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覆汉> 第十六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空看花开满台日(续)(1 / 2)

“事情是这样的……”


就在孔文举全然失据之时,作为殿上唯一一名享有与七相同等座位待遇的冀州牧董昭却顺势接管了局面,而满殿文武见到此人起身也都即刻肃然起来,然后静听对方叙述,便是孔融都不敢轻易插嘴了。


这是当然的。


八个座位,其中七个相国的位置坐了六个人空置着一个御史台正座自然不必多言,但董公仁却是堂而皇之掺杂到了其中,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还觉得理所当然……这不是燕国制度中的特殊加恩,而是一种由光武帝刘秀发明,从后汉沿袭过来的,被所有人习惯性接受的政治传统,很多人都默认董昭是司隶校尉。


没错,就是阳球、袁绍曾担任过的司隶校尉——主管司隶的刺史额外加秩,具有专有名称,大朝会时具有特殊礼仪待遇,和御史中丞、尚书令一起单独列坐,这是后汉一朝多少年的老规矩了。


燕国草创,封地理论上也只限于辽西诸郡,可实际上呢?实际上燕国控制了绝大部分冀州牧作为燕国这个政治实体实际首都所属的最高区域行政长官,就是大约映照着之前的司隶校尉,这一点谁都能够接受。


而且董昭的资历、功劳、以及品级待遇,也都是独一份的,很明显的低于七相,却也明显高于七相以外的所有人。


故此,虽然其人终究不是相国,虽然屁股下的太尉椅还没有戏忠屁股下的凳子结实,但也足够震慑朝堂了。


而随着这位董冀州侃侃而谈,满殿文武也是纷纷‘恍然大悟’。


原来,按照董昭所言,随着中原光复,邺下最近忽然出现了一个性质恶劣的反动士人集团!


这些人以丢掉了官位的中原降人为主,还有一些河北豪门子弟,他们年纪普遍性比较低,却个个不学无术、道德败坏。一开始,中原降人还只是想招摇撞骗、求官问职,而那些河北豪门权贵子弟也是水平低劣,素无德行,只喜交友。故此,双方臭味相投便称知己,很快就相互结交起来。


其实,这也没什么。


但后来,随着这些人渐渐意识到邺下制度分明,以他们的才学和德行根本不可能通过大学与科考入仕,便居然起了逆心!如今,这些人定期聚会,表面上是谈儒论学、臧否人物、议论朝政,实际上是想操纵舆论,试图影响朝堂,更改朝堂大政,甚至存了不轨之心……结果你还别说,除了一部分素质低劣的邺下学子之外,真有燕国重臣被蒙骗,信了他们的鬼。


太常寺卿孔融就是其中之一!


“董冀州未免危言耸听了!”孔文举听到这里,也算是回过神来,却又硬着头皮出言反驳,毕竟,他虽然不想‘坏’,但也不想‘蠢’。“在下固然知晓那些人,今日建议也却是隐约与这些中原士子有关,但本意还是为燕公着想,想为燕公收人心……”


“所以说孔太常被蒙骗了!”董昭愈发感慨。“这些人都是心怀不轨的逆贼,收这些贼人的人心,又有什么用?!”


孔融见董昭如此强硬,也是愈发慌乱,却还是勉力解释:“这些人都是正经士人,也是想为燕公尽力的,不过是所学与邺下不同,实在是报效无门,方才汇集起来,光明正大请求我转呈心意……若是朝中觉得不妥,那便不纳就是,何必一定要说他们是贼呢?”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逆贼!”董公仁的那张黑脸忽然严肃起来,语气也变得格外尖利。“据我们冀州府探查得知,之前靖安台一事、辽西地震一事、江夏天子有后一事,本无关联,正是这些人妄论天命,将几件事情扭在一起,公然宣称燕公无德,不足以为天下民主……若如此都不算是逆贼,那什么是逆贼?!”


殿上文武听到这里彻底释然,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本来嘛,燕公文成武德,神武英明,哪有什么天命不承的说法?敢情是一群反动分子的谣言!


所以说,回什么辽西啊?回辽西岂不是中了这些人奸计?


“臣版印寺少卿郭图冒昧进言!”就在这时,不等孔融开口承认自己是被愚弄,一阵喧哗之中,远处的郭图便再度昂然出声,于满朝文武的复杂目光中参与到了其中。“臣以为,孔太常天下名士,世称了了,乃是绝不得会笑话我们君臣居然学灵帝、袁逢那般故弄玄虚……你还记得的宣陵孝子一案吗?”


