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在二十二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武惠妃据说是害了三个王子,被鬼魂纠缠而病死了。这样时候唐玄宗的心开始活泛了起来,由于杨玉环擅长歌舞,于是不唐玄宗就经常找借口让寿王进宫,期间当然还是想见杨玉环了。
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唐玄宗终于不想就这样偷偷摸摸的和杨玉环搞地道战了,借口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算是彻底的将杨玉环给抢了过来了。不过,毕竟唐玄宗这样做有点不地道。老李家这样的事情已经出过一次了,唐玄宗不过是哦于样学样而已。大臣们可是害怕做出现一个杨则天来。于是颇有微词。
这个时候,为江宁丞的王昌龄因为和寿王关系最好,于是说出来的一些话就更是言辞激烈,反正言语之中对唐玄宗的评价并不是非常的高。这话不知道就怎么着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去了。唐玄宗知道后很的气愤,心想‘我已经把你给调到了江宁去了,去还毫不消停,居然公然的指责起来我的家事来了,于是又给了王昌龄一个小鞋穿,将他谪到岭南去了。你不是喜欢指手画脚吗?去岭南种荔枝去吧。这个时候诗人正是处在风口浪尖上了。
而那首《芙蓉楼送辛渐》正是写在这个时候,当时的舆论对王昌龄很是不利啊,唐玄宗闹出来的桃色新闻。而王昌龄正的倒杨派的一个积极份子。大家对王昌龄议论皇帝的家事情很有兴趣。
就是这个时候辛渐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于是就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一是送朋友,二是公费旅游一下嗲,正好散散心。芙蓉楼正是王昌龄和辛渐分手的地方。当时两个人在楼上喝酒,辛渐很是担心地问:“少伯啊,皇帝扒灰不扒灰干你什么事情啊,你是操的什么心。小心以后皇帝给你小鞋穿,现在你已经是江宁丞了,这官职要是再低的话,咱们同年里面可就你最差了。要不要我替你在京城活动一下。”当地辛渐就知道了舆论还是很支持王昌龄这一派的,但是有少数的想李林浦这样的官远正是〖太真门事件〗的摸后黑手,虽然舆论还是很支持王昌龄的,但是上层集团不喜欢啊。不过辛渐还是打算替王昌龄活动一下,看一看能不能调会京城去。
谁知道,王昌龄却说:“这事情就不劳哥哥费心了,我得罪的是皇帝,你就是去活动,那也是将白花花的银子往水里扔。我实话告诉你,今年我去京城述职的时候,陛下对我横看竖看都是不顺眼。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人能替我讲话。”
辛渐却也是一个了解时政的人了:“这解铃还需系铃人啊,你被贬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还不是对陛下立贵妃的事情发了两句牢骚的话。只要是走了杨家这条路线,还怕没有出头的日子吗?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今年你进京的时候,寿王给了你一件东西吧。要我说,你就别藏了,寿王与那杨玉环的定情信物不就是你手里的冰心吗?只要你将这东西给了杨家,让她在陛下面前给你美言几句,官复原职,甚至高升两级,那还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这天下要说有一个人能说动唐玄宗将王昌龄调回去的,怕只有杨玉环了。而这个时候,王昌龄手里有的正是寿王和杨玉环定情的冰心了。
正文 第二百三十四章冰心(三)
第二百三十四章冰心
但是,不知道是王昌龄怎么想的,最后还是没有答应辛渐的要求。终于在做出来了那手名传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以后,还是独自回了江宁去了。最后没有得到冰心的杨贵妃自然是怨恨在心,虽然她一般的不参政,但是勾结李林甫和安禄山,朝野内外对王昌龄都是一片谴责,终于还是将王昌龄给弄到岭南去了。
也就是在这里时期,王昌龄寻找到了老朋友孟浩然,不过不巧的是,当时孟浩然正在生病,而且是已经接近痊愈的那种病。王昌龄并不知道这个情况。而孟浩然看王昌龄大老远的来了,很是高兴,不顾自己有病在身,与王昌龄每日痛饮,结果孟浩然在王昌龄走后不久旧病发而死了。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在岭南的王昌龄很是郁闷,久久不得平静。
后来,由于杨贵妃爱上了吃荔枝,而正好岭南的荔枝是天下一绝。于是,王昌龄就被召回了京城。因为吃荔枝的关系,王昌龄第二次见到了杨玉环,这个时候,杨玉环已经成了杨贵妃了。这也是诗人最后一次见到杨玉环。可以说除去寿王的因素,王昌龄对杨玉环并没有太大的成见,反而是诗人的很多诗里面都有杨玉环的影子。毕竟是四大美人里的人物,杨玉环自有不凡的地方。
在京城,王昌龄遇到了另一为大唐不世出的一位伟大诗人李白。二人一见,大有相见恨晚的的架势。因为两个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大有英雄惜英雄的意思,还有就是两个人对高力士都是相当的不感冒。所以两人在共同的爱好和敌人面前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唐玄宗由于杨贵妃爱吃荔枝,就命令王昌龄八百里加急给送了过来。这本来是一是王昌龄青云只直上的好机会,要是换了白居易这样的官场老滑头,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你唐玄宗为了讨老婆欢心,送你的荔枝又不花我一个钱。我才懒得管,别说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千里的加急我都给你送。
