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莫里茨的听众明显更多一些或者是更有热情,连华人华侨们也好普遍热烈,即便有些同胞又在偷瞄杨景行这边但并不影响鼓掌。
耶罗米尔给了老朋友足够的时间,等掌声消减得差不多了后才继续感言:“谢谢所有人来到这里,纽约爱乐可敬的听众,托雷斯太太和她的家人朋友……谢谢乐团每一位成员,谢谢这些来自浦海的了不起的演奏家,今晚属于这里的每一个人!”
听众们似乎没介意指挥家娱乐化的感言,还纷纷做出一副深有感触的庄重样子。不过有好些华人同胞开始显得不解不安,看向杨景行这边的眼神似乎需要一个解释,在最后总结中被指挥家忽略会害得大家多没面子!
耶罗米尔还没完呢,而且更加激昂高亢了:“发生了很多事,这些事情将让我们更多更好地证明并实现音乐的价值和意义!我从事的是一项伟大悠久的艺术,我应该保持谦逊,但是在这个将被铭记的夜晚,我要荣幸地跟所有人分享我的自满,我的自豪,我的荣耀!”指挥家真的膨胀了,胸围骤增把脑袋台上了,连尤老师也是一脸庄重目不斜视。
观众席上也不是所有人都专注于音乐,有些民族的听众就还有闲心注意到身边中国人的惊人变化,这种变化似乎比音乐跟吸引,他们还会留心观察。
乐曲行进得比较快,好像没过多大会不知不觉就已经是十六个演奏家全奏了,火力全开的感觉,二胡厚重沧桑,三弦铿锵激昂,琵琶风卷残云,扬琴行云流水,四声部一起颂唱那些已经被回忆起来的旋律的最**。
音乐厅里已经多少人热泪盈眶潸然泪下,而且那么光明正大不躲不藏。
又像是猛然之间,音乐已经停止,掌声响起来。这一次最先站起来的是个中年华人男子,但他却低着头羞于见人的样子,而且举在脸前的拍手频率也太低了,两秒钟没一下。有同胞立刻起身做正确示范,拍手频率竭尽全力地高。许多同胞边鼓掌边焦急着不舍着,这什么破改编有没有两分钟呀太不尊重原作了吧。
几声“好”之后,没有什么互相观望或者彼此怂恿,华人几乎全体起立了。其他民族好像意识到没自己什么事,他们只是鼓掌,陪着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是少数。
有同胞边抹着眼泪边回头看看,还好,杨景行这次自觉,已经站起来鼓掌了。
民乐独享时间啊,台上的十六位演奏家稳着了,坐着接受掌声好一会后才互相致意,一起齐声,鞠躬感谢。
支持人离开座位向前一些,已经非常嘹亮了:“,newyork……”
观众们热烈响应。
英语感谢晚安道别台词说完后,主持人又站了一下,再母语呐喊:“谢谢!再见!”
华人们挥手,用力挥手,像在车站机场的样子,有喊再见和谢谢的,居然还有问候祖国好的。
演奏家相邀着走到舞台前沿,站整齐后再次深鞠躬,主持人都泪眼婆娑了,但还是得转身下台,不能显得那么没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