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珣洞若观火,开战之初便察觉到了对方此战的意图,但却按兵不动……这不是许攸的计策没有抓住这位卫将军的性格特征,恰恰相反,这个计策真的是直击要害,而且公孙珣也确实动心了。
毕竟,这种针对对方主帅性格特征而来的计策真的是最难防范的,因为它越过了一个成熟军事集团的所有参谋团队、情报系统,直接攻击到了对方的决策首脑。
至于公孙珣的性格,那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多少年了,尤其是讨董功成一跃成为天下中枢执掌者之后,不知道多少有心人都在盯着这位卫将军,检阅他的履历,思索他的过去,以求从中获利……谁不知道这位将军傲上而悯下,谁不知道他最喜欢迎难而上,谁不知道他最喜欢毕其功于一役?!
所以那一瞬间,公孙珣是真的想直接下令,让徐荣领万骑蹚过去的。
但是,许子远错判了一个事情,使得公孙珣对直接蹚过去这种事情稍微欠缺了一点欲望。所以,这位卫将军忍住了。
非只如此,他复又下令给了最东面的韩当,让韩义公和其人所领的八千骑也暂时按兵不动。
战斗愈发激烈,继焦触战死之后,很快,前线复又传来求援信息,于夫罗实在是忍受不了自己族人的惨重伤亡,不顾战后可能的严重政治后果,直接派出了翎羽骑士,仓惶请求稍作撤后。
公孙珣的答复很简单,他让这名匈奴族出身的翎羽骑士直接和自己的义从一起去负责左翼战局的关云长处传令,要求其人严厉督促匈奴骑兵上前……若有擅退者,直接斩杀!
关云长当然不会给一个匈奴单于留脸,督战队立即上前。
未能被允许后退,反而换来了督战队,于夫罗只觉得浑身发颤,一时惊惧到了极致。
话说,数年前时局崩坏、群雄并起之时,他固然是顺势起了野心,还与自家亲弟呼厨泉一起联合张杨一度割据过上党、呼应过袁绍,但这一两年来,他们兄弟二人一直以义从身份跟在公孙珣身侧,跟王庭兵马、北面匈奴部族彻底隔离,却是早已经被磨的有些温顺了。
于是乎,公孙珣一旦展露如此姿态,被驯服的于夫罗率先胆战心惊。
其实,且不说于夫罗与这几千匈奴骑兵被驯养了许久,就算是他心里还有些别的心思,此时也无二法了……不然呢?这时候还能如何,难道要临阵倒戈,投降袁绍?
平心而论,在公孙珣身侧呆久了,于夫罗真不觉得袁绍能赢过那个人好不好?!倒戈不是自寻死路吗?!
“卫将军有令,翎羽骑士随我向前!”就在于夫罗惊惧失措之时,旁边的呼厨泉却是面目狰狞,然后猛地拔出腰中环首刀来。
随即,其人在自家兄长的目瞪口呆中,居然率领原本的王庭直卫、现在的翎羽卫士,奋力冲出了安全的指挥位置,直接向着前方死伤极速的锋线上而去。
于夫罗怔怔望着自己弟弟,一瞬间他倒是想将把对方喊下来换自己上去,但身为匈奴王族最后一个正统单于,尤其是自己留在长安的儿子,小名刘豹的继承人才七岁,却终是不敢多言,只能放任对方冲入战场,亲自拼杀。
战争这种东西是很古怪的。
骑兵与骑兵的战斗是疾速的、血腥的、牺牲极大的;但步兵与步兵的作战,尤其是大规模阵型严整的重步兵之间的碰撞,却给人一种缓慢、沉重,甚至于是乏味的感觉。
回到眼前,公孙珣的按兵不动,直接使战场朝着一个诡异的方向发展着……一面是小部分局部战场,尤其是那处骑兵碰撞的地方,双方相互之间急剧消耗;另一面却是绝大部分战场上,或者说战局主体上陷入到了所谓的拉锯战中。
也就是说,虽然双方死伤很多,战斗也很惨烈,但是与双方那巨大的兵力数量、厚重的军阵纵深相比,双方接触面所造成的那些杀伤并不足以导致阵型溃散,然后进一步导致战局产生突破性进展。
实际上,因为疲惫很快停止擂鼓的袁绍立在特制的高大驷马鼓车之上,眺望前线,只觉得整个战场几乎沦为了如今军中常见的一种游戏——拔河比赛……绵延十余里的战线之上,不是没有人奋勇向前,一时得势,却很快因为前突而陷入到三面包围,然后被更多的远程打击和更多的步兵挤压下,被迫撤退;不是没有些许部队在撤退途中损失惨重,但很快身后就会涌来大量的后备生力部队,不定能一举刺穿之余还能避开太多风险!”
