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有些明白了,但他没有当场说。 回到前院,和珅对已经可以坐起来的李尘道:“这个听起来实会让人产生错觉地。”
李尘点头道:“果不是我胆子小。先吓晕过去。死地就是我了。”
“你胆子小?”和珅哑然失笑:“我虽然不知道细节但能在我这下刁钻手下过的五天六夜,不吐一个字,能当着我和珅的面我地手下于死地,在大清朝,我想不出第二个。”
“都是被逼出来地。”李尘口气道:“实在不想再回首。”
“那你不怕我吗?”和珅轻轻抚摸一下冰凉凉的玉腰带,那是只有一品大员才能束的:“这天下愿意得罪我的人不多。”
“和大人是公正的。”李尘坦然道:“他们反复折磨并谋杀我……”
“我没有……哦,不,”和珅摆摆手道:“他们没有谋杀你。”
“如果不是谋杀,方才他们就不会死们死了,就证明那是谋杀。”李尘平静道:“我方才只是证明给和大人看,我险些被谋杀的事实。”
和珅幽幽道:“你不怕死么?”
“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李尘吃力的端起茶盏,笑道:“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和珅眯眼望着李尘道:“你现在满足了么?”
李尘轻啜一口香茗,缓缓抬起道:“和大人明鉴,小子不是个报复心很强的人。”
和珅目光难以琢磨的看他良久,轻声道:“哎……阿桂曾私下对我说过,你是天下绝顶聪明人,没有之一,看来我还是习惯性的被你的年轻所迷惑了。”
“和大人?现在能谈谈我们的事情吗?”李尘丝毫不理会和珅的马屁,但或许也不是马屁呢?
“公子是聪明人,想必不用我多说吧?”
“嗯哼?大家心照不宣而已,我只知道单单和大人做的这些事情,凭借大人的机智定能瞒过圣上,还不止于使圣上处死大人,既然大人不会死,必定官复原职,我也不想苦曾大人的烦恼,倒不如和平相处?”
“哈哈…李公子果然是聪明人,其实现在我到真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和珅笑着道。
“呵呵,我希望大人明白,我不会是大人的敌人就行了。”李尘冷冰冰的道,现在和和珅结仇的确不明智。
“呵呵,公子的决心我已经看到了。我和珅定会如公子所愿。”和珅笑着道。
“谢和大人。”李尘冷冷的道。
“今天认识你这样一位‘小英雄,’我很高兴。”和珅道。
“大人过奖了。”李尘对和珅现在没有一丝的好感,在暗室中的一幕幕还在不停的在李尘的眼前浮现。
“好了,今天我也不给你废话了,圣上要见你?”和珅道。
“圣上?圣上要见我?圣上怎么会要见我?”李尘吃惊道?
“这个?君心不可测,你自己去问圣上吧?为了深表我的歉意,我提醒你一句,伴君如伴虎。”
“谢和大人。”
和珅见李尘冷冰冰的态度想必是对先前的事情还有所埋怨,和珅笑了笑也不说什么,心里也在暗自庆幸,幸好当初没有一刀砍了李尘,要不到现在后悔的恐怕就是他和珅了,有这份感觉或许是和珅能在乾隆朝生存下来不可或缺的因素呢?又或者是和珅对乾隆的心思真的是揣摩的十足十呢?想起这些和珅不由的埋怨起丰绅殷德起来,这个小子,让他看好和孝,结果呢?还是被李尘抢走了?但是今天和李尘交谈之后和珅才发现就连一百个丰绅殷德,也不会是李尘的对手,这个李尘,只可结交,万不可得罪。
想起手下做对李尘做的事情和珅心头暗暗一凉,不由的破骂道;‘你群饭桶,平时自以为怎么怎么了不起?结果呢?到了正主这里?还不是败的稀里哗啦?’
