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1418 攒一台机器人有多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18 攒一台机器人有多难?(2 / 2)

别看咱们可以做出巨型电力风车的轴承来,可是如果说这种小型号的轴承,咱们还真是不行。


而说道这轴承上,咱们和国外的差距,那完全就是两方面的。


第一就是加工精度。


大家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德国轴承的视频,人家的轴承,在没有加润滑油的情况下,只要组装上就可以使用。


而且你只要给他一个力,他甚至能坚持转动一分钟左右。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家的加工精度高,轴承在自转的过程中,自身的能量损耗非常小,而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家的打磨水平高。


把工件表面处理的极度光滑,所以哪怕没有上润滑油,人家的工件自转阻力都特别小。


然后你再换上国产的轴承试试。


哪怕规格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轴承,同样的力度,人家的轴承能自转一分钟,而咱们的轴承能坚持半分钟就不错了。


这里面首先体现的就是加工精度的差距,哪怕咱们只比人家的精度少了肉眼可见的几个丝,可工件的实际工作效果都会差很多。


还有其次就是材料了。


人家使用的滚珠都是特殊合金钢制程的滚珠,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里,工作n长时间,也不会发生形变。


你在看看咱们的滚珠,同样号称是特殊合金钢,可是放到同样的工况里。


德国的滚珠,可以工作十年,只要定期保养都不会坏,也不需要更换。


可咱们国产的滚珠,基本半年就报废,不是形变,就是有裂痕,更狠的干脆直接就碎了。


这么说可一点都不夸张,只要到各种工厂实地一线考察过的人,就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而且如果在高端轴承这一块,可以说国外对咱们一直是进行封锁的。


想要从德国或者日本引进那种高端轴承,可是相当费钱的。


最可恨的是,哪怕你很有钱,他们也不一定会卖给你。


万幸的是,在手术机器人这一块,当初米国的那帮设计人员,就很巧妙的避开了这个问题。


其实这也主要是和手术机器人的特性有关。


说起手术机器人,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玩意,其实就是脱胎于工业机器人的设备。


而所谓的工业机器人,其实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床。


上世纪50年代之前,工厂里的机床都是一代产品,就是单一性能的产品,比如车床,铣床,磨床等等。


再后来,到了五十年代末期,米国人就把这些有着不同性能的机床组装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第一代集合了车,销,镗,铣,磨等五种功能的第一代工业机床。


在之后就是因为电子科学的***,于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德国人和日本人,就把这种现代化的工业机床给发扬光大,并且做到了极致。


而当时这种五轴联动机床,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现代加工中心。


其实这就是第一代的工业机器人,只不过外形和我们认知里那种有着脑袋和机械手的机器人并不太一样。


但机器人该有的功能他都有。


就比如他加工单位里的夹具,和加工刀具,其实就是我们认知的机器人的机械臂。


而他们的数控面板,就是他们的大脑。


而在这第一代机床之后,欧美的大公司,又开发出了流水线机器人。


而这种流水线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工业上,主要就是给汽车的白车身进行焊接等工作。


而这一代的机器人,就和我们认知的机器人比较像了。


虽然同样没没有脑袋,但却有着尝尝的机械手臂,一边可以固定车身,并且把车身按照程序设定的角度来回翻转。


另外一条机械臂,则手持焊枪,可以不断以各种角度钻入到车身内部,在车上上完成焊接。


而这两代工业机器人的控制,都离不开滚珠丝杠轴承。


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时候的加工精度,就都是由伺服电机,和滚租四缸轴承来控制的。


而说起这手术机器人,虽然也是脱胎于工业机器人,但在是否使用滚租四缸轴承这一块,当初的设计者就犯难了。


因为手术机器人工作的工况,和那些工业机器人可太不一样了。


如果在这样的机器人身上,装滚珠丝杠轴承,一来是成本太高,二来也是会大大的增加设备的体积。


而这就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了,而且滚珠丝杠轴承,对工作的环境要求可是非常高的。


这就和手术机器人的设计理念不相符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