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覆汉> 第十八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2 / 2)

“但是君侯,那这卫将军的印绶呢?”鈡元常终于是忍不住继续问了下去。“你是不是……接了为好?”


“算了吧,君侯。”就在这时,之前一直避让天使仪仗的戏忠忽然从城墙下的荫凉里插嘴言道。“一个卫将军的印,这中枢给了夺,夺了给,宛如戏弄人一般……今日接了,万一明日元常兄又持节过来要夺走呢?那岂不是要让天下人笑话君侯?”


“说的好。”公孙珣对着根本看不见人影的发声处笑道。“志才不上来见见你郡中旧交吗?”


“有什么可见的?”戏忠依旧躲在城下荫凉里戏谑不止。“元常甫一入朝便为尚书郎,前途大好。而我一个浪荡子,至今最多做过卫将军幕府从事,还被人给免了,这要是见了面,岂不是尴尬?相见不如不见!”


钟繇跟戏忠相识已久,哪里不知道对方的浪荡与促狭,所以只是闭嘴不言,任其胡扯八道。


“我也觉得君侯没必要受此印。”与戏忠一同躲在荫凉里的娄子伯倒是正儿八经的说话了,但一开口就让鈡元常背后微微有些黏着了起来。“君侯此次归乡,自可以德行安抚乡里,何须在意一将军印?再说了,如今天下板荡,韩遂、张燕那种人都能迎风而起,君侯想要做事又何必在意什么名分呢?”


一阵风忽然吹来,大太阳下面的钟繇只觉得背后发凉,却只能欲言又止。


“那子衡和叔治呢?”烈日下,公孙珣回头询问。“你二人又以为我该不该接此印呢?”


“我以为可以。”就立在公孙珣身后的吕范干脆直接。“名不正则言不顺,天下乱成这个样子,便是居家也要做事的。”


“叔治。”公孙珣催促道。


“我不知道。”王修无奈摇头。“如子衡兄所言,天下乱成这个样子,哪怕只是在乡中读书,也该安抚乡梓的;可也如子伯兄所言,君侯既然是归乡,那无论做怎样一番事,都可以以自己的威德、家族的实力而行,无须在意一个将军印……故此,将军随意便是。”


“还是应该受的。”常伯槐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顾忌,不等公孙珣询问道便直接拱手劝说。“天下动乱,或许很快就会好转,但或许还会继续恶化,君侯在乡中,需要有做大事的准备!有卫将军印在手,最起码幽州官吏不至于太过擎肘。”


公孙珣缓缓颔首,复又看向了满头大汗的钟繇:“元常听到了没有?我这五位智计谋士的言语居然各自不同。”


“听见了。”钟繇愈发紧张了起来。


“二人以为不必接,二人以为当接,还有一人一人以为接与不接两可之间,而其余如义公他们又不擅长此道,我就不问了。”公孙珣盯着钟繇缓缓言道。“元常,你我故交,我对你的欣赏想来不必多言……而事情到了一步,我也是很为难的,不如你替我做个决定吧!”


钟繇登时大汗淋漓:“我是使者,如何能……”


“可你也是我旧交。”公孙珣丝毫不以为意。“好生替我考虑一番,我是该接还是不该接此印……你说当接我就接,你说不当接那便不接!考虑好了,便来城中亭舍中寻我,天气热,我要回去照看孩子!”


言罢,这位食邑六千户的蓟侯居然直接拂袖而走,将钟繇和一群洛中来的侍从以及代表了天子权威的节杖扔在了午后太阳直射下的柏人城头之上。


刚刚当了半个月尚书郎的钟繇本能跟着对方走了几步,却发现随着那沉默不语的韩当一声令下,下城的阶梯处却忽然多了数名跨刀的武士,也是不由汗流浃背。而等他回过头来,看在就在城外驻扎的那数百白马骑兵,更是分外无言。


到此时,钟繇哪里不明白,这分明是公孙珣弄不清楚朝中对他的态度,所以心生犹疑。然后必然是对自己知根知底的戏志才那厮不顾情面,直接献了如此歹毒之策,以此法逼迫自己做出说明……然而,虽然明白,可鈡元常却也无可奈何,他一声叹气,居然满头大汗的向朝城下武士请求了一份笔墨纸砚,外加一壶凉开水。


凉开水一壶,半壶喝了下去,半壶磨了墨汁,然后鈡元常便挥毫泼墨,在城头上大书特书起来,好不容易写完,居然又取出火石烧掉了自己所书文字,这才请见公孙珣。


“依我看来,上次夺印之事,恐怕确实是朝中有人意图对君侯有所动作。”亭舍内,请求私下谒见的鈡元常俯首在院中廊下躬身一礼,这才坐下身来从容言道,却是开门见山……也不知道之前,此行我心难安啊!”


