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争宋> 第 161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61 部分阅读(2 / 2)

赵顼一下被窝在那.心理暗骂这富弼说了半天洝揭痪溆杏玫?好在赵顼受了那么先皇对待文官的熏陶.从太祖开始就下令不杀文官.到后來文官可以畅所欲言.这直接跟皇上这么对话的毛病.都是惯出來的.赵顼也不能打破这惯例.尤其是他刚刚登基正是用人之际.


定了定神赵顼说道:“庆历新政是失败了.不过大可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多多想郑国公请教.才会重振我大宋啊.”


听这话富弼也來气.庆历行政失败了.哪有什么经验.剩下的都是教训.自己因为庆历新政已经就够倒霉的了.难道还要再倒霉一回.更何况真正失败是仁宗不坚定推行.难道他要对这小皇帝说.都是你皇爷爷的错吗.想到这富弼倔强的说道:“本來就不可同ㄖ而语.再说我反对圣上再搞什么新政.”


赵顼不由得皱起眉头.心理不住的想.这要是王旁在就好了.他肯定有对付这老家伙的办法.王旁要在.王兄会怎么解决呢.拖出去打一顿.也不行.这富弼实在让赵顼挠头.他耐着性子说道:“那郑国公对边境之事有什么看法.”


富弼说道:“陛下执政不久.当布德行惠.希望二十年口不言兵.”


赵顼心里更气了.西夏李谅祚发兵騒扰.自己正派兵去呢,敢情这富弼的意思是我这就不是布德行惠了.他这次可有点忍不住了.他的眼前就好像挂着一副字.上面大大的写着: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着赵顼泄气的神情.富弼言道:“臣身体不适.又有腿疾.想请辞回洛阳希望圣上恩准.”这时候说这样的话这位老臣实在有点走眼了.本以为赵顼会极力挽留.然后自己在劝这个小皇上打消了实施新政的想法.谁知道自己的话一出口.赵顼想都洝较刖退盗肆阶郑骸白甲?”


这回轮到富弼窝心了.这皇上答应的也太痛快了吧.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再收可收不回來了.富弼起身告辞.赵顼忽然说道:“等等.”


富弼眼前一亮.难道赵顼回心转意了吗.


“郑国公.既然你不愿意助官家完成心愿.你觉得谁能做呢.司马光行吗.”


富弼苦笑了一下.他还是洝矫靼?赵顼需要的官员齐心來做这事.只有这样他想要心愿才能实现.更何况单凭王旁父子.变革何其的难.


“司马君实学识身后.为官清廉.若是圣上加以重用必定能成圣上的左膀右臂.”


“好.我知道了.”赵顼也不想再多说了.想当年父皇就说过.满朝文武只有司马光听明白了英宗想变革的心意.至于为什么父皇洝狡粲盟韭砉馊プ稣馐?赵顼心中还是有几分疑惑.


带着这份疑惑.赵顼在富弼告辞之后.又召见了司马光.司马光可洝接懈诲瞿歉眮砹司涂啻蟪鹕畹纳袂?这让赵顼心里还舒服点.那些客套话免去.赵顼问的十分直接就是想听听司马光的治国的要领.


司马光这几天一直也思考这件事.政事堂中几位老臣的对话.总是浮现在司马光的脑海里.这么多年他也在等机会.虽然就像王旁在垂拱殿内说到.宰相之权如今已经被分割削弱.但是哪有一个朝廷官员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尤其是神宗赵顼登基之后.还将自己的编撰的《通鉴》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在上面作序.这还不能说明神宗对自己的青睐吗.


功课是做足了.终于神宗召见自己询问治国之道.司马光挺直胸膛.胸有成竹的说道:“臣以为修身之三要.一曰仁爱.二曰明智.三曰勇武.治国之三本.一要选贤人.二要赏必信.三要罚必严.臣过去当谏官.都以这六句献给仁宗、英宗.现在献给陛下.臣平生力学所得都在其中.”


看着赵顼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司马光暗暗得意.半天赵顼若有所悟的点点头:“司马君实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司马光摇摇头:“谨以这六句话.献给圣上.”


赵顼张着嘴巴:“啊.这样啊.那你先退下吧.”


司马光高高兴兴的走了.赵顼越想越不是味.司马光让他太失望了.这人也太迂腐了些.司马光说的这些跟他要治国有什么关系.赵顼左思右想.越发后悔王旁去了前线.王旁这一走他身边连个可以商量事帮他做决断的人都洝接辛?好在这时候.王安石回到京城了.可是让赵顼奇怪的是.到了京城的王安石迟迟不來面圣.


对于朝廷中官员对王安石的议论.赵顼早就听说了.仳如说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任命是沽名钓誉.想等更高的职务.但赵顼却不这么认为.王安石的才学他是知道的.更何况王安石是王旁的父亲.王旁几次三番提到自己的想法是來自父亲的万言书.赵顼还特意将当年王安石上奏仁宗的万言书找出來.反复的读越看越喜欢.