董昭瞬间恍然,一直沉默的贾诩也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


话说,不仅是公孙珣,几乎现场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了,那就是不仅孔融和那些所谓反对派如此可笑,可笑的如同纸老虎一般不禁一哂。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是燕国内部的大朝会,不是什么汉室朝堂!


换言之,这里的人员是一个已经普遍性做出政治选择、看起来很敞亮其实政治立场极为狭窄和稳固的政治集体!


这里全都是公孙珣的私臣!所有人都需要向公孙珣负责……如此情境下,有些本不该拿出来说的话,在这个大庭广众的地方,反而不需要遮遮掩掩了!


“诸君。”公孙珣扶刀靠在座中,依旧不见喜怒。“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有些人,以为孤到了这个份上,离成为天下之主只差半步,不免心急。所以趁机拿什么天命舆论来绊住孤,想让孤给他们官做,或者稍微废弛新政,以换来他们为孤摇旗呐喊,以换来所谓皆大欢喜。所谓靖安台一事、辽西地震事、汉帝有后事,还有鼓吹开恩科收人心事,都是如出一辙!若孤答应了,他们接下来一定还会请求缓行度田,请求义从以家世、品德广纳贤才!然而,这些东西,事关根本,孤是一步都不会退的!”


刚刚进入殿中的司马懿下跪请罪之余,听到此言,忍不住偷眼去看了下身边的董公仁,却被后者瞪了回去。


“至于说天命……”公孙珣没有太在意司马懿的进入,而是直接从虎皮上起身,扶刀绕到身前几案之前,也就是虎头的一侧、刚刚立定的马岱身后,并扬声以对殿中文武。“孤今日想问问诸位,什么是天命?文和,你是首相,你说什么是天命?”


“臣以为,天命便是人心!”贾诩起身相对。“此事殿下早有论断。”


“说得好。”稍微顿了一下后,公孙珣连连颔首。“天命便是人心,人心便是天命,唯独人心驳杂不一,无论怎么做总是有人是不服你的,所以自古以来,欲承天命者便要寻到最多最大最重的那份人心。可哪份人心最大最重呢?从表面上看,自然是权贵、士人、豪强之流,顺着他们的心意来,事情总是简简单单的。但那只是表面,这份人心只能承受是一家一氏的天命,承受改朝换代的天命,稍有反复,他们就能反过来再天命卖一回!依孤来说,真正的天命与人心是存在最下面的!”


殿中无人敢出声,而公孙珣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大禹治水,真真正正救天下万民于水火,所以夏固有天下;商汤伐夏桀且不说,其后平四夷,定商于中原,方才固有天下;武王伐纣也不说,可依孤来看,后来周公定礼,八百诸侯经营天下,共成华夏,才是周有八百年天命的根本。”


“再到了孤这里,虽然力有未逮,却也想做一些超出一家一姓的事业来,这个事业孤早在未央宫前便公告天下了,就是要废世族、豪强之天下,建寒门小户之天下!而如此作为,不是针对你们某些人,而是因为世族、豪强之流实乃汉室倾颓之根本!实乃天下不公之源头!孤为了行此事,放在以往,便是讨董伐袁灭曹,落在眼前,便是要坚持诸般新政,并继续扫荡南方!”


有将领欲起身避席称命,士武、士匡叔侄也要说话,却被公孙珣抬手压住:


“今日,你们且安坐听着便是……孤当然也知道,世间无万全之政,今日新政,将来迟早废弛,今日满殿新贵,将来说不得皆是祸国之人,但那又如何呢?孤不在乎!”


“你们以为孤之前所言辽西一匹夫之语是气话吗?还真不是!孤今日明言诸位,诸位亦可广而告之,那便是孤活着一日,就一日不许新政废弛,就一日可持刀剜去殿中腐肉!至于所谓天命革鼎之说,五德轮回之语,孤就更加不在乎了!”


“不过,这不是因为孤不愿做天子,不想以燕覆汉,而是说,孤若今日便称天子,谁又能如何?!天命二字,是区区一群狂悖儒生说的算吗?!让他们睁眼看今日之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新政,孤自为之!只会向前,绝不后退!天下,孤也当自取之!孤的天下,谁也夺不走!”


“臣司马懿,请陛下正位!”满堂寂静之中,一人忽然俯首。


“闭嘴!”公孙珣勃然大怒,却是抢在郭图等人下拜之前直接呵斥出声。“卫尉听令!”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