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在封建主义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兼并到达临界点后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自秦以来,国家陷入两千年的治乱循环。
历史上也不是说没有机会打破这个怪圈。譬如宋朝,明朝。但每当我们要升级,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时,就会被外族入侵,打乱历史进程。
弘治朝虽说是中兴的盛世,但土地兼并一样在进行中。张昭现在就是遇到“土地兼并”。
自耕农一旦借了高利贷,最终都是利滚利、沦为奴仆,土地自然都会被兼并掉。
但张昭奇怪的是,张家拥有20亩地,明显卖几亩地足可偿还二十两银子的高利贷。刘大户哪里来的底气,要如此强硬的兼并张家的土地?
操作手法极其粗糙!谁给他的胆子?
众所周知,明朝基层是乡绅自治。但一个大户还算不得缙绅吧?张昭的记忆中,刘大户的祖辈、晚辈并没有秀才、举人。他有什么资格横着走路?
县衙?张昭脑海中一闪,有些明白过来:刘大户应该是知道他得罪徐郎中的事了。宛平县的徐县令就是徐郎中的族弟。古代信息传递缓慢,时间可能刚好对上。
一个拥有二十亩良田的小地主,在京城西郊的某些“秃鹫”眼中就是块等待宰割的肥肉。
良田谁不喜欢呢?
但是,国朝优待读书人。还没听说读书人家里的土地被人强夺的!张昭一个十七岁的童生,固然成绩排名掉车尾,但有点吓人的。这些恶意自然会收敛起来。
但如果有一天,这个童生变得没前途了呢?
那还等什么?
张昭很确定,刘大户开出这么离谱的条件,并非是真的有把握强夺张家的土地,而是在试探!
那么,若他现在不将刘大户起。刘老爷在青龙乡中威名赫赫!这些年,不知道吞并了多少人家的田地。但当日少爷病重,整个青龙乡中,除了刘老爷谁能拿出二十两银子救命?不得不借!
张昭冷声道:“刘员外若是要执意如此,那我只好递一张状纸到县衙,请县尊来评评理。”
刘大户仿佛听到一个笑话般,打官司,来啊!仰头大笑,“哈哈,哈哈…”
张昭强硬的打断他:“刘员外想必是在县里听到某些风声。现在,全县的读书人都知道我无意间冒犯徐郎中。你觉得徐县尊会不顾风评,降罪于我?”
刘大户笑的正酣畅,却被张昭打断,笑声一下子卡在喉咙里,难受的很。同时,脑子像宕机一样。张昭的话说的太古怪。什么叫“县尊不顾风评”,不就是要打击报复你吗?
张昭冷笑道:“读书人的事情,刘员外还是不要搀和的好,免得脑水不够用。请吧!”
“他得到京中权贵长宁伯赏识”的消息还没传开。张昭没和刘大户去说这个。而是径直短兵相接。
说的直白点,张昭在诈唬刘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