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覆汉> 第三十三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2 / 2)

鞠义闻言立即出列。


“关云长三千兵马,依然在城外互成犄角,你之前路上寻我,我让你今日再言……所以,你以为该当如何?”袁绍冷冷相询。


“属下以为,当不惜城上弓弩压制,不计死伤,反以弓弩制之!”鞠义昂首自若,其人的凉州口音一时让将台上的无数军官、幕僚纷纷侧目。“之前败走,便是我军自以为兵马无数,凡事皆求完全,尽用些花里胡哨却不中用的计策,这才被关云长所制……其实,关云长确实难得熊虎之将,兼智力卓绝,但若能不计死伤,以命换命,其人未必不能制,邯郸城也或许早已攻下,何至于今日尚在城下无能为?!”


旁边陈宫、辛评,还有此时军中最大的功臣沮授同时色变,便是许子远也都冷冷的瞥了这个武夫一眼。


而鞠义理都不理,却是兀自看向袁绍请战道:“若明公愿与属下两千甲士,四千弓弩手,并不以损伤而论,则属下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关云长绝不能耽误攻城!”


“好!”袁绍同样没有理会那些被冒犯的谋士们,而是同样扬声相对。“有件事,却要与诸位将军说一说……白马贼窃国大盗,以至于汉室权柄旁落,我既为车骑将军,受三州一十九郡公推伐贼,总要有些一时权宜之举……须知,军功当封爵!”


此言一出,鞠义先是和周围人一样目瞪口呆,却又欣喜若狂,直接跪地而言:“明公见谅……主公见谅!属下族中本是平原大族,数十载前因罪……因故迁徙凉州,天下乱后方才回到河北投军……若能为平原一亭侯,则臣虽死亦能对先人,可谓此生无憾矣!”


“我与你四千甲士、六千弓弩手。”袁绍也不答应,也不许诺,而是依旧冷冷相对。“若关云长还能出营乱我攻城之策,你也不用说什么平原的亭侯、都亭侯了,我念在君臣一场,将你葬回平原便是。”


鞠义不惊反喜,连连叩首不止。


“鞠将军先去布置阻拦关云长。其余全军,除沮授、韩猛两位移营到城东屯驻,以作后军外,全部修养一日,明日一早,饱餐一顿,便四面攀城!”言至此处,袁本初却是抓下头上的丝绸帽子掷在将台之上,复又才拔刀而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有差池,自公台以下,皆可斩首!”


陈宫等人当然知道袁本初的意思……此时虽然全军极盛,兵马更胜之前,但因为公孙珣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到,局势反而比之前是要危殆的……故此,大局之下,并无人再做多余举动,反而在陈宫的带领下,纷纷出列称喏!


袁绍卷土重来,十万之众围城,关云长当然不会坐视,而审正南也绝不可能屈服,他们二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二人的选择。


但是关云长上来出阵,试图阻碍,却是遭遇到了鞠义以命换命的打法——虽然关羽的部属依旧选择依靠着城墙出击,虽然城墙之上的防御部队有高度优势带来的射程与精度还有力量三重优势,但数量却远远不及仿佛发了疯一样的鞠义所部,甲士拼命向前,身后无数弓弩手,审正南本就是张飞在清河的上级,二人相熟共事数载,此时审配在城上得见故人却是比当初见到关羽更加兴奋,其人毫不犹豫,当即下令,冒险打开了西门,使得张益德得以从容入城。


援军到来,还是世间公认的虎狼之将,却是让邯郸城中士气为之一振。


“入城也好。”将台之上,袁绍得知消息后,遥遥相望出现在城墙上的那个雄壮身影,却并不以为意。“石砲已成,便让他随审正南一起殉城,以成其义气之名好了!”


“还是不要管石砲了。”立在一旁的许攸同样看到了出现在城墙上激励士气的张飞,却面色阴沉,出言惊人。“依我看,本初应当立即弃营,转回身后,以防被两面夹击,或是被人截断后路……”


袁绍一时怔住,却又陡然惊醒:“子远是说,公孙文琪已至?”


“如我所料不差,其人前锋应当已到鸡泽,否则张益德哪里来的骑兵?”许攸冷笑一声。“邯郸被围的水泄不通,他又不知道我们的石砲明日就能启用,而鸡泽那里是赵国、魏郡、钜鹿的交汇处,天然适合选择出兵方向不说,秋日水涨,彼处湖水蔓延,正好遮蔽大军集结……”


“许子远,你有几分把握?”陈宫双目赤红,扶刀质问。“石砲是你亲自督造完成的,数十架石砲齐发,说不定明日便可破城!便是明日破不得,后日说不定也能破!然后我们反据邯郸,便是卫将军到了又如何?而如今十万大军,交战数日,耗费无数、死伤数千,却居然要在破城之前选择撤军……”


“并无半点把握!”许攸扬声相对,直接打断了对。“但在下却知道,若万一我等数日内攻不下邯郸,而公孙文琪的幽州突骑却尽数出现在身后,断了咱们与梁期城的通道,则十万大军,一朝俱丧!本初、陈长史,在下只想说两件事,其一,若公孙文琪至,便是决战之时,与之相比,一城一地反而无谓;其二,那便是这邯郸城下,于我们而言,并不是决战的好地方!”


