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覆汉> 第二十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2 / 2)

郭君业早在请示围城事宜时便有疑惑,为何对方分派围城工作,让他这个本就在西侧屯兵之人就势围垒西城,却让宗元去围垒东城?须知道,东面分明已经有了张纯这个中山太守奋战了一整日!


照理说,不该是张纯去围东城吗?


当时,郭典还只以为是公孙珣要借大胜之威压一压这张纯,或者就此弃用甚至折腾一下人家……毕竟,无极距此地不过三十余里,那位张太守之前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之前这厮又孝衣前来,更是把事情弄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故此,如今军中上下几乎都知道,那张纯张叔仁之前惦记着的甄逸居然是这五官中郎将的旧交,甚至托付了身后事的那种关系,也早就猜到他要倒霉。


然而,谁能想到居然是‘溺水而亡’呢?谁又能如他郭典这般悚然而惊,一下子醒悟过来呢?


一念至此,郭典不由仰头对月微微叹气……一个位列两千石的太守,堂堂国家重臣,就这么被另外一个两千石给直接谋杀了,放在平日,这一定是泼天一般的大案!而以他郭君业的为人和脾气,一定是要不顾一切也要向中枢揭开此事的。


但此时此刻,郭太守却发现自己居然无能为力,因为无凭无据;而且他也不敢败坏军中大好局势,毕竟公孙珣太厉害了,之前五六万人打了几个月,却不如人家几天;这倒也罢了,真正让这位关西出身的两千石感到惊悚的是,哪怕是从道理人心上来讲,他本都没有为那张纯讨公道的欲望……


实际上,敏锐如郭典也很快就醒悟了,这个世道变了!


以前的规矩,行事手法,早已经不合时宜了。甚至于连对错善恶的标准,都已经截然不同了。


可是这样的话,那他郭君业之前几十年所学的东西,所坚持的东西,又算什么呢?


郭太守仰头看着月亮,心中难掩哀戚之意……大概,真正千古不变的就只有头暗话,且不说卢植被罢免这一事背后体现出了天子的焦急姿态,以及宦官的反扑。就事论事,只说卢植本人安危其实不值一提,因为他毫无危险……天子不会真的蠢到在战事还在继续的时候杀人的,而且人家卢老师腰杆子极硬,朝中大将军何进和三公刘宽、杨赐、袁隗,以及尚书令刘陶,没有一个会不去救他的。


更别说冯歆动笔,全军两千石联署,并以公孙珣送过去的捷报正在一个好时机上了。


当然了,该做的姿态还是要有的,公孙珣当即表示阉宦可恶,并要以自己功劳求赦恩师……众人也纷纷表态一番。


而象征性的闹了一阵子以后,众人却又对董卓的操作感到无语……很显然,董仲颖也是知兵之人,到了广宗城下,一瞅这城池根本打不动,偏偏天子让他来接替卢植是要看到战果的,所以才会起了暂时放弃广宗转向北面下曲阳的举动。


然而,谁能想到公孙珣会大发神威,借着张颌的出众表现和张宝的无能,一举奠定局势呢?


董卓被天子和公孙珣给坑的死死的……重新布置围城,说的好听,天知道要耽误多长时间?到时候天子能饶他?卢植耽误时间被槛车入洛了,你董卓耽误了更多时间,还前功尽弃,若不能处置你……莫非你脸大?


怕是这个时候董仲颖的下场就已经被注定了……只是可怜又一位大汉忠良,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要槛车入洛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是要装作猜不到这个结局的。


一番热闹之后,帐中诸位两千石也没了多余心思,便纷纷告辞。


然而,公孙珣送人出去,回到帐中,却发现娄圭和韩当依旧面色沉重,甚至有些哀戚的感觉。


“怎么了?”公孙珣敏锐察觉到了异样。“还有何事?”


“君侯。”向来有些呆气的韩当难以自持,居然眼圈一红。“徐伯进还让人传信说,贾超死了……”


公孙珣缓缓落座,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贾超?如何死的?”


“大军放弃广宗,他独自骑马往城下举旗而攻,被乱箭射死在了城墙下。”娄圭补充道。“他出阵前留有遗言给左右,徐伯进这时候才知道,贾超的兄长便在广宗城内,为黄巾军小帅,他不敢负君侯的恩德,又不能舍弃唯一的家人,便只好如此,一死求心平……君侯,他当日去见君侯与我等,怕是就存了死志,故此来别。”


刚才还自问看淡生死,甚至连卢植槛车入洛都无动于衷的公孙珣,此时只觉得心中一片难言之意,既有哀伤,又有愤懑,还有几分迷茫和烦躁……居然一时不知该如何相对眼前这两个心腹。


“汝等且出去。”沉默片刻之后,公孙珣只能扶着面前几案如此言道了。“容我独处片刻。”


——————我是心绪难平的分割线——————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九歌.国殇》.屈原


ps:还有书友群,684558115有兴趣可以加一下。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