可以不王昌龄不干了,他和寿王关系铁的很,虽然这棵大树因为前妻的一些问题,并没有给王昌龄太大的帮助,但是王昌龄对唐玄宗这样的行为还是很鄙视的,于是就利用职务的便利,在运送荔枝的队伍上使坏,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但是,有三五次荔枝没有按时运送到位。
于是唐玄宗一看王昌龄那么不给面子,又把他给贬官了。大约是在天宝八年左右,王昌龄这一次是〖护细行,贬龙标尉〗。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芷江县,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尉。在唐朝,这个差使大约是监视当地县令的一个作用。反正这一次唐玄宗算是彻底的将王昌龄给变相发配到了不毛之地了,在唐朝,皇帝如此针对一个人一而再的贬而不杀,那也是很少见的。唐玄宗为什么不杀王昌龄,主要是因为杨贵妃的事情是唐玄宗做的不地道。要是杀了王昌龄,那就难堵的上天下悠悠之口了。
王昌龄交友广阔,不少诗人都是王昌龄的哥们,唐玄宗不愿意因为这个而得罪天下文人。所以唐玄宗对王昌龄一直是贬而不杀。
这个时候,李白在扬州一带游历听到了这个消息,很是为王昌龄悲伤,写下了。〖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样的句子。可见两位诗人之间还是很有感情的。
王昌龄几次被贬,都是因为在杨贵妃的立场上站错了队伍,所以,才不被唐玄宗喜欢。最后王昌龄的下场很不好,根本没有告老还乡,而是直接被唐玄宗开除了大唐的公务员队伍去了。连这个龙标尉都没有能保住。当王昌龄凄凉的回家,路过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不为别的就因为王昌龄手里的那颗冰心了。
不过,这下闾丘晓可是捅了大马蜂窝了,一下几乎将王昌龄生前的好朋友都得罪光了,闾丘晓终于还是被张镐被灭了。那冰心最后也是没有找到,从此再没有出现过。
而乔迁手里的这一块冰心,则是孙首富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从缅甸寻来的。轻易不肯示人,但是为了孙膑兵法的竹简,他还是将冰心让给了乔迁,在孙首富的眼里,冰心不过是一个小型的空调而已。那里有《孙膑竹简》来的重要。
其实在乔迁的眼里,还是冰心来的重要,习武之人对冰心的渴望,不是其他人都能了解的。这要放到江湖上,一准的让人打破头来抢,怕就是粱栋这样的人物也会为这小小的冰心而动心。金钱对乔迁来说,并没有太重要的意义,只要乔迁多多的出手几次,那么古董界的金钱就和乔迁的自动提款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冰心这样的宝贝,可不是想买就能买来的。
第二天照例是一个周末大集市,乔迁很快的将《孙膑竹简》给送了过去,当然,乔迁是不会忘了收钱的,尽管冰心已经是很贵重了,但是用乔迁自己的话来讲,古董商也是人啊,买主给钱不要,那是要被雷劈的,况且孙首富的钱多的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乔迁不收那才是傻瓜。这样一来,乔迁又是百万富翁了。加上将《寒山图》买给秦桢老爷子的钱,扣除可借王老爷子的20万,乔迁自己留了一百万应急,其他的全部按照半年的定期存带了银行里面去了。
蚊子腿小也是肉啊,别看银行的利息很小,一旦过了百万,那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不放过任何一点赚钱的机会,是一个商人起码应该具备的品质。乔迁想来这半年未必的着大笔的资金,干脆就让钱到银行里给自己打半年短工去了。
将这些事情都忙完了,已经是中午了。本来不打算去市场的,但是,已经形成了习惯了,乔迁在回家之前还是在古董市场上溜达了一圈,没有想到这一溜达,还真是溜达出来一个重要的信息来。
乔迁集市上遇到了毛利,可有日子没有见毛利了。虽然看他的摊位上没有什么值钱的货色,但是乔迁还是和他攀谈了几句。这叫联络感情,以后毛利有了好东西,就会第一个想到乔迁了。就在这侃大山的闲聊里面,乔迁听毛利讲,杭州了西湖准备开始清理一下。
乔迁非常兴奋的问:“毛哥,你这个消息可确定。”
毛利他本身就是杭州人,这个大的消息当然不会有错了。当下非常肯定地说:“这个是当然,现在是盛夏,不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所以政府才决定集中清理一下西湖。等到国庆让西湖以全新的面貌的接待全国的游客。”
这个时候,乔迁马上就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了。西湖清理,恐怕西湖从形成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过一次人为的清理。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五章西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