将台之上,一时鸦雀无声。


“谁来断后?”隔了片刻,袁绍方才开口询问。


“不用谁断后!”许攸望着夕阳恍惚作答。“讨董之后,北地渐渐绝了马匹生意,但之前河北、中原马匹还是充足的……我算过了,咱们把战马聚在一起,足有七八千之众,还是一股很强的骑兵力量的,可以集合起来,交给文丑将军统一使用……而以此八千骑兵断后,则城中审正南、张益德,城外关云长,全都无能为力。”


“那便如此作吧!”夕阳之下,袁本初只觉的头疼难耐,却还是强撑着勉力言道。“全军有序撤回梁期城,据城而待故人相访!”


众人沉默许久,方才领命。


此事既然议定,第二日上午,袁军扔下岌岌可危的邯郸城,拆毁石砲,主动后撤,大军有序分层次往身后梁期城而去……全程并无未见到敌军阻拦。而当日晚间,沮授便率先行动身的两万大军先行赶到了只有三十里距离的梁期城,沿途也没有见到传闻中的幽州军。


停战第三日,袁绍率收拾妥当的主力部队四万之众,第二批撤回,也是从容到达了位于邺城与邯郸中心点的梁期城下。然后依旧以此为行辕,并营造防务,却还是没遇到任何幽州军。


这时候,军中已经有人愤恨请斩许攸了,甚至有人说他是公孙珣的旧交,是在做间谍,只不过被袁绍斥退了而已。


开始撤军后的第四日清晨,最后一批主力部队三万步卒启程回军,依旧没看到传闻中的幽州军主力,不过他们却在启程离开邯郸的时候遭遇到了关云长和张益德二人联手的劫营……这倒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由于早有安排,文丑驱动八千骑兵出营阻隔,却是一度逼退了并无多少骑兵的二将。


但是,就在这日中午时分,当陈宫领着鞠义、李进等人率领最后三万主力行到距离梁期城只有十里的时候,无数幽州骑兵却忽然间密密麻麻的出现在了东北方向……很显然,就是从鸡泽身后绕来的!文丑一边防备着辍在身后的关张二将,一边不要命的一般派出哨骑无数,却是看的清楚,所谓‘幽州突骑’以千骑为一部,旗号分明,却足足有不下二十部之众,而且其中居然还有关中、河东、并州,乃至西凉地方的什么旗号!


事到如今,且不说负责最后这三万大军的陈宫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就地停止撤退,并摆出车阵以作防备,也不说袁绍听到消息,即刻从梁期城动员全军向前救援陈宫,更不提文丑领八千骑兵匆匆启动,试图迎面阻拦一二。


只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当一名膝盖中箭的斥候抱着马脖子拼死来报,说是鸡泽方向,复又涌出不下数万步卒,而他亲眼所见,步卒中央却是拱卫着数千白马骑兵,伞盖仪仗、白马旌旗无一不在,且直往此处而来时,众人却是再不怀疑许子远的头脑了。


很显然,卫将军公孙珣真的已经到了。


—————我是真的已经到了的分割线—————


“汉末,关张并得万人敌之言,及袁绍初围邯郸……审配守城,关羽分兵三千,出城建营,参军郭嘉随之,曰:‘敌虽众,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羽大善之,于是翌日三击敌营田银部,斩将溃营,惊怖其众,绍稍沮。隔日,乃建土山,欲诱羽而擒。嘉进曰:‘此十面埋伏之策也,将军可稍缓。’羽对曰:‘非其言也,且观成败。’乃趣千众出营,绕城缓行,及到土山前,正见雷雨大作,乃乘雨而攻,大破之,兼斩袁军大将高览,方得胜而归。绍既被挫锐气,又逢大雨,知不可为,竟以十万众不得为而走……待数月,邯郸疲敝,绍以秋收后兵马俱全,遂再发十万众合围邯郸,几得之,适逢太祖亲援将至,方走。时张飞在城中,乃语关羽:‘卫将军至矣,将有大战,吾等为卫将军爪牙之任,不先折其势,则大战不得也。’羽大赞之,二将乃并骑兵,得七百众,追而攻之。绍忧,乃使中郎将文丑率骁将八千,翼而阻,羽、飞以七百骑入八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阻骑散乱难制,终不可卒脱。”——《旧燕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


诗曰:白马将军讨董成,义士还乡尽锦圭。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百战沙场皆疲敝,忽闻城南已合数重围。


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突营斩杀河北将,一人独领千骑负刀回!


本卷完


ps:万分感谢新萌主jdjason同学,不知不觉快108个好汉了……同时还要恭喜熊先生儿女双全!


多说一句,这次一个是996了一天,太伤了,但除此之外主要是我重写了一遍,一开始这章是以张飞、董昭视角写的,但是写的极不满意,所以删掉重来,当然还是不满意……其实整个这一卷都有问题,最主要的是一个就是非主角视角问题,所以写了之后,然后又想一口气写完这状态最差,最挣扎的一卷……当然,我也知道鸽了太多,多说无益,但还是要重申,这本书绝不会太监,然后我一定尽量保持每月字数。希望大家佛系追书。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