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逍遥侯> 第110章 千里做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千里做官(1 / 2)

(今天至少三更,2更已经完成,第三更大约晚上十点左右更新,请兄弟们留意。更新的计划也公布如下:早上八点左右,第一更;晚上六点左右第二更;如果月票给力,晚上十点左右,加一更。如果月票非常给力,凌晨零点后,再加一更。)


——————————————————————————————————————


李中易这还没有上任呢,兄弟们就帮着打听到,“朝廷养官,为的是治民。地方官手里的权力太大,屁股随便坐歪一点,金银就得塞满自家的屋子,更有可能威胁到朝廷的安危。可是,如果地方官手头的权力太小了,遇见大灾或是贼人谋反,就只能束手无策,一翻两瞪眼。”


“先生说得对极了。”赵匡胤轻轻的拍了拍桌子,催促李中易赶紧说下去。


见赵老二已经入了瓮,李中易微微一笑,说:“太平时期和危急关头的局面大不相同,朝廷完全可以定下明确的标准,规定清楚哪些重大的事项,地方官可以统帅本地的官军剿贼,或是开仓放粮。”


“无咎兄说的一点没错。想我大周疆域辽阔,东西长达数千里,地方官的权力太小,平日里倒也罢了。若有反贼做乱,那就很容易误了大事。”


赵匡义的分析,的确让李中易有一种惊艳之感,这小子啥时候成长得如此迅速?


“先生,只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啊?”赵匡胤非常老道的又说到了点子上。


李中易索性站起身子,侃侃而谈:“这就需要监督了。朝廷派人当地方官之副,遇有大事,必须召集众官,当众签押确认相应的状况,则可解决事权不一的问题。”


“妙,妙得很,先生果然胸藏百万韬略!”赵匡胤下意识的叫好,却让李中易看破了内情。


如果不是平时十分注意了解这些东西,至今还是个武将的赵老二,怎么可能有闲心去研究吏治呢?


一顿早饭,吃了一个多时辰,李中易也真正坐实了先生的身份。就连一直喊无咎兄的赵匡义,也在赵匡胤的冷眼逼迫下,改口叫了先生。


实际上,李中易刚才当了一阵子老师,等于是提前给赵老二打了预防针。万一,赵老二夺位成功,真正成了宋太祖,可不能偏听,赵普那家伙的文官过度集权的建议。


强干弱枝的政策,固然加强了朝廷的权力,却也使地方上基本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


吃罢早饭,李中易发觉赵家兄弟和慕容延钊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他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


除了赵匡义是个闲人之外,剩下的两个可都是统兵大将,如果不事先请假的话,耽误了军务,那是要掉脑袋的。


有瓶儿这个得力的管家娘子在,李中易非常放心,他平日里只是拿钱回家,却很少过问内宅的事宜。


临出门的时候,赵匡胤把李中易拉到一旁,小声提醒说:“先生,千万不要再和蜀国有任何瓜葛,陛下最忌惮的是,内外勾连。”


李中易心头猛的一凛,赵老二提醒得非常及时。他当即点头说:“元朗,你就放心吧,我既已是周臣。断无暗中联络蜀臣之理。”


赵匡胤明着说是内外勾连,实际上是暗示李中易,柴荣的疑心病很重,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过他,必然在暗中会布置。


“那元朗你……”李中易意识到,不能给赵匡胤添麻烦,就关切的问他。


赵匡胤眯起两眼。微微一笑,说:“三郎和化龙兄被你捉了的事,我已经私下里禀报给了陛下。陛下非但没有责罚,反而夸我无私。”


原来如此!李中易瞬间明白过来,赵匡胤之所以能一直深得柴荣的信任,敢情。他做到了待君以诚!


当皇帝的。最担心的,不就是官僚们联起手来,忽悠他么?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