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间,万物勃发。
上午时分,朝廷的使者来到襄平时,公孙珣正在与辽东太守高焉一起在城外视察春耕。所以,还没回城呢,他就从自家老娘派回来的使者处知道了自己的封赏。
无虑亭候,食邑四百户,迁邯郸令。
没有立即成为两千石,而是要再做一任县令,这无疑是惹怒了卢老师的结果。不过,从食邑四百户来看,这个亭侯很显然是有优待和补偿的……看来是当日公孙珣宣称的三一归天子那句话起了某种作用。
之前就说了,由于存在着非刘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的白马之誓,所以汉代侯爵极重,于是进而又在侯爵内部有了更明显的细化……抛开没有封邑的关内侯不说,有封邑的侯爵里面,县候、乡侯、亭侯是三个最主要的等级,大汉朝一千来个县,近四千个乡,然后近一万二的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譬如,公孙珣岳父赵苞的鄃侯,其实就是鄃乡侯;历史上关二爷的汉寿亭侯,就是一个亭侯,只不过这个亭唤做汉寿亭;至于说诸葛亮的武乡侯,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说是乡侯,但也有人说某地有个县唤做武乡,所以是最的哪里话?”公孙珣借着一丝酒劲在那里信口雌黄道。“须知道,封侯非我意,惟愿辽地安……”
“巧了!”公孙大娘当即拉了下脸。“我也正与你媳妇说呢,问她有没有‘可怜坐原山中骨’,又有没有‘悔教夫婿觅封侯’?”
公孙珣当即老实长身而立,然后闭口不言,便是三位夫人也赶紧起身侍立。
“都坐下吧!”公孙大娘登时无趣起来。“不是诚心说你们,就是跟我们的无虑候逗趣呢!无虑候爷……”
一妻二妾赶紧坐下,弄的唯一站着的公孙珣愈发尴尬不已。
“阿珣,文琪!”躺在摇椅上的公孙大娘不禁摇头。“有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要问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