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玉从苏韬接过一杯茶,并没有直接饮用,笑道:“我现在注意力都在燕京分店的日常运营上,如果参与这个行动,担心燕京分店会出现问题。一次两次或许还可以,但如果太过于频繁,肯定不行。既然是代表中医,代表国家,我觉得带队的人选就不应该仅限于你我。”
苏韬眉头松开,道:“你的意思是,邀请更多的中医名家参与到这个医疗援助行动来?”
“没错,像我的师父,又或者宋思辰、窦方刚这样的中医泰斗,甚至王儒这类的中医宗师,如果有足够的诚意,他们一定会愿意参加国医医疗援助行动。”凌玉自信地说道。
苏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凌玉和自己显著的不同,凌玉的内心纯净如一张白纸,不染丝毫尘埃,所以她考虑问题比自己更加自由。
苏韬笑着与凌玉道:“你说的没错,既然是代表华夏中医,那就应该邀请国内最一声,还可以给你看他遗留下来的其他行医笔记。”
苏韬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传染疾病,一方面是因为暗面组织虎视眈眈,另一方面也可能涉及到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苏韬感慨道:“他的水平和成就,甚至不比医圣张仲景差,只不过为人比较低调,没有出书立传而已。”
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许多中医的医术很高明,但毕竟像张仲景这类有精力和能力留下自己对中医的见解和看法的人,并不多见。
黄菖蒲能留下这本行医笔记,已是颇为难得。
苏韬随后又简单翻了一下其他基本行医笔记,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的一看,但不仅感叹这些笔者的功力深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如果普通人看行医笔记,会觉得是一个又一个治病救人的故事,但作为资深的中医,看行医笔记,会研究笔者面对不同病症时的体悟。
“四诊细节和解析”、“药方的组合”、“每一味草药的剂量”、“复诊的结论”,“康复期药方的调整”,还有“末尾总结得失”。
苏韬阅读行医笔记的过程,类似于解数学题时,参考别人的解题思路,可以换个角度吸取经验。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时,都有不同的盲区,互相补充之下,就可以让自己获益匪浅。
这些行医笔记,其实是道医宗真正的宝藏,道医宗主能让凌玉转交给自己,苏韬感动不已,这才是宗师的气度和胸襟。
中医拥有这样高瞻远瞩的前辈楷模,何愁无法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