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127章 于芷山是怎么死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于芷山是怎么死的?(1 / 2)

当天夜里,住在柳条路的满洲**政部大臣于芷山死了。原因不明。


于芷山,1879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子村一个地主家庭。


于芷山早年在杜立三处从匪,后到奉天投效清廷。1914年4月入奉天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水上警察局局长。一路晋升,升任师长兼张作霖‘侍’从武官长。


1927年10月于芷山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1928年调任东边道镇守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原东北军的将领们面临抉择,他则后公开降日,任伪东边道自治保安司令部总司令。同年12月被日本人任命为伪奉天省警备司令官,后又改任伪第1军管区警备司令官。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伪满洲**政部大臣。


历史上,到了1940年,他调任伪满洲国治安部大臣。1943年开始失去实权,任伪满洲国将军府大将衔参议。日本投降后,于芷山逃往北京匿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北京市人民政fu逮捕归案。1951年5月2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


现场一切都很正常,没有搏斗的痕迹,没有外人进入的迹象。家人仆人‘交’待的也都证明,于芷山前天从奉天回来,这几天办事很劳累,明天还要去奉天,没见过任何人,等。


于镜涛接到消息,立刻赶到了现场。于镜涛是老警察,业务及其‘精’到,因此,人家请他前来,看一看。


于芷山是大人物,他死了可不是小事,日本人说了,既然他家里人报案了,就要查清楚。


于芷山在柳条胡同有一处小洋楼,他就死在这里。警察已经把家人集中在了一起,正在进行询问。


于芷山死亡的现场是卧室,尸体在‘床’上,被子不是很凌‘乱’。


卧室也检查过,于家人说,卧室里有个保险箱丢了,字画和几件古董也不见了,这才觉得不是生病死的,怀疑是他杀,连忙报案。


于镜涛亲自验尸,验了一回,结论是死因不明,猝死。其实,于镜涛验尸后的感觉,觉得好像于芷山是闷死的。


于镜涛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沉思,觉得不对。不知道哪里不对,起来准备离开。就在站起来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件东西,那是在台历上的一片纸,从小学生本子上撕下来的一片纸。


于镜涛见了,心里一股凉气直冒。他认得这一小片纸。这时候,有人过来了,于镜涛不动声‘色’,两个手指一捻,把那一小片纸捏住,不‘露’痕迹。


这正是那个姓路的从给自己的暗杀清单上撕下来的一角,上面写这一个“死”字。


这姓路的说话和气,一副书生做派;笑呵呵的,就是个不笑不说话的商人。不想做事如此老辣,先讲道理,再下重手,‘逼’迫得你不得不跟他干。


还有别的选择吗?


没有。


过来的是安井,日本人,特务科长,和于镜涛一同来的。安井道:“于总监,你没事吧?你脸‘色’不好。”


于镜涛道:“没事。只是老朋友死了,有些难过。”


安井道:“你有结论吗?”


于镜涛道:“我怀疑是闷死的,但是实在拿不出证据。因为东西和钱丢了,九成是他杀。”


安井道:“我也是这么看的。”


于镜涛道:“卧室一点都不凌‘乱’,很多值钱的东西丢了,而一般的东西没动,说明这是个老手。可以肯定,一时半会抓不到他。万一那一天抓到了,很多案子都破了。也可能永远都破不了。我建议不要宣布他杀,只说是病死。我们外松内紧,等罪犯出来销赃,再把他抓捕。”


安井则觉得,这样宣布很符合自己的心意。公布真相,警察部‘门’太丢脸了,道:“这样好。”


于镜涛道:“有一点要谨慎。如果认真追查下去,不论有无结果,都会在满洲人心里产生恐慌。大家都不敢和皇军合作。”


安井不是什么大人物,不很懂政治,但觉得于镜涛的话有道理,便道:“向上级请示一下。”


次日,于镜涛下班坐汽车回家,到了家‘门’口,见‘门’下塞着一封信,打开来看,信里面要他做一件事:把一个都警察厅特务科的孙警尉调动到外地重用,不要留在新京。


这是个很奇怪的要求。为什么他们要求自己把一个普通干探调走。分析好久,只能是认为,对方要检验一下自己的诚意。


于镜涛拿着这一封信,到了书房,读了两遍后,就烧掉了。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