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1627崛起南海> 第445章 交换条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5章 交换条件(2 / 2)

郑林道:“我方只负责出人,劳工费用自然是由贵方承担。待工程完成之后,这些劳工可按个人意愿加入海汉籍。”


“听起来条件不错啊!”王汤姆摸摸下巴感叹了一句。


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南方四港的开发时间不得不推迟到明年的时候,安南人所开出的新条件却给了海汉一个新的机会,而且从郑林的描述来看,这次所开出的条件算的上是诚意十足,的确值得认真考虑一下。


施耐德当然还没天真到认为对方只会付出,不求回报,主动问道:“那你们想要的交换条件是什么?”


“我们需要更多的造船厂和海船。”郑林也并没有掩饰的意图,直接道出了己方的条件:“贵方在明年内为我国修建不少于三家造船厂,明年年底前内交付给我方的四百料海船不能低于二十艘。”


二十艘四百料海船倒并不是多大的事,如果真的需要,海运部现在就能拉出一支这种规模的货运船队——当然了,这其中并不会有新船。如果安南出得起价能付现款,明年陆陆续续卖二十艘海船过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胜利港造船厂这边的“探索级”民用商船已经开始下水了,航行性能和货物装载量都大大优于过去所用的福船广船。海运部今明两年船只大换血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淘汰下来的旧船正好需要找个不那么挑食的下家处理,而安南无疑就是一个极好的对象。


不过郑林所要求的建造三处新的造船厂,这条件就不是施耐德和王汤姆能直接拿主意做决定的事了,而是必须要上会讨论才行。目前安南与海汉有一处合作的船厂位于黑土港,但其造船能力还比较有限,目前只能建造二百料大小的海船,对于更大的船就琼州岛了,就算在这个时期的东亚,恐怕也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型船厂。当然了,这种规模的船厂所耗费的资源也是相当惊人的,光是为其处理原材料的木工作坊,烘干木料的干燥房,制造金属零件的车间,这些配套单位就多达十多个,从业人员上千。


造船厂内的专业造船技工多达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最近这一年多通过各种手段从沿海各地利用高薪雇佣回来的专业船匠。而这里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小到精钢所制的各种刨凿锤锯,大到安装龙骨、桅杆所需的大型吊装架,几乎都是海汉所独有,外界根本就无法仿造出来。至于海汉所造的各种船只的设计图纸,那更是绝密资料,能够接触到这些图纸的都是忠诚度较高的归化民了。


这些技术上的优势,施耐德不可能向郑林进行说明,像船台数量,每年造船的具体数目,这些也都是要对外保密的项目,施耐德只能含糊其辞地回答道:“此事无可奉告,郑特使见谅!”


郑林摇摇头道:“施总即便不说,在下也能猜到几分。想必三亚这间船厂的规模,远非黑土港船厂所能相提并论,施总拿这一间船厂来比较我国所要求的三间船厂,大概也会觉得有失公允吧?”


王汤姆见施耐德有些尴尬,干咳了一声打岔道:“那不知道贵国提出的船厂,是要有什么样的规模?”


“很简单,每间船厂只需有单独营造四百料海船的能力即可。”郑林补充道:“哪怕只有一个船台也行。”


王汤姆心道你当老子是外行啊,一个船台还是两个船台又没多大区别,只要掌握了相应的造船技术,扩展到十个船台也只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而已。


当下王汤姆不动声色地应道:“我们现在没办法立刻答复你行还是不行,这件事按照我们的办事程序,必须要经过执委会的集体讨论才能作出最终的决定。如果郑特使不急着回去复命的话,不妨在三亚多住几天。”


郑林拱手应道:“在下也正有叨扰几天的打算,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在下在此逗留期间,可否四处走动?”


“特使放心,我们会为你安排专门的参观行程,也会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全程伴游,同时保障你的人身安全。”王汤姆立刻应道。


如果郑林听得懂这番话,就应该明白王汤姆这是意有所指——该去的地方我们会安排你去,不该去的地方你也就别再惦记了,我们会一直安排人监控你,所以你最好别搞什么花样,要记得你的小命一直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