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131(2 / 2)

那么,就刚好需要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的存在,正式的供开会、交流使用。


虞鹤被叫进殿里,见皇上冥思苦想许久,小心问道:“陛下可是又需要地图了?”


“确实,”虞璁顿了下,问道:“我想找个地方,要靠中间,方便聚集,同时地方宽敞,可以建很大的礼堂你觉得哪里合适?”


由于他毕竟是个皇帝,公务繁忙又难以脱身,对京城的认知无非是紫禁城、金水桥外的七部、京郊的云禄集。


虞鹤想了想道:“还真有这么个地方。”


“哪里?不会是西城吧……那里拆迁什么的很麻烦,我觉得不合适。”


“不,是内市。”虞鹤认真道:“因为云禄集如今越做越大,内市反而消减了许多大部分商人在云禄集旁边有了仓库和住处,谁还会来城里呢?”


“内市?”虞璁愣了下,纳闷道:“我怎么没听说过内市在哪?”


原来这皇城之内,禁城之外,专门有一片市场。


按照《会典》里的规矩,这里每月初四都会开市一天,买卖之物相当丰富。如刀枪弓箭这样的违禁品,也会公然在内市中陈列出来,以供人交易。


“每个月只开一天?”虞璁想了想道:“武器防具还是要管制,不过这个内市可以移到京郊去。”


这个时候,就要把经部尚书王守仁同志叫来了。


王阳明上次听说徐阶去乾清宫里吃肥羊尾了,心里痒痒的慌。


他这次一瞅见来叫自己的小厮不是趁着饭点来的,只微微叹息了一声,又抖擞了神,快步去了乾清宫。


这人越活越年轻,无非是有盼头。


杨一清也好,他也好,都盼着国家能一雪前耻,重回太平盛世。


虽然膝下的孩子还很小,但他的心思全都寄托在国家要事上,如今不仅腿脚利索了许多,连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康健了。


“王阳明来了,”虞璁笑道:“快坐,朕想问问你,这云禄集的事情。”


待王守仁行礼坐定,大致听了听前因后果,又思忖了一番才开了口。


“这北平,地饶黍谷骡马果瓜之利。不仅器具充栋,珍玩盈箱,甚至不乏昆玉、琼珠、滇金、越翠。”王守仁顿了一下,解释道:“因此,南北舟车并聚于此,远方异域之人也云集往来。”


云禄集从中午开到晚上,地方宽敞库房充裕,更大程度上刺激了京畿一带的商业往来,如今的这里已然规模更大一筹,光是税都非常可观。


“臣以为,单云禄集一处,已经不够了。”王守仁示意他看向地图,说话不紧不慢:“京畿一带庄田已还,流民之祸也逐渐平息,眼下农务繁盛,更需要输出和交易。”


“你是说,最好再设一处,将手工业和农桑业的东西分开来卖?”虞璁脑中有什么豁然开朗,喜上眉梢道:“这云禄集最后定址在西南,那便在东南也设个镜面的如何?”


“云禄集多亏赵大人的悉心看管,现在秩序井然,库房的看管也不曾出过篓子。”王守仁想了一会儿,试探道:“陛下,臣以为,这经部人手不足,还需扩充职位才好。”


“嗯?”虞璁想了想,确实现在商业的发展速度相当的快,从前建立的经部已经忙不过来了毕竟财政司那边算税和定各种政策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这事儿就交给王大人了。”他琢磨道:“如果吏部那边程序不好走,就直接写了折子递给朕,当天估计就能批下来。”


王守仁应了一声,又问道:“那东市命名为?”


“竹瑞集。”虞璁随口道:“建馆之事让鹤奴那边去知会赵璜,城墙也该再建一圈了。”


竹通足,足瑞匀禄,也算讨个头。


这京城的城区规划建设,自己还不敢随便定。


怎么着也得看看人口的扩张速度,才能确定到底要圈多大一块地。


“如此,云麓集便专供初级产品的买卖,”皇上说了一半,见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