“可是因为听说公孙珣主动弃置归乡的事情,故此担忧洛中局势严峻?”夏侯惇正色询问道。


“有一些吧。”曹操坦诚答道。“但我曹孟德也不至于因为他人如何而有所动摇,实在是这沿途所见,让人不堪重负。”


夏侯惇当即反应过来,也是一声长叹:“这一路上确实闹得不像话……尤其是去年遭了兵祸的东郡,自从入境后只觉得到处是盗匪,到处是流民,有时候盗匪、流民根本分不清。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天子虽然暂停了修宫钱,却还要各地加紧征收算赋,征发徭役,以定凉州,这边之前死了那么多人,又有那么多人见过刀兵之利,能不乱吗?”


“这便是问题所在了。”曹操握着书卷一屁股坐在了院中的马扎上。“这一次天子要平凉州,总归是件正经事,从大局而言,需要钱粮也是无可厚非。但地方上也实在太苦了……此去洛中,若是能去个太平地方为一任太守还好,可若是让我依旧在中原这地方打转,你说我该怎么办?在任上是逼迫百姓去服凉州的徭役呢,还是不逼迫?是征收算赋呢,还是不征?再说了,修宫钱终究只是暂缓,若是任内又有催缴,我又该如何是好?”


夏侯惇也是无言以对,只好勉力安慰:“说不得是个好去处呢!”


曹操依旧连连摇头:“如今这天下,哪里来的好去处?我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只求不是东郡这种地方便好。”


夏侯惇旋即闭口。


俄而,随着夕阳渐下,厅舍外忽然一片欢呼,俨然是乐进领着曹操的亲卫伴当轻松收拾了路中相斗的盗匪,得胜归来了。


“曹君!”乐进自外面风风火火赶回来,一进院中便忍不住出声言道。“你说巧不巧,我从那两股贼人处居然救出了你在洛中的家人,他说是奉曹君你父亲之命自洛中专门来寻曹君你的。”


曹操和夏侯惇一起莫名其妙,但看了乐进领进来的人后还是忍不住一时失笑起来,因为对方还真是曹嵩身边的亲信家人……这可真是太巧了。


“你来做什么?”夏侯惇知道曹操和曹嵩关系不好,便主动替曹操出声。“地方上乱成这样,如何敢独自上路?”


“确实是没想到东郡盗贼如此之多,而且我还以为会在陈留与两位相遇呢。”那家人瘫在地上,无奈解释道。“不过不管如何,见到少君,终究是不辱此行……老主人遣我给少君送一句话,说是你的去处他已经替你打点好了,乃是个靠近家乡的一等一大郡。”


“是陈留吗?总不会是东郡吧?”曹操听着便觉得不好。


“正是东郡。”这家人匆忙答道,却也觉得无奈起来。“不过老主人在洛中想来是不知道东郡居然有如此多的盗匪,又或许是他觉得以少君的本事,应该能轻易安定东郡!”


“轻易个屁!”曹操一声冷喝,眯着的眼睛都睁圆了,院中也跟着瞬间冷了场。


而就在这时,亭舍外忽然又热闹了起来。


“曹君!”乐进兴奋来报。“韦乡那边的百姓见到我们击败了盗匪,又听说是昔日安定本地的骑都尉曹君在此,由本地三老带着,纷纷前来谒见!”


“替我挡住他们一刻钟!”听到此言,曹操再不犹豫,呼喇一下便起身对乐进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


而乐进虽然不明所以,也还是赶紧出去了。


“孟德。”夏侯惇无奈询问。“如此,为之奈何啊?”


“不干了!”曹操紧了紧腰带,顺势扔下怀中印绶,然后理都不理地上的家人,就往亭舍院中挨着马廊的那面墙处走去。


“不干了是什么意思?”夏侯惇捡起印绶在后无奈追问。


“不干了,就是学公孙珣滚回家读书的意思!”曹操忽然回头指着夏侯惇大怒道。“元让你来说,去年黄巾之乱,我与公孙珣一起平定东郡的对不对?然而昔日公孙珣请旨免去了东郡一年钱粮,今日我却要做东郡太守来追发徭役,征收钱粮,可能还要加赋?”言至此处,曹操直接指着那家人厉声言道。“你将印绶交给他,让他回去告诉我爹,这个脸他当爹的丢的起,我曹阿瞒却丢不起!”


言罢,曹操居然要转身翻墙而走,俨然是不想对上外面那群东郡本地乡老。


然而,其人身材矮小,怎么都爬不过去,倒是夏侯惇见状无奈,扔下印绶与那目瞪口呆的曹腾亲信,然后过去扛起了对方,才得以让曹孟德窜入隔壁马厩。


夕阳西下,原本被内定为东郡太守的议郎曹孟德与夏侯惇两骑并行,居然是在授官途中往家乡沛国谯县落荒而走!


———————我是人心大乱的分割线———————


“太祖既弃职而走,遂遗卫将军印绶于洛。灵帝从议,遣使追而与之。凡三次,乃受。”——《旧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这是晚上的……晚上有事……熬夜码了出来。提前发出来,望见谅。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