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六六四章 徐庶的顿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六四章 徐庶的顿悟(2 / 2)

夏、商、周、秦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


而在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没为官奴。宋朝以前,长期受雇于人的,其地位低于良民,也是奴隶的一种。


宋朝开始,因雇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但实际上,私属奴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过在法律上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


清初也对汉人实行奴隶制,至雍正年间才废止奴隶制,清初经济繁荣,康熙皇帝采低税负,像明朝一样卖身为奴者实际上已大幅减少。华夏古代的贱民制度不同于奴隶,乐户、匠户、仵作、牙人、娼妓、甚至宋代的jūn_rén 在法律上都是贱民,但是他们并不是奴隶。华夏虽然没有严格定义下的奴隶制度,但是受到类似奴隶制度而伤害的汉人不在少数,在清雍正年间废除贱民制度。而直到一九一零年清廷下谕颁布《钦定大清刑律》,才彻底取缔奴隶制度。在这部现代刑法典里,华夏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口买卖制度被彻底禁止,主奴名义在法律上绝对成为非法。


所以,袁常有时候就搞不明白很多人的想法,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想要穿越到清朝的年代,动不动就是下跪,动不动就是奴才的称呼,这样的时代有什么好。即便是想要安逸、平静的日子,唐、宋、明前期都比清朝好了不知多少倍。


且不提这些,徐庶被武大爷的一番话给触动到,将天子与新制度对比了起来。


天子的存在,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者说在封建时代,地位都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说在乱臣贼子的眼中,那自然是无关紧要;按照这个思路来说,袁常岂不是乱臣贼子?压下心中的念头,徐庶继续思考着。按照袁常新制度的想法来说,天子的存在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只是换一个领导者罢了。而且,新制度里,领导者并非是家天下,又回到了古时的公天下,但是又与古时候的公天下不同。


古时的公天下是按照名声来选拔领导者,尧的位置是从他父亲接过手的,但是,尧后来并没有传位给他儿子。当时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可见,尧是真心为天下着想之人。


而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道。


“…”


武大爷懵然不知该说些什么,大喜就用十个炊饼庆贺?不过,好歹也是一单生意,武大爷也没多说什么,中能在心中想着这公子是不是癔症了。


徐庶大步离去,他的背影就好似空中的烈日一般耀眼。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