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覆汉> 第二十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羽书无路达深宫(1 / 2)

邯郸城距离邺城的确切距离是五十七里,而从邺城出发的车骑将军袁绍率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浩浩荡荡,当日便渡过釜水入驻到了两城正中间的梁期城,并将这个距离适中的城池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并准备翌日下午就到达最前线,也就是邯郸城下亲自督战。


之所以如此急促,不仅仅是因为抢攻邯郸是一开始就有的策略,更重要的一点是,袁绍来到邺城,很快就发现魏郡这边气氛不对……原本对他很有好感的沮授一度闭门不见,本地士人也议论纷纷,而之前荀文若举众归乡的事情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袁本初也很快就醒悟了,他之前对韩馥的作为还是引起了河北世族、大户,乃至于部分颍川人的强烈不满!


不过,袁车骑也是知错能改的,他一方面赶紧亲自前往沮授、刘惠这些冀州本地才俊的家中,当面重礼延请;另一方面,在最重要的人才、库存、兵马全都握到手中,其人立即采用了陈宫等人的建议,也就是即刻发动对邯郸军事攻击。


这么做的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本来就是要立即展开的。其次,军事行动历来是最严肃、也是最彻底的赌博,一旦开战,甚至不需要一场军事胜利,只需要军事活动展开,那之前的些许内部矛盾就立即会被掩盖,甚至被消弭。


换言之,这次征伐虽然在计划中,却还是有些仓促的……最明显的一个破绽就是政治宣传力度不够!


陈琳的文章是半日内仓促写出来的,而且两三天了都还没来得及版印出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发出后再行修改;然后袁车骑手握八万之众,居然稀里糊涂就只诈称十万……本来完全可以诈称五十万的;最后,双方沿着黄河流域全线对垒,都已经开战了才临时制定全局的军事、外交方略,这就显得很粗糙了。


故此,这日晚间,梁期城内,袁绍也不得不见缝插针,与一众幕僚、军将对全局大略进行一次重新检讨,以防万一。


“河间那里如何,张儁乂领五千兵在鄚县,呢?


邯郸城在前,青、兖、冀十九郡国在后,八万大军在手,袁本初豪情自起之余,之前被公孙珣甩在身后的那种焦虑感也终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不知道为何,袁绍甚至有了一丝空虚的满足感,好像自己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城中局势如何?”袁绍扶刀睥睨左右,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平复心情,然后才端坐在了将台正中的太尉椅上,开口询问起了正事。


“回禀明公。”依旧是陈宫当仁不让,出列正色相告。“城中计有赵国本地卫戍兵一万,朝歌关羽北归后,又有三千兵至此……至于城中百姓,应该有万户,三四万左右。”


“那关云长不是携民北归吗?”袁绍一时奇怪。“如何城中只有三四万百姓?”


“关云长带来的士卒,除了军眷外,其余俱被安置到了襄国县以北了。”陈宫不慌不忙,继续禀报。“据说,便是城中三四万百姓,也将老弱送到了后方……留下的俱是能助力守城之人。”


“换言之,这审正南早有被围城的准备了,所以城中并不会拥挤,也不会缺粮?”袁绍微微蹙眉。


“非只如此。”虽然是当众回报,陈宫却也不免苦笑摇头。“其人还在城西侧专门建好了一个营寨,以作犄角援护之势,此时正由关云长领三千兵屯驻,营寨一半在城墙的遮蔽下,另一半周边,却干脆有足足十重鹿角、障蔽!”


“……”袁绍一时沉默。


“明公!”沮授见状也是直接出列。“对方准备虽然充足,但彼时他们又没见到我们的军威之盛,所以还是可以试一试的……反正今日也来不及攻城。”


其实袁绍到现在还沉浸在那种奇怪的满足感之中,所以自然忙不迭颔首。


而随着袁绍的点头,沮授身后一名年轻士子也跟着立即出列。


“告诉你叔父,”袁绍看着此人,用尽量恳切的语气重复了一遍路上他早上与此人说过的一番话。“我知道他审正南是个忠烈之人,也无意坏他名节,但此时我大军云集,抵抗只是徒增伤亡,而城破后亦将有不忍言之事;而若他能献城,愿意留,我这里有他一个中郎将的职务,兵马依旧归他所领;愿意走,我也许他领全军从容撤走,绝不擅自追击……有违此誓,人神共诛!”


“明公未免太宽宏了!”袁绍刚刚说完,旁边就有文丑、高览、鞠义等人当众提出了反对。


“属下以为可以。”不用袁绍说话,也不用明显是主导了这次劝降的沮授说话,陈宫就黑着脸将这些骄兵悍将给挡了回去。“真要是攻城,固然能下,却要多少人命来填?!”


众将一时讪讪,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坐视那个年轻士子,也就是审配的亲侄子审荣往城下而去了。


片刻之后,众人更是在将台上看的清楚,一名披甲高冠之人出现在了城门楼上,俨然就是成名十余年的河北名士、卫将军心腹之人,审配审正南了。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