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哥就在眼前,时间不容我多想,我急忙扔掉烟头,冲杨哥走过去:“杨哥,过年好!”
“小江,过年好!”杨哥倦怠的脸上带着笑,冲我伸出手,握住我的手摇晃了两下:“怎么?过年没回家?”
“没,值班!”我回答说。
“呵呵......干哪行都不容易啊,领导忙,跟着服务的人也忙,一牵扯就是一堆人,”杨哥笑道:“你们做记者的,就是这个特点,越是节假日越忙,领导不休息,你们就不能休息......以前,柳月也是这样啊,大年初一,都是她值班跟领导团拜,今年撵到你了......”
我看着杨哥的脸色,心想,难到昨晚杨哥也像晴儿那样守岁了?
我很想问问杨哥这个年是咋过的,很想知道杨哥到底有没有和柳月在一起,虽然我初步肯定柳月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忍了忍,终于没有问。
我知道,我问了,或许是自找难看,自找麻烦。
很快,四大班子领导到齐了,大家上车出发。
市领导春节团拜同样也是走形式,按照安排,到郊区的几个富裕村去给群众拜年。
按照领导的习惯,春节前,是访寒问暖,走访困难户,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心里;春节后的团拜呢,是给富裕起来的群众拜年,代表党和政府来看望乡亲们,与民同乐,祝乡亲们年年有余,新年新气象,更上一层楼。
几个村都行动起来了,锣鼓喧天,高跷秧歌,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在村口载歌载舞等待市领导的到来。
区和办事处的领导头目们早就在村里恭候。
同样,区和办事处的领导行动,身后也要有一批工作人员前呼后拥护驾。
“这拜个年,弄得榷领导和工作人员都不得安生,真不知是安民还是扰民。”采访间隙,电视台的记者在我身边嘟哝了一句。
我看着这位30多岁仍然在扛机子的老兄,笑了笑:“拍好了?”
“拍好了,镜头足够用的了!这又不是会议活动,好拍,几个领导都在我这里面了......”电视记者拍拍摄像机,掏出一颗烟递给我:“老弟,找个旮旯歇一会,抽袋烟......”
我们坐在旁边的木凳上抽烟,边随意聊天。
“会议新闻比这个好拍吧,这个是动态的,领导老是乱跑,镜头不好对准吧?”我问。
“各有特点,这种现场活动,只要把领导的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正面形象拍下来,就没事,会议呢,也有特点,弄不好,也是要挨训,前几天,我刚被台里训斥了一顿......”电视记者懊丧地说。
“怎么了?”我问他。
“就是咱们这新上任的市长啊,”电视记者指指正在附近和群众互相拜年的一位中年男子:“当副书记的时候还没这么大的脾气,现在成了市长了,难伺候了......前几天市政府开一个会,我去采访,新闻播出来之后,他的秘书突然给我们台长打电话,把台长叫到市长办公室,被市长臭骂一顿......”
“哈哈......怎么了?为什么?”我好奇地问。
“因为电视播出的镜头都是市长在照稿子念的镜头,市长脱稿随意发挥的镜头没有播出,其实也不是没有播出,是我没有拍上,结果,市长恼了,因为这样就显不出市长的水平来了,仿佛市长只会照本宣科......我靠,真的很难伺候......”
“那你干嘛不拍一些脱稿讲话的镜头?”
“整个讲话,他基本就没脱稿,我咋拍?后来我听说,他脱稿讲垢分钟,可也是巧,我那会正好上厕所了......**,活该我倒霉......”
“哈哈......”我忍不住笑起来:“靠,我还以为就报社记者不好干,敢情你这扛机子的也很受难为......”
“可不是,市长难伺候,书记更难伺候,”电视记者继续说:“台里前些日子接到指示,今后,电视镜头里尽量臆免市长和书记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
“我靠,这又是为嘛?”
“市长年龄比书记大好几岁,但是,市长显得年轻,而且,市长看起来比书记英俊潇洒......”电视记者晃晃脑袋:“书记不乐意了呗!”
“真有道道!”我点点头,这一年脱离市级领导采访第一线,变化不少啊。
团拜很快,不到10点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我写完稿,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
集体乘车回到市委办公楼前,大家各自散去。
我骑车刚要走,看见杨哥向办公楼走去。
今天是大年初一,杨哥干嘛不回家过年,到办公楼里干嘛?
看着杨哥略微蹒跚的身影,我的心里充满了困惑和迷惘。
“杨哥——”我忍不住叫了一声。
杨哥帖我叫他,停住,回过身来:“小江,有事?”
