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14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140(1 / 2)

原来在旧有的社会制度里,国家为了得到稳定的税,就把税这件事情给下放,送予富豪私商来进行承包。


这样虽然政府每年无论灾涝都能得到稳定的入,可百姓就等于被变相的双重剥削。


在嘉靖七年末到嘉靖九年中旬,这个阶段里王杨二人被虞璁有意放权,直接大刀阔斧的废掉了原有的包税制,改换成由政府税,征银多少都同归回京。


只要朝廷不贪,百姓就多一条活路,福泽便又绵长了不知道多少年。


虞璁听到这话,就感觉被两个老头儿喂了颗定心丹一样,总算把气喘匀了些。


“那么,依两位大人所见,如今若想要调整改革此事,又应当如何?”


王守仁看了眼那平静如初的戚灵,不紧不慢道:“戚大使所言不假,当今需要调控金银流入,不仅是钱币通行之改革,更应该规范金银流通,不可扼杀亦不可放纵。”


虞璁略点了点头,心想中央银行确实要成立一个,不仅要调整嘉靖通宝的铸币流通数量,还要用这件事带动全国的商品和货币流通。


之所以杨一清和王守仁敢做这么多,在于他们清晰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今圣上与从前那几位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几乎没有私心。


-2-


皇帝既是一国之主,又是一国之君。


过去有好几位万岁爷都横取豪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骄奢yín 逸而已。


可是当今陛下虽然闲情雅致不少,却没有真正意义上为自己而掠夺什么。


他掌权专/制也好、杀逆屠反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两个老狐狸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又知道皇上肯定会护着自己,才放心大胆的改了税制,一方面回白银,一方面给百姓们减压。


这些事情若是放到正德年间,那恐怕想都不敢想。


这建立银行的事情还只是一个构想,具体怎么做要从长计议。


皇帝思索了半天,瞥了眼都写完一整个小本本的小官,又开口道:“朕从前看圣贤书里,有句话叫‘藏富于民’,两位大人可否为朕讲讲?”


“万岁,《周易》的益卦曾言,‘上益下,民说无疆’。”杨一清诚恳道:“如今陛下虽然无知觉,所作所为已行如此言,亦如《尚书》中的裕民而惠民之论。”


“可朕觉得,不对劲。”虞璁垂眸道:“这几年还归土地,减轻税赋,钱……也未必能回到百姓们的手里吧。”


这并不是他想通了什么,而是一种隐约的预感。


哪怕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皇帝,从小就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也未必能理出一个头绪来。


因为与朝廷有关的事情,实在是太繁多了。


如果什么都要管,那就可能会发现自己对这个皇朝,很大层面上都一无所知。


这个时候,实地考察和调研才显得格外重要。


“万岁。”王守仁想了许久,决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说句大实话:“确实如此。”


他想一句说一句,可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冷汗涔涔,而步步惊心。


王老爷子说的事情,很简单,却也很致命。


那就是当朝所有的政府采购,都必须经过文官集团的利益过滤。


某种情况下,这导致了国家无法还富于民。


所有要采购的东西,以及政府的工程,都要经过官商勾结的这一层,最后导致价高质次。


虞璁听着他的肺腑之言,只觉得心都凉透了。


这个现象,确实很常见,看起来也很正常。


但是在根本上,这回导致中央硬通货的使用效率更令购买力向特权官商阶层集中!


这简直是在自断双臂!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