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四月初,小苍河外的山口上,冬日前便在建造的水坝已经成型了。水坝依山体而建,木石结构,高度是两丈四尺(后世的七米左右),此时正在接受汛期大水的考验。
在这片山区并不多的汛期里,水坝旁的分洪口眼下正以危险而惊人的气势往外倾泻着水流,冲泄轰鸣之声震耳欲聋,入山的道路便在这河床的旁边绕行而上。
进入山口,后方小苍河的水域因为水坝的存在陡然扩大了,危险的一泓碧波朝着前方推展开去,与这片水库相连的那窄窄的水坝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心颤,担心它什么时候会轰然垮塌。当然,由于口子是往外面开的,垮塌了倒也没什么大事,的时候,他也会尽量通俗地跟身边的政务人员做一番解释。这样的事情,包括前两种讲课,对于宁毅来说,是尽量快速地灌输现代科学、现代管理学,培养这类人才的速成班,只有第三种课程,有长远的、论道般的感觉。但落在别人眼中,自然不一样。这些事情,都会被认为是宁毅本身理念的体现。
重规律、重效率、重格物、重用人、重工匠、重商人、不轻视贱业、重个人的自律和觉醒……这些东西,与儒家本身的体系自然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半年多的时间以来。除了最初的几次出门,其后宁毅坐镇小苍河,几乎是事必躬亲地安排了一切,在这段时间里直至眼前,小苍河的运转效率令人心悸的可怕。从最初的划线、做准备,到后来的修建水坝,开垦田地,至如今,谷地之中犹如盘踞着一只巨兽,每日里都在吞吐土石,削平地面,将荒凉的地方化为房屋,而这改变的速度,似乎还在不断增加。
再见多识广的人。又何曾见过这种效率?
以人力驾驭孔明灯飞上天空,几日之内建成水坝,其后截停江河,在那水坝成型之后,小苍河的地貌在短时间内便大幅度的改变。以人力对抗天地伟力,落在众人眼中,何其震撼。有这些事情的支撑,早有人说起,宁先生的传承,极像是古代墨家的理念。在有永乐青年团、正气会存在的情况下。小苍河jūn_duì 内部原本就出现了几个诸如“华炎社”之类的由年轻军官组成的小团体,此时再出现一个墨会,自然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