想起六天前,和珅带着属下前去救和孝,谁知,到的时候乱贼虽然把手严密,但民怎么斗的兵?谁知丰绅殷德这小子坏了好事,接下来便不知道背后被谁捅了刀子,但是相比来者不善,似乎除了董诰别人也没有胆子在他手下夺人,结果三方乱斗起来,到让法宪得了便宜,救出了和孝,董诰的人得了李尘,和珅单单救了丰绅殷德,听丰绅殷德说,和孝被李尘的人救走了,和珅也不废话,当即上前抢夺李尘,董诰的人见得了这样一个废物也不好得罪和珅,于是便把李尘抛给了和珅,跳出了这个深坑。
和珅得了李尘员原本是要一刀宰了的,但是念及和孝的下落一直没有动手,想等到找了和孝在动手,于是便留了李尘这一条小命审讯至今。谁知昨天和孝突然回到乾隆的身边,说李尘是她的救命恩人,还知道李尘现在就在和珅手上,乾隆自然要追问和珅,和珅自己用;“本想自己通过李尘找到和孝给圣上一个惊喜为由,”糊弄了过去。但是今天是乾隆要求见李尘的日子,和珅再不敢在大意,于是只好乖乖的放了李尘,并且送李尘与乾隆见面。
第一百二十五章 面圣《中》
乾隆下江南其和祖父一样一直便喜欢住在杭州西湖孤山行宫,起初,康熙皇帝来杭州都住在太平坊杭州府行宫,府内行宫屋舍简单,没有景致。龙腾小说网提供为此,杭州地方官在西湖的孤山脚下为康熙皇帝建了座气势宏伟的行宫,恰逢康熙第四次南巡杭州,正好驻跸于此, 那是公元康熙四十四年的事。
到了雍正朝,这个皇上可没有康熙乾隆那样的雅兴,恰又是个省钱的主,一心皈依佛门。 雍正帝于雍正五年颁旨将行宫改为了圣因寺。当时的圣因寺与净慈寺、昭庆寺、灵隐寺并称为杭州西湖四大名刹。
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又将圣因寺改为行宫,并对自己西湖边这座宫殿格外珍爱,先后五题“西湖行宫八景”,并写有40来首有关诗篇。
行宫正门就是行宫主入口,李尘随着和珅缓步移与此,在行宫里边接受乾隆皇帝的召见,门口站着一对威武肃穆的汉白玉石狮子,对面临湖有一个大牌坊,上有一匾“雍正年和”, 步入行宫正门,眼前是一溜木栈道直通孤山,右侧新竖起块石碑,写着;“孤山行宫”,木栈道两侧行宫地基石,有须弥座台基、阶沿青石、汉白玉立柱基石等,单基石看上去便显得雍容华贵。
沿栈道前行可看到右侧矮墙后面那座重檐歇山顶建筑,楼前屋檐下挂着块牌匾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着“文澜阁”,这座楼建于这座楼正是乾隆四十九年,地方官员为了迎接乾隆圣驾,草草一个月的时间就以落成,期间杭州的百姓自然加附加税,劳役繁多但不必提,但这些也仅仅是局限于那些身份地位低下的贫民而已,关于这座楼的落成,李尘在民间也略有所闻,再次提起自然难登大雅。但是现在还是不得不提起这件事情。
现任杭州知府那是王鸣盛, 王鸣盛,字风喈, 一字礼堂,号西庄,幼奇慧,四五岁日识数百字,县令冯咏以神童目之。年十七,补诸生,岁种试屡获前列,乡试中副榜,才名藉甚,苏抚陈大受取入紫阳书院肄业,东南才俊咸出其下。在吴门,与王昶德甫、吴泰来企晋、赵文哲损之诸人唱和;沈尚书归愚以为不下“嘉靖七子”。又与惠松岩讲经义,知训诂必以汉儒为宗。乾隆十二年,以乾隆丁卯举江南乡试,甲戌。 乾隆十九年,会试,中式;殿试,以一甲第二人及第,投翰林院编修。掌院事蒋文恪公溥重其学,延为上客。戊寅,人考翰詹,特擢一等,超迁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即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不久出为福建乡试主考官,途中与一女子相识、纳为小妾,被御史罗典借题发挥,左迁光禄寺卿。乾隆二十八年,以老母去世,安家于苏州,从事著述,乾隆四十七年起为杭州知府,此时年纪已近六旬,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和珅为了表示对这位经学大儒的尊重亲自修书一封,通告圣上南巡将要在杭州行宫逗留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行宫长久没有住过,于是变请这年仅六旬的王大人,修缮行宫,为此和珅还特意修书一封给杭州商会会长,要求出资与杭州知府一同修缮行宫,的道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和珅和大人的修书,商会会长怎么敢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况且还是为当今圣上修缮行宫,商会哪能不上心?