“明公。”荀攸低声提醒道。“许子远的策略乃是用大胜、全胜之机诱惑明公为之;而明公若想让袁本初先动,总得有些诱饵或者逼迫手段吧?须知道,明公曾与我等有所言,说袁绍其人,多谋而无断……他能为此局,未必是他本人决断,反而可能是有人为他做的决断,再加上战前文丑一事,其人心中或许已经暗生纷乱之意,故明公所待之人不止是袁绍,或许还另有旁人!”
公孙珣微微一怔,却是陡然醒悟:“若非公达,我险些误事,我只想着袁绍见小利而亡义,做大事而惜身,迟早会忍不住先动……却忘了,我今日的对手不只是袁绍,更有陈宫!公达,你觉得陈公台是何等人?”
“属下并不与陈宫相熟。”荀攸轻声相对。“不过以其人之前作为来看,属下以为此人有个明显的破绽……”
“说来。”
“有智而不及,有能而不容,偏偏却要转而独断!”
“公达是说,陈宫虽然是臣子,却希望凡事以他为主,虽然才能、品质都有这么一点点欠缺,不足以跟姜太公、张子房相提并论,却总希望能够总揽全局,以至于会出现力不能及、判断失误的情形?”
“是!”
“那么对付这种人,是不是可以把局势弄的复杂,弄的超出他的判断能力,然后逼迫他在混乱中作出错误决断?”公孙珣继续正色相询。
“属下以为可以。”荀攸依旧轻声相对。
公孙珣抬起头来,目光扫过身侧一众好奇盯着此处的幕僚、军官、军吏,却是理都不理,反而环顾战局,然后忽然扬声开口询问:“袁绍不是降服了许多太行盗匪吗,在何处?”
“回禀君候,”娄圭当仁不让。“在西面,我军右翼程普将军对面,也就是敌军左翼处……与部分地方豪强兵马混杂在一起!许子远在彼处协调指挥。”
“彼处应该是袁绍最弱一环吧?”公孙珣蹙眉追问。
“正是。”娄圭紧张答道。“不过这些盗匪毕竟是积年的匪徒,他们或许不足以久战,但此时夹杂于庞大军阵之中,且尚未露疲态,还是足以支撑局面的。而且我军右翼其实也是我们最弱一环,程德谋将军所领步卒多是未经战事的常山、中山两军新卒,是靠着田豫田司马的骑兵配合有度,这才能旗鼓相当……列阵之时,我等心照不宣,正因为看到对方精锐鞠义、李进等部俱在东面,所以才将关羽将军、徐晃校尉的兵马摆到了对面,义公的骑兵也摆在了东侧,以图万一日落,可以包抄一部精锐。”
“并无质疑你排兵布阵的意思。”公孙珣望着西面战线一声冷笑。“不过听你这般说,西面之敌只是没有遇到真正超出限度的精锐,才能维持局面,对否?”
“是……”
“中军阵前是中山、常山两部骑兵和高顺所领步卒?”
“是!”
“让他们全去右翼,协助程普!”公孙珣忽然肃容下令。“告诉他们,不要留手,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直接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