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覆汉> 第四章 中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中台(2 / 2)

“正要借赵常侍此举扬名于天下!”公孙珣依旧昂然大声,一点都没有相让的意思。


“我……”


“赵常侍!”在此时,侍领都官曹尚书刘陶却忽然出现在了走廊,而他身后正是那位刚刚改了名唤做王朗的小小尚书台长史。


“刘侍!”不知为何,这赵忠居然有一点松了一口气的味道。“你手下的郎该管教一下了!”


“你也知道他是我手下的郎?!”刘陶双拳紧握,愤然质问道。“既如此,何须你来如此咄咄逼人?!我不懂了,同姓同宗,那赵威豪忠孝称道于天下,威名传播于四夷,为何你却只会整日带着一群小黄门四处流窜在南宫之?”


“赵苞那混蛋忠孝两全,我便不忠不孝了吗?”赵忠也是勃然作色,面色红白不定。“我对陛下的忠谨人人可见,不信你现在便可以去宫问陛下!而若论孝道,我虽然与赵苞势同水火,但逢年过节,也绝不少了对婶娘的孝敬……”


“赵常侍的孝敬每次都被送还了。”公孙珣忽然插话。“无一例外……”


“你这小子且与我闭嘴!”赵忠愈发大怒,当即以手点到了公孙珣的额头之。“此事必然是赵苞私自所为……我与你这小子直言,婶娘在一日,依人伦大礼,我且容你们翁婿一日,若有一日婶娘不在,我便要让你们翁婿尝尝的诏狱的滋味!”


公孙珣侧身不应,只是去看自己的司刘陶。


不过,不等刘陶再度发怒,这赵常侍却终于拂袖而去了。


廊下一时无言。


而打破沉默的,居然是早候在赵忠那拨群小黄门之后的另一个小黄门:


“公孙郎,大长秋、司徒、太仆、太常领尚书令有请。”


公孙珣面露愕然,事情闹成这样,此间的大佬召见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这么多大佬都在,却俨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不过,在回头看了一眼刘陶,并得到了对方的首肯之后,他还是即刻告辞,然后随这个小黄门快步而去了。


话说,太常领尚书令是来艳,这个传自于后汉开国功臣来歙的起来,”不待公孙珣答谢,那边来艳忽然又笑道。“师生同居尚书台,也是这台常见之事了。”


几人纷纷颔首附和,唯独公孙珣不明所以。


“你还不晓得吧?”杨赐捋须笑道。“你另一位老师卢植卢子干,已经平定了庐江蛮族叛乱,前日他书到禁请求依旧回东阁修史……但是陛下以为你师才德兼备,修史这种事情并不是紧要事物,便已经议定,加他侍衔,为吏部曹尚书。”


公孙珣面色不动,心却是不由狂喜!


话说,他此番虽然决定乘风起浪搞一些大动作,但心还是有些忐忑,只是靠着一股血气与决然才下定了决心。


但是,入京第一日有刘宽作出许诺,让自己在危急之时找他寻求庇护,俨然是先给了个保命的底牌;然后又有自己妻子的伯父今日专门来尚书台提点自己,这明显又是多了一份保证;最后,万万没想到,自己最为依仗的另一位老师,居然要来这尚书台做主管官员选用的吏部曹尚书……那自己岂不是多重保护,且后路无忧?!


如此局面,莫不是如自己母亲当年故事的花果山孙悟空一般,脑后平白多了三根救命毫毛?!


既如此,这次在洛,若是不能大闹天宫,做出一番事迹来,岂不是白饶了如此局面?!


要知道,自打公孙珣出生以来,便从来没有如此底气十足过!


“老师。”都官曹的尚书公房别无他人,而等到自己老师写完一封表并封装之后,士燮这才不由再度行礼。


“如何?”坐在首的刘陶一声叹气。


“我觉得倒是不错。”士燮从容答道。“其人颇有几分边地慷慨豪迈之气,又不失细密之处。至于才能嘛……毋庸置疑。”


“我倒是觉得,此人与他妻伯之间有几分刻意形状。”刘陶愁眉苦脸道。


“这……”


“不过这也无妨。”刘陶再度叹气道。“你不晓得,宦官势大,名门望族多行苟且之事,便是领袖群臣的袁家,四世三公,可那袁逢不也在党锢之祸与常侍袁赦称兄道弟,还把这一个宦官抬入到了自己的宗门吗?袁家认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宦官为同宗,这边明明是亲眷却做切割……同样是连接内外,总不能昧着良心说袁家是高行,而这赵家和公孙氏便是私下勾结吧?”


“那……到底该如何行事?”士燮不由认真问道。


“且观之。”刘陶终于不再叹气。“你身为本曹尚书郎之首,负责分配工作,可以先让他少做些事,或是让他做些无关紧要之事……慢慢来,若是没有异状,两三个月、过了年,便可以如常对待,甚至有所倚重也无妨。”


士燮当即松了一口气:“那学生告辞!”


“且去。”


士燮躬身后趋,退到公房门前方才拉开门栓走了出去,却不料,刚一拐弯,迎面便撞到了候在廊下的公孙珣,登时吓出一身冷汗。


“威彦兄在与咱们刘公说什么悄悄话呢?”公孙珣指着一侧打开着的窗户笑问道。“我在此处等了许久,连这窗外养的鸡都喂了三遍,也不见你出来。”


士燮欲言又止,却不禁干笑:“琪不晓得,咱们台这里的鸡多是母鸡,据说颇沾了些国运气,下午走时不妨带一些蛋去,写书的时候吃一颗,最是补身子!”


公孙珣再度抚掌大笑:“如此,便不会珣郎才尽了!”


————————我是最补身子的分割线————————


“袁氏四世三公,兼修内外,不与它同。”——《旧燕书》.卷二十六.世家第一


ps:蛋郎才尽,这章古根本没来得及写出来……还有新书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一下,684558115。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