但是众人有都知道杭州知府王鸣盛的一副臭脾气,想必越是和珅亲自嘱托,这王鸣盛也不会把和珅的放在心上,然而和大人交代的事情商会又不能不办,于是这杭州商会便联合江苏巡抚,暗地里瞒着王鸣盛在一个月之间偷偷的修缮完了行宫,而且更是私下建了这样一座‘文渊阁’,王鸣盛知道后颇感无奈,但是事已至此王鸣盛也无话可说,无奈的书写了‘文渊阁’三个大字。
木栈道其实就是行宫的中轴线,直通行宫后花园。走到木栈道尽头可沿石阶上孤山。瞧,“孤山”两字,大有孤家寡人,唯我独尊的气势。孤山实际上是西湖中一个自然小岛,与孤山背面隔水相望的栖霞岭一脉相承,而湖中的岛屿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则都是人工堆砌而成。
沿孤山两字拾阶而上,是一方平台,右手边有个亭子。亭子后面有一处“西湖天下景”,这里是浓缩的西湖全景,由亭子、假山、曲桥、水池、花台、小径组成。亭子两侧柱上有副对联概括了秀丽的西湖全貌:“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右转沿山脊往东探幽揽胜。沿途有;林社,即有杭州知府王鸣盛成立的文学联社,林启在杭州创办了三所学府;求是书院, 养正书塾,蚕桑馆。除此之外还有北宋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放鹤亭内有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时候的临摹“舞鹤赋”碑刻,林处士鄙视北宋腐败的政治,隐居于西湖山水之中,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并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梅绝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六角形的云亭。也是浓缩整个西湖景色之冠。
我们暂且不提右转的情况,李尘过了栈道便转而左转,前行几步便到了行宫的最深处,孤山行宫的后花园,这里便是乾隆皇帝的住所,也是接见李尘的地方。
第二百二十六章 面圣《下》
这要说面圣,哪有不紧张呢?李尘蹑手蹑脚的跟在和珅的后边,就连大声喘气仿佛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在牵走两步便是乾隆的住所所在,李尘一边走一边走,一边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想要看看这传说中乾隆大帝到底怎生模样?千古风流一帝的名号确实让李尘感到万分好奇。龙腾小说网提供
李尘一步步的紧跟着和珅,心里忐忑不安,皇上召见他的目的,李尘也能猜的几分,但是终究是猜的,事实是什么?李尘也不知道。
转过走廊,前面是有个小湖,小湖上边还有一座小桥,小桥的周围,被一湾清水环绕,自古以来不变的定律就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一般的地方水便的花草树木便繁茂的紧,更何况这还是在烟雨匆匆的江南呢?
桥上站有一个老者,一身素服,背对着李尘,但是看其背影确是苍老之中而不显弱态,整个身影立在那坐小桥,给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那老者身边还站着一小女孩,从远了看去,那可不就是和孝公主吗?李尘一时间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心里放松了许多,快步跟上和珅。
“奴才和珅给皇上请安?”
“平身。”
“小民李尘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就是李尘?”乾隆一边说,洒下自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