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翡翠的颜色虽然不能说是千变万化、但是其中色调也是各异,以白色者为最多,也就是我们大家经常戴的翡翠饰品,我看在场的观众有不少都是到了这样的翡翠来的。这样的饰品不算是太值钱,就是丢了也不心疼。呵呵、、、所以,这个颜色占领了中低端的市场的大半江山。
不过,这其中以绿色者为最贵,俗话说的好:“家有万斤翡翠,贵在凝绿一方”。昔日有传奇记载有瓜州商人一诺千金的故事,这里面让那个瓜州商人成就富甲一方的人物的东西,就是一小块鸡蛋大小的绿翡翠。可以说自古以来,绿翡翠就是业内翘楚。现在也是这样。在高档翡翠市场里面,绿色的翡翠是很受欢迎的,比方在香港,家里没有两件绿色翡翠雕刻出来的东西,就好象的矮人家半头一样。所以,绿翡翠的市场价格就是最高的了。
当然,上面讲的是他的市场主流颜色,这其中还有黄颜色,和紫颜色这样比较少见的翡翠。他们的价格也是不低的
按传统习惯,翡翠的色泽要求可归结为“正、阳、浓、和”四个字。正:即要求颜色艳绿、纯正,不能在绿中有蓝的感觉。当然,要是几中颜色均匀的在一块翡翠上出现,那就是珍品了。阳:即要求颜色的鲜艳明亮。浓:指颜色的饱和度,要求翡翠的翠绿色越浓越好。和:是指整块翡翠同一颜色的均匀程度,优质翡翠要求同一颜色浓艳、均匀。要是来个半江瑟瑟半江红,那就落了下乘了。这这一方面,肖先生带来的这几件已经是比较高级的了。是缅甸的翡翠,但是不是老坑的翡翠。比起故宫博物馆珍藏着的一座用翡翠制作的竹子盆景差了一点,那翡翠竹是乾隆皇帝弘历的八旬寿节上,群臣贡献的一件珍宝。是翡翠中的极品。据说是和绅花了大价钱从缅甸买来的。但是,他自己献宝,又怕大家说他是个贪官。财不露白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所以就联络了一帮死党,搞了一个群臣献寿的噱头。”
关于这一点肖四海还真就没有话说,那翡翠竹肖四海曾经见过,确实是要高出来梦幻套装一筹。更何况,这玩意是千古第一大贪
官和绅经受的东西,和中堂经手的宝贝,能是次品吗?
齐教授接着讲:“影响翡翠价格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质地了。质翡翠的质地亦称“地子“、”地张“或“底”等,现在大家通用的就是〖地〗了。矿物上称这个为结构。主要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有关。
组成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我们国家最早关于硬玉的记载是在宋朝。之前我们国家讲的翡翠,那一般就是指软玉里面的碧玉了。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翡翠。
硬玉解理发育,当其颗粒较大,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就会看到光从解理面反射而出现的大小不同的片状闪光,并隐约地显示出翡翠内的许多细小矿物颗粒,俗称“翠性”,在珠宝界也形象地将它叫做“苍蝇翅”及“沙星”。由于其它绿色玉石没有翠性,因此,翠性就成为识别翡翠的重要标志。但真正好的翡翠要求组成矿物的颗粒越细越好,大家一定要记住。是越细越好,而不是越小越好。组成矿物太小,是看不见翠性的。连翠性都没有了,你拿的东西是不是翡翠的,这个就没有人可以知道了。
而组成矿物颗粒越小,翡翠越透明,底越好。为了形容翡翠的质地,所用名字可多达数十种,如玻璃地、水地、蛋清地、稀饭地、芋头地、细白地、香灰地和狗屎地等,而芋头地就已经是下等品了。再下面的,那就只有是地摊货了。
在其中,质量最佳的就是玻璃地,这样的翡翠就是个中极品了,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用价值连成来形容它也不过分。做翡翠生意的要是能有一件这样的翡翠在手,那就可以说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玻璃地其组成矿物非常细,翡翠透彻明亮如玻璃。因此得名。其次是水地,指翡翠透明如水;就象肖先生带来的这一款梦幻套装,它就是水地的。刚才肖先生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形容它,很是恰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