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美女赢家> 第一三零六章 文化差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三零六章 文化差异(1 / 2)

巴赫e大调小提琴无伴奏组曲包含七首曲子,都短小精悍,前两首有三四分钟,后几首就是一分多钟两分钟了,不同的演奏家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首先是前奏曲,快板,曲子充分展现了巴赫的才华,要求的技巧复杂精湛,几乎被公认为音乐史上小提琴作品中的最高峰。


希拉里的演奏依然是无懈可击的,听众们依然是如痴如醉的,连伴奏员似乎都听得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了。


安可的掌声往往最热烈,今天就是,曲子一结束,百来号听众就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似乎在展现他们也有很好的粉丝天赋。


希拉里当然是已经不怎么稀罕掌声的演奏家了,放下琴弓后看着伴奏员,表情像是挑衅像是鼓励。


这可咋办呀,杨景行看着键盘犯难。哎哟哟,总算有人还有点同情心,学术主任左手端着一杯茶右手拿着一个凳子轻手轻脚上台了,放在了伴奏员旁边。


杨景行谢谢了这让人亲切的浦音作风但并不喝茶,因为情形实在太令人怀疑了,台下不但没人鄙夷声讨学术主任胳膊肘拆外拐的做法,还有好多人投以赞许神情,这恐怕有诈,不得不防。杨景行还是赶快开始弹琴,不然说不定要催他喝茶了。


伴奏员这一次的弹奏明显不一样了,一开始就充分运用了钢琴的表现力,不再有那种非主流搞法。


观众们的神情转变说明他们很快听出来了,讲座人这次没再模拟演奏了。再听一会后就开始有人确定,讲座人这一次是真正地玩改编了。继续听下去,应该还有一些人能听出来讲座人的演奏技巧是局限在巴洛克时期,更专精的还应该判断出来讲座人的改编方法是局限在巴赫身上的,虽然巴赫似乎没有局限。


三分多钟的曲子,杨景行才弹了两分钟不到呢,下面格拉夫曼站起来了。听众们虽然很专注音乐但还是被话:“是你的演奏给了我灵感,当然我按照个人口味作了一些调整。”


希拉里点头还没点完听众就安静了,可不能让那家伙趁乱耍滑头。既然安静了,希拉里里就思虑着跟伴奏员说:“我感觉到了……一些事情,我尽力试试。”


杨景行却摇头:“不,现在不需要,就当成是一种放松,可能之后我们能感受到一些什么,那更好,现在我们继续接下来的。”


希拉里犹豫了一下点头:“那样可能更好。”


杨景行笑:“好的。”


听众们又鼓掌了,因为接下来该希拉里献技了。


接下来还有六首曲子,希拉里拉一首杨景行弹一首。杨景行没再能玩出新花样,都是像第一首那样的改编,听众们也不再多么惊奇,两首过后都不起立鼓掌了。希拉里的状态倒是越来越好,到后面感觉她整个人都要飞扬起来了,表现也确实比专辑中还要精彩。


听众们当然开心,那么密集的鼓掌也能每次都全力而为。格拉夫曼似乎还是向着钢琴多一些,听完钢琴后拍起手来会显得更不惜年迈的体力,表情也更学术更严肃。库什尼尔看样子也并不小肚鸡肠,没有因为格拉夫曼的差别对待就不为钢琴鼓掌,他基本做到了一视同仁。


最后一首吉格舞曲,希拉里真的是边拉边舞起来,简直浑然忘我。听众们都不知道是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耳朵上还是眼睛上了,小提琴家的琴弦似乎已经燃烧起来了,音色里焕发出格外的魅力,但是希拉里的舞姿则更难得一见,库什尼尔都看瞪眼了。


一曲拉完,希拉里闭眼享受热烈掌声,身姿还保持了点舞蹈线条,真是自我感觉非常好。听众们可喜欢演奏家的这种自我陶醉了,这才叫艺术家嘛,不像那个伴奏员,哪有点热爱音乐的样子嘛。


几乎掌声将停了,希拉里才从自我感觉中苏醒过来,然后看看伴奏员,好像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笑了一下。


这都几点了,何沛媛都快起床了,杨景行赶快开始弹。


最后一曲了,希拉里也够客气的,都没坐了,就提着琴站在钢琴旁边看着听着。


好了,完事收工,杨景行落指最后的音符的同时站了起来,再朝小提琴家伸手。


掌声没响起来安可先喊起来了,而且有了经验的听众瞬间就拿出了齐心协力的气势。


希拉里就不跟伴奏员握手了,先看看他什么态度。


杨景行干笑着,壮起胆子大声跟听众讨价还价:“最后一首。”


听众们先为阶段性胜利欢呼。


杨景行几乎催问小提琴家:“你想拉什么?”


希拉里得想一想。


看小提琴家好像没什么主意,听众们开始提建议,提的当然都是演奏家的拿手好戏,莫扎特的奏鸣曲,或者还是巴赫,帕格尼尼,舒曼,也有人想听不那么久远的……


希拉里微笑感谢听众提议,好像也在斟酌选择,不过可能有点选择困难症,再看看伴奏员。


杨景行也提议:“科莱利怎么样?我认为你几乎重新塑造了他的作品。”


希拉里想了想,还是摇头,然后她自己好像也有点着急了:“请原谅……我想我可能太兴奋了。”


“没关系。”杨景行很能扯:“我也一样。”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