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战国万人敌> 648 艰难谋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48 艰难谋生(2 / 2)

“王上年yòu,十年不算短,二十年,不算长。”


“倘若能为王上效命,于诸阍者相争,又有几何成算?”


“阍者多有屈氏,本就是王室宗亲,如今又有留守之功,自是不可抗争。”


“如是,我等营救王上之策,已然必败。何不早做打算?”


“只是……”有人犹豫地环视四周,“倘若返转郢都,令尹、司马皆乃郢都掌权之人,岂有舍弃上尹、司马,而转投妖……太后的道理?”


原本想要口称“妖妇”,但还是舌头收住,终究没有说出口。


“外朝用人之际,若令尹、司马有富国qiáng兵之意,岂能不重用我等武士?然则环列之师,残破依旧。唯太后亲兵,不同凡响。”


这“不同凡响”的说道,其实相当的复杂。


为了保证赵太后的安全,也是为了扶持她,李解留了两个大队给赵太后,以这两个大队为核心,又训练了一批“伪军”,只不过不是楚国核心区的人口,大多都是汉东野人或者江南野人,甚至还有一些,直接就是罗国、州国的人。


这样的存在部队,用来威慑,已经绰绰有余。


足够保证赵太后在需要的时候,对不服帖的“叛逆者”进行铁血镇压。


而原先的“环列之尹”,现在的司马项拔,似乎对此事完全不在意的样子,至于令尹斗皇更是离谱,摆明了就是让赵太后作妖。


作妖的交易,就是赵太后掏钱,让整个楚国“小朝廷”先度过财政危机,加上春耕在即,还要度过全年的粮食危机。


这一切的交换,让不少郢都英杰认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郢都还没有加qiáng武备的缘由。


旁人还没有多大感受,但对基层武士来说,这就比较致命。


大量武士需要从军,才能获得战功。


但现在朝廷没有编制掏出来,自然就没仗可打。


以往楚国三年之内必有战争,这就让基层武士可以有不菲的收入,养得起老家的农奴、牲口、族人。


军功的好处,就是可以用来抵税,甚至直接就是免缴。


现在这笔钱,就没办法不出,土地上的产出,就算再怎么给面子,四成是要拿出去的。


四成拿走之后,这种“养家糊口”的压力,就空前的大。


要么把多余的奴客转让,要么就是赶紧从军,要么就是减少田产持有,解散一部分的农奴。


可以这么说,赵太后搞“新军”自保,外朝通过这个决定之后,对武士阶层是毁灭性的打击。


郢都英杰并非人人家底都丰沛,可以在令尹和司马的府邸找份收入不菲的活儿干,真要是纯粹的爱国心驱使,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琢磨着把楚王迎接回去。


这其中除了忠君爱国之心以外,生活的残酷bī迫,也是让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


只有把楚王迎接回去,他们才能从军为官,然后就算不打仗,朝廷该tiáo拨出来的军需用度,总归是要有的。


有了这些,那么除掉老家的税赋,在jūn_duì 中的收益,也能维持一下收支。


甚至还能通过关系,拉大量族人进自己的部队,这样就能靠国家的财政,来养自己家的男丁青壮。


当然想法是好的,可惜现实极为残酷。


令尹斗皇,司马项拔这两位新的“大佬”,摆明了就是不想跟汉子李解对抗,所以在军备上,那是能省就省,这时候堆多少武装力量,也不会是李解的对手,还不如先苟着。


讲白了,大贵族直接把底层贵族给卖了,没有给他们一口饭吃,更不要说什么上升渠道。


之后赵太后回归,听政于外朝,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回来,她是带资入股,性质完全不同。


空降楚国新朝廷的赵太后,完全有资格把外朝的权力划走三分之一。


安chā什么人,全凭赵太后需要。


反正她也没有一口吃下,说什么一点儿都不给斗皇、项拔等人留。


就算斗皇有心对抗,但斗皇并不知道项拔根本无心相争,他就是李解扶持在楚国腹心的特殊“人才”,赵太后要搞事,项拔只会推波助澜。


光靠权邑斗氏,怎么跟赵太后和项拔斗?


而明面上,斗皇和项拔,还是亲家。


赵太后手中有资金有门路,但是她会用那些个想要打仗的好战武夫吗?


显然不可能。


这世界上,对李解深入了解的人不过,但赵太后绝对算其中之一。


血和泪的教育,太深刻了!


说是自保也好,说是胆小也罢,反正赵太后是不可能让自己的麾下,出现敢于挑战汉军的捣蛋鬼。


她要的只是权力,很纯粹的楚国大政权柄。


而且李解还对她承诺过,将来时机成熟,直接让她做楚国女王。


就算是“男人的嘴靠不住”,可听着就带感,就让人浑身激动,赵太后总归会有一种想法一闪而过:万一呢?


至于楚国是qiáng是弱,是兴旺还是衰败,关她什么事儿?


她只是想要做女王而已,只有楚国成了她的私产,她才会考虑这个私有国家的兴衰qiáng弱。


在此之前,谁跟她提富国qiáng兵,谁就是她的敌人。


所以当赵太后依靠两个大队的鳄人编练新军之后,等于说就把郢都英杰的狗盆都端走了,这些武士的最后出路,无非就是给大贵族卖命,人身依附关系一旦建立,想要再挣脱,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哪怕明知道赵太后那边用人,不太可能会用他们,但和渚宫这里的情况一对比,那些个想要拯救大王熊生的郢都英杰们,都琢磨着还是在赵太后那里找一只饭碗,希望更大,收益更高。


“太后所掌新军,所用楚人,多是罗氏、州国之流,我等世受楚国恩泽,岂能为太后重用?”


“我有下策,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快快说来。”


“何不联姻罗国、州国或是汉阳诸姬之后,再拜入太后麾下?”


“……”


“……”


说是联姻,其实未必好听,这其中的cào作,丢人的地方多了去了,然而众人都是漠然,显然是心动了。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