“你——今天是初一,你怎么不回家?你今天值班?”我问杨哥。
“呵呵......家里就我一个人,孩子到乡下他奶奶家过年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还不如到办公室看看书......”杨哥笑呵呵地说,眼里闪过一丝寂寞。
确凿无疑,杨哥没有和柳月在一起过年,柳月独自在外地过的年。
为什么不和柳月一起去过年?为什么两个人都要忍受这寂寞和孤独?我忍不住还想问,但是最终没有出口。
“小江,过完年回来,带小许到我家来吃顿便饭吧,一年到头,就这几天是空闲......”杨哥说。
“行,杨哥,我初五回来,初七上班,那初六,可以吗?”
“好,初六就初六,咱们到时再见!”杨哥和我伸手告别:“回去带我向你家里长辈问好,祝他们新年好!”
“谢谢杨哥!”
说完,我骑车离去。
回到报社,写完稿子,仔细校对完,交上,我要了值班的车,带着晴儿回到父母家。
大年初一,路上车很少,大雪覆盖了路面,有些打滑,直到下午5点,才到家。
司机谢绝了吃晚饭的邀请,赶回报社去。
我和晴儿走进家门。
一进门,按照老家过年的风俗,我在堂屋门前跪下给正在堂屋里包饺子的爹娘磕头拜年:“爹,娘,宝宝给你们拜年!”
晴儿一见,也忙跟着我跪下,在我**后面也说道:“爹,娘,晴晴给您拜年了!”
“俺的儿啊,可回来了!”娘从堂屋里跑出来,忙扶起晴儿:“这么大的雪,俺还以为你们回不来了,正心里郁闷呢,这不,你们回来了......来,晴晴,快进屋,屋里暖和......”
我和晴儿进屋。
“来,孩子们,咱们这就下饺子,吃晚饭,”娘喜滋滋地对我们说:“俺们就等你们回来呢,这下好了,咱们一家人可以吃团圆饭了......”
爹抽着晴儿送给他的石林烟,乐呵呵地看着晴儿:“晴晴,你给爹的这烟,爹一直不舍得抽,这过年了,你们要回来了,才拿出来抽!”
“嘻嘻......爹,你抽就是了,别这么节约......不过,这烟啊,还是少抽的好,能戒掉,最好不过......俺爸爸以前也抽烟,让俺和俺妈妈监督着,硬是戒掉了......爹,要不,你也戒烟吧,不是不舍得买烟给你抽,是为了你的身体健康......”
“嗯......”爹点点头:“晴晴说的话爹听,过完年,爹就开始戒烟,先把老旱烟戒掉,抽完这些石林,也戒掉......”
“嘻嘻......爹真好!”晴儿夸奖爹。
晴儿一夸,爹倒有些不好意思,站起来去帮娘做饭去了。
吃过晚饭,一家人围着火盆,热热闹闹聊天。
娘掏出2个红包分别递给我和晴儿:“宝宝,晴晴,这是娘给你们的压岁钱,拿着!”
“娘,俺都这么大了,都领工资了,还要什么压岁钱呢,不要了!”晴儿推辞了下。
“听话,孩子,你们再大,在娘眼里,都是孩子!”娘坚持道。
“那——谢谢娘!”晴儿和我接过红包。
“宝宝,明天你和晴晴去晴晴爸爸妈妈家去看看,这初二回娘家,是咱这里的风俗,晴晴虽然还没有过门,但是这初一是在咱家过的,这初二,你就带晴晴去走一趟......”爹说。
“哎——好!”我点头答应着。
第二天,我带晴儿去了镇上她爸爸妈妈家。
在晴儿家,晴儿的妈妈也分别给了我和晴晴一个红包,压岁钱。
“妈,我都这么大了,就不要压岁钱了吧?”我像晴儿一样推辞道。
“那怎么行,你们再大,在爸妈眼里,都还是孩子,这压岁钱,是不能少的!”晴儿妈妈和我娘一样的态度。
我心头一热,是啊,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父母之爱,永远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纯洁的爱!
我和晴儿在老家呆了几天,初五回到了江海。
初六的中午,我和晴儿应邀到杨哥家去吃便饭。
在家过年的几天里,我和晴儿始终形影不离,无论是出去给老师拜年还是参加同学聚会,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本家拜访。
晴儿俨然就是我的法定媳妇,乡里亲戚和本家都理所当然地这样认为了,在他们眼里,既然订了亲,就是合法夫妻。
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们见到我们俩,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学,都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
“早就看出你俩上高中时候就眉来眼去的,没想到你俩还真成了......”
“一个是团支书,一个是班长,珠联璧合啊,恭喜......”
“老班长,老支书,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