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太祖郭威的亲外甥李重进,因高平之战的军功,被封为淮南节度使,其管辖的范围也不过才四州之地。
至于,北边那位野心勃勃的李筠,也仅有三州之地而已。
毫不夸张的说,李易接下平卢节度使的重任之后,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周第一藩镇。
更重要的是,平卢节度使辖区,乃是山东之地,从齐州南下京师,不过几百里地而已,对朝廷的威胁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可谓肘腋之患。
偏偏,朝廷把如此敏感的,本朝立国以来从未授予任何人的平卢节度使,赐给了李易。可见,朝廷对李易的忌惮,已经表面化。
不仅如此,朝廷赐下的楚国公爵位,其实也大有深意,对李易的试探之意差挑明了说,刘贺扬细思之下不由极恐。
张永德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李易,见李易神态自若,仿佛闲庭信步一般,他不禁暗暗叹息不已,羽翼已经极其丰满的李无咎,真是个聪明绝顶之人!
目前的局势而言,哪怕朝廷是真心诚意的赏赐有功之臣,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李易已经功高震主,并且尾大不掉!
李易即使继续选择韬晦,终究难逃朝廷倾全力削藩的危局,还不如此名正言顺的领受朝廷的封赏,坐实第一藩镇的地位。
临来宣诏之前,范质找张永德密授机宜,详细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却偏偏没有料到,李易居然脸不红心不跳,理直气壮的奉了诏。
张永德带来了多份诏书,李易麾下的重将们人人有份,原本属于李易独掌的羽林四卫,也被分了出去。
除了宋云祥之外,其余的将领,诸如杨烈、刘贺扬、廖山河、马光达四将,分领羽林下左右四卫的都指挥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李易最信得过的门生杨烈,仅仅被任命为羽林右卫的都指挥使,而原本出身于开封禁军的刘贺扬却出任地位最高的羽林卫都指挥使。
不仅如此,朝廷在大肆封赏开国侯的同时,特别加封刘贺扬为开国郡公。
明眼人一看知道,挑拨离间之心,昭然若揭。
马光达也是开封禁军出身,只不过,他在追随李易之前,始终混得不如刘贺扬那么的如鱼得水。
刘贺扬晋为开国郡公,马光达心里非常不爽,只不过,碍着李易和张永德在场,他不便冷嘲热讽罢了。
如果说在场的重将之,今天谁最没捞着好处,非宋云祥莫属。他这个第五军都指挥使,是李易整编李家军时任命的,在朝廷那里明面的官职和爵位,述杨、刘、马、廖四将低了很多,所以只得了个伯爵。
宋云祥默默的看了眼喜气洋洋的刘贺扬,心里非但没有任何的失落感,反而非常满意朝廷的安排。
本为灵州小吏的宋云祥,他心里谁都清楚,朝廷赏赐的官职或是爵位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在主公李易心目的地位,才是至关重要的远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