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在夜空中升腾的时候,锦瑟琵琶,丝竹之声,也悠悠响在这片夜色里。⊙
矾楼,不夜的上元佳节。流淌的光芒与乐声伴着檐牙院侧的累累积雪,渲染着夜的热闹,诗词的唱声点缀其间,文墨的优雅与香裙的绮丽融为一体。
有人在唱早几年的上元词。
“东风夜放花千,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是宁立恒的《青玉案》。
那歌唱的声音自隔壁的院落悠悠传来,师师正跪坐在桌前,执着茶壶,盈盈地斟出热茶。
“公子今天来得正好,宋希卞宋大师亲制的明前,我也只剩下这最后一点了……”
在她的对面,是一名样貌俊逸、气质稳重的华服男子。
“宋大师的茶固然难得,有师师亲手泡制,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嗯。”他执起茶杯喝了一小口,微微皱眉,看了看李师师,“……师师近来在城下感受之苦楚,都在茶里了。”
“茶太苦了?”师师拧眉一笑,自己喝了一口。
“茶味清澈,也是因此,内里的复杂心情,也是清澈。”那华服男子笑了笑,“自五年前初见师师,这茶中滋味,每一年都有不同,禅云长老说师师深具佛性,依陈某看来,也是因为师师能以自身观天下,将平日里见闻所得化归自身,再化入乐声、茶道等诸事物中。此茶不苦,只是内里所载,浑厚复杂,有怜悯天下之心。”
师师望着他,目光流转,闪着熠熠的光辉。随后却是莞尔一笑:“骗人的吧?”
“发自肺腑,绝无虚言。”
“世人常言剑云兄能以茶道品人心,可今日只知夸我,师师虽然心里高兴,但内心深处,不免要对剑云兄的评价打些折扣的。”她说着。又是一笑,琼鼻微皱,颇为可爱。
陈剑云在对面大笑起来:“世人也是瞎说而已,陈某不过一好茶之人,师师把折扣多打些,才是事实。不过,今日这茶中所感,绝无虚假,陈某敢打五钱银子的赌。”
两人相识日久。开得几句玩笑,场面颇为融洽。这陈剑云乃是京城里有名的世家子,家中好几名朝廷大员,其二伯陈方中一度曾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他虽未行走仕途,却是京城中最有名的清闲公子之一,以擅长茶道、词道、书画而出众。
也是因此,他才能在元夕这样的节日里。在李师师的房间里占到位置。毕竟京城之中权贵众多,每逢节日。宴请更是多不胜数,有数的几个完这句,终于上了马车离去,马车行驶到道路转角时,陈剑云掀开帘子看出来,师师还站在门口,轻轻地挥手,他于是放下车帘,有些遗憾又有些缱绻地回家了。
师师转过身回到矾楼里面去。
这一天下来,她见的人不少,自非只有陈剑云,除了一些官员、豪绅、文人墨客之外,还有于和中、陈思丰这类儿时好友,大伙儿在一块吃了几颗汤圆,聊些家长里短。对每个人,她自有不同表现,要说虚情假意,其实不是,但其中的真情,当然也不见得多。
他们每一个人离去之时,大多觉得自己有特殊之处,师师姑娘必是对自己特别招待,这不是假象,与每个人多相处个一两次,师师自然能找到对方感兴趣,自己也感兴趣的话题,而并非单纯的迎合应付。但站在她的位置,一天之中见到这么多的人,若真说有一天要寄情于某一个人身上,以他为天地,整个世界都围着他去转,她并非不憧憬,只是……连自己都觉得难以信任自己。
见得多了,听得多了,心里不本分了,感情也都变得虚假了……
若自己有一天成亲了,自己希望,内心之中能够全心全意地喜爱着那个人,若对这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那便……再等等吧。
矾楼之中仍旧热闹非常,丝竹悦耳,她回到院子里,让丫鬟生起炉灶,简单的煮了几颗汤圆,再拿食盒盛起来,包布包好,随后让丫鬟再去通知车夫她要出门的事情。
马车亮着灯笼,从矾楼后院出来,驶过了汴梁深夜的街头,到得一处竹记的楼前,她才下来,跟楼外的守门人询问宁毅有没有回来。
不一会儿,楼里出来的是苏文方,看见她,对方便是颇有深意地一笑:“李姑娘,又过来见我姐夫。”
师师坦然微笑:“日子特殊,见他一面,怎么,他在吗?”
“也是从城外回来不久,师师姑娘来得正是时候。不过,深夜串门,师师姑娘是不打算回去了吧?怎么,要当我嫂子了?”
“我在京城就这几个旧识,上元佳节,正是团聚之时,煮了几颗汤圆拿过来。苏公子不要瞎说,毁了你姐夫一身清誉。”
“唔,清誉……前些时日还被刺杀呢,清誉这东西怕是本来就没有的。”苏文方嘟囔一句,笑着转身,领她进去。
眼下苏家的众人尚未回京。考虑到安全与京内各种事情的运筹问题,宁毅仍旧住在这处竹记的产业当中,此时已至深夜,狂欢大抵已经结束,院落房舍里虽然多数亮了灯,但乍看起来都显得安静的。宁毅住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师师进去时,便见到堆满各种卷宗函件的桌子,宁毅在那桌子后方,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两人从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从城外刚刚回来的那段时间,宁毅忙着对战事的宣传,也去矾楼中拜访了几次,对于这次的沟通,妈妈李蕴虽然没有全盘答应按照竹记的步骤来。但也商量好了不少事情,例如哪些人、哪方面的事情帮忙宣传,那些则不参与。宁毅并不强迫,谈妥之后,他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随后便隐身在各种各样的行程里了。
大量的宣传过后,便是秦嗣源以退为进,推动出兵太原的事。若说得复杂些。这中间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博弈,若说得简单。无非是你拜访我我拜访你,私下里谈妥利益,然后让各种人去金銮殿上提意见,施加压力,一直到大学士李立的激愤触阶。这背后的复杂状况,师师在矾楼也感受得清楚。宁毅在其中,虽然不走官员路线,但他与下层的商人、各个地主豪绅还是有着不少的利益联系,奔走推动,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再不过来。便正月十六了。白日里与于和中、陈思丰他们聊起你,好久没见你,带了几颗汤圆来。”师师一笑,“知道你多半已经吃过了,带的不多,随意吃两口也好。”
“我去拿碗。”宁毅笑起来,也并不推辞。
他出去拿了两副碗筷返回来,师师也已将食盒打开在桌子上:“文方说你刚从城外回来?”
“各种事情,跟你一样忙,jūn_duì 也得过节,我去送点吃的……喔,你个小气鬼。”
食盒里的汤圆只有六颗,宁毅开着玩笑,每人分了三颗,请对方坐下。事实上宁毅自然已经吃过了,但仍旧不客气地将汤圆往嘴里送。
师师面上笑着,看看房间那头的杂乱,过得片刻道:“最近老听人说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