃年纪也大了生怕后辈儿孙不是赵主父的对手,因此才希望在有生之年,覆亡赵国。”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但我韩国并不希望这样,无论是魏国还是赵国,我韩国都不希望其中任一覆亡,说什么「三晋情同手足、不宜同室操戈」,这纯粹只是自欺欺人,主要还是制衡……若魏赵两国其中任一覆亡,我韩国岂非要面对另外一个更加强盛的‘兄弟’?”


听闻此言,蒙仲微微点了点头:确实是明智的抉择。


“三晋心不齐,主要还是彼此忌惮,魏国称霸中原近百年,赵国不甘落后,亦想尝尝作为霸主究竟是什么滋味,而我韩国嘛,哈哈哈哈……”说到最后,暴鸢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几许自嘲。


毕竟在赵国与魏国的“内斗”中,韩国说得好听保持中立,可实际上联合弱国钳制强国,魏国虚弱帮魏国、赵国虚弱帮赵国,总之就是不想让魏赵两国任一吞并彼此,以免自己最后亦被那任一国吞并。


正是因为常年彼此算计,才导致魏、赵、韩三国彼此间的不信任,因此想要促成魏赵韩三国结盟,绝非是那么容易。


“……促成三晋联合不易,但若是能促成此事,则三晋绝不畏惧秦齐!只可惜……唉!”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