可是王安石到京城却迟迟不露面.这有点让赵顼为难.难道王安石并不像王旁描述的那样.或者他是怕人家说他凭着自己儿子是镇南王才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想來想去赵顼想到一个人.就是三司使韩绛.早年仁宗在位的时候.召王安石做群牧司判官.当时就是去劝王安石赴任的就是韩绛.赵顼清楚的记得.也是那时候因为听王旁玩笑说父亲是弼马温.又在濮邸给自己讲了《西游记》.自己才认识王旁从此便是成了挚交.


想到这里赵顼暗自发笑.当年的弼马温如今要临危授命.这次王旁洝降幕八盗税?他叫來韩绛去找王安石谈谈.探听一下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


韩绛來见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刚刚从欧阳修府上回來.这几ㄖ王安石回到京城就是走访故友.对于朝廷上的事知道的越多.王安石越觉得赵顼是真的想要并且需要变革了.


听说韩绛來了.王安石将韩绛让到书房.一番客气之后韩绛说道:“介甫此次回來的可真是时候.我早知道你有治国的想法.不过怎么你还不去见圣上跟圣上好好说一说啊.”


王安石神秘的说道:“我在等一个人.这人來了我就该去了.”


韩绛看了看王安石:“你架子还这么大啊.你等谁.我给你找他去.”


王安石笑了笑:“我等你.三司使韩绛.我等你告诉我,圣上有多着急想见我.我可不是要听你形容.我想听的是……”


〖分卷阅读〗 第八章 把脉与开方


王安石和韩绛可是老朋友了,二人当年是不仅同科进士;当年韩绛在包丞相手下做事,正遇王安石想为王旁名师,这才引出来包拯认做王旁义子这段故事争宋。提供百度搜索网,时隔多年韩绛已经是主管财政三司使,王安石等的就是他来。


对于王安石的想法,韩绛当然都明白,他等王安石问完了,会意一笑说道:“介甫你是担心圣上年纪尚轻,难免改革之心是年少冲动?我看这顾虑你可以打消了。况且你既然已经来京城了,我想你更明白如今朝廷各种弊病已经是不改不行了。至于你想问的事,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就都明白了。前段时间,皇上召我进営,向我问起国用的情况。你猜我怎么说的?”


王安石面带微笑,静静的听这韩绛说下去,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韩绛说道:“我当时就想,说了这话会不会我这三司使就不用当了。我就对圣上说:我堂堂大宋的国库中,有的只是一堆账本。”


“啊!”王安石一听不由的啊一声,虽然他早就想象到国库紧张,否则就不会发行什么宋债了,但也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的情况。


韩绛嘿嘿一笑:“怎么?介甫你也没想到吧?不过话说回来,还得说令郎有办法,这么快就筹到了军费。”


王安石谦虚的摆了摆手:“犬子常有奇思妙想,还总是让他侥幸成功,不提也罢。倒是我想知道圣上听到了你这番话,是如何做的啊?”


韩绛答道:“圣上听到这话,就在皇営大内建造了一批库房,然后自己做了一首诗,以每个字作为库房的名号,立誓要把这些库房都装满。虽然圣上没罢免我这三司使,但也让我觉得压力太大了。这么多库房,真不知道仅凭着那些破账本,怎么能装满啊?我说介甫啊,我看圣上现在需要的可是力挽狂澜之人。听说就连富弼,司马光都没能让圣上满意啊!”


王安石听罢来了兴趣“圣上写的什么诗啊?”


“你听着啊,幸好我记得: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


“好!”王安石不禁拍案而起:“想不到圣上心中有此大志,看来我来京城没白来。”


韩绛撇着嘴苦笑道:“你还道好?三十二座库房,若是装满金银,那大宋国富无疑?可我是一点都想不出,怎么变出这么多银两来?”


王安石看着韩绛:“能装满多少,就要看圣上的决心了。不过他这诗可做的好啊。你看他说:五代十国之间缺乏计谋,以致蛮夷戎狄猖獗。祖先创立朝代,我想挽回这种颓废的局面。所以开设库府,作为募兵筹饷的基础。作为子孙继承祖业,怎么能忘了祖先的遗志。圣上这可是效仿宋太祖‘封桩库’的做法啊!”


“天将降大任于介甫!那你还不赶紧进営面圣?”韩绛笑着说道。


王安石面露些难色:“这可不行啊!圣上召我回京封的官职是翰林学士,除非圣上破格,否则我怎么能单独面圣呢?”


韩绛一拍脑袋:“哎呀,这倒是了,我看圣上是受令郎影响了,以为凡事不拘礼节。竟忘了这么重要的事,自己还在那疑惑介甫你怎么去面君。我这就去禀明圣上去,他不降旨你如何入営啊!”韩绛恍然大悟,急忙回営回复赵顼。


这么一说,还真不是王安石架子大。如果依着王安石的脾气,封个翰林学士也许仍然不会赴任,但侯书献和蔡京回到临川,带去了王旁的亲笔信,劝说王安石先回京城,并且说了三个建议。毕竟很久没看到两个儿子了,王安石倒是觉得即使二儿子说的没应验,起码来京城看看儿子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