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乡既然已经讲到了这个程度,那么,馆长就不能不出来了。这大约是官场的一个规矩了。若非是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般来讲,一把手是不会出面的,馆长蓝成果然是一个老油条,他出来以后,抑扬顿挫地说:“这位老乡,不要激动,我们征集文物,是面向全社会的,并不会针对某一个人,但是,我们这里征集的是有文化价值的古董文物,不是征集革命文物的,就象是你要买苹果,总不能跑到菜市场去买吧。革命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毕竟百是有分工不同的。对不对?不是说你拉来的就不是文物了,而是我们这里暂时还不需要。这样好了,既然你的这个是革命文物,正好我们这里有两个记,帮你宣传一下。然后再帮你联系一下革命博物馆。他们应该可以收下这件革命文物。”
在80年代,对这样的事情,处理起来还是很严肃的。不能随便就完了,蓝成馆长的话还是很合情合理的。毕竟是一把手,讲出来的话就是有水平,不象是李密,看事情妙就想起来了找警察。要是那老乡真是个熊包,还真就被李密给吓唬住了,谁知道,人家老乡是一个支前模范,在战场上负过伤,枪林弹雨的见的多了,压根的就不在乎你的威胁。
这个老乡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听一把手都这样说了。而且,听那话的意思,还可以上报纸,那老乡就来了精神了。上电视的话,农村没有多少电视机,上了也不显得风光,但
就不一样了,报纸没有到回农村去,好好的在乡亲们一下。能上报纸,在当时那是一件顶顶了不起的事情,就好比是一个三代文盲的家庭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一样。
老乡听到这个立刻喜笑颜开说:“这感情好,要是能上报纸的话,我就是不要一分钱都成。”其实这就是概念出问题了,上报纸要钱的那是广告,真正有职业道德的记,是不会搞有尝新闻那一套的〖少数害群之马例外。〗
乔迁听王老爷子讲到这里,很好奇地说:“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虽然不知道那老乡的大缸里到底是有没有藏过八路,但是,事情能这样解决,应该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老爷子你生气做什么啊。”来博物馆要求捐献文物的人,现在不能说没有,但是能包真正国宝级别的文物捐献出来的,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是越来越是理性了。
王老爷子家庭了乔迁的话,居然破例说了一句脏话:“好个屁,要是事情就这样结束的话,我还能这样生气吗?我还专门找你来有什么用。实际上这不过是事情的开始而已。这个大缸有了连串的麻烦。”
原来,在博物馆的那两个记在看过大缸以后,并没有觉察出来有什么新闻,因此,对这个大缸也就没有了兴趣。表示这样的事情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要是能找到那个曾经藏在缸里地人,这事情才有点报道的价值。
那老乡一听,顿时也就没有了上报纸的兴趣了,找到当年的那个游击队员?基本上比大海捞镇还要困难。也不知道那人能不能活到现在,毕竟,当时那个游击队员已经有四十多岁了。不过,不能上报不要紧,老乡进城是来献宝的。
这个事情。最后还是由李密来出头,联系了革命博物馆里的人过来。革命博物馆里的两个人来了以后,听了李密的介绍,也看了那老乡拉来地大缸,当时两个人就直摇头。其中一个带黑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的一个人说:“这个缸很普通。而且。是不是藏过八路,谁也说不上来。所以,要我们馆接收这样一个大缸,有点困难啊。”这个黑眼镜倒是没有说什么过激的话,完全的按照专业的角度来说明问题的,总不能来来一个大缸,或拿来一个扁担,都说是革命文物,这没有道理啊,革命博物馆又不是国家粮仓库。要大缸也没有地方放啊。但是,这样地话那老乡不喜欢听了。
老乡气急败坏到底说:“你们城里人怎么都这样啊。难道我怎么大年纪了,是吃饱了撑的慌了。弄一个大缸来你们这里玩。一家说不行,两家说不行,难道你们这是在打要饭花子呢。”这老乡还真是有一股倔脾气,听那黑眼镜这样说,当下捡了一块足球大小的石头说:“好既然你们不相信这个大缸是一个文物,那我就当大家伙的面把他给砸了。”
结果,这不砸还好,一砸就砸出来事情了。在老乡的愤怒之下。拿起来石头就把那口大缸给砸了,谁知道。并没有能把大缸给砸的粉碎。一个足球大的石头,加上老乡的愤怒一击,砸烂一个普通的大缸,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问题就是,这个大缸并不是一般地大缸。大家看到懒得它那厚厚的一层外表,不过是一层外衣外衣而已,在里面那是内有乾坤地。在大缸笨重的身体里面还有一个小一号地铜缸,九龙铜缸,九条徐徐如生的非龙就这样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了。
在博物馆里的人,包括那两个记在内,对古董都是很有兴趣的,看到这里,哪里有不知道这铜缸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紫龙铜缸的。
根据野史记载,在大明历史上鼎鼎有名气的一个皇帝,就是木匠皇帝了。据说,在木匠皇帝没有登基之前,大太监魏忠贤虽然坏一点,但是,尚且没有彻底地变成九千岁。对木匠太子还真是没有得说。等木匠皇帝登基的时候,魏太监就联合手下一伙人,为皇帝铸造了九口大紫龙铜缸。一是这玩意放在皇宫里面可以起到防火地作用,二是铸造铜器,庆贺新皇登基。在晚上从上古传下来的一个习俗,当然,木匠皇帝再狂妄也不能说怎么比三皇五帝更为优秀,九鼎是不能铸造了,也不能想秦始皇那个狠家伙一样,搞出来一个十二金人来。于是,马马虎虎,搞出来一个九个大紫龙铜缸就是了。
那木匠皇帝果然是非常的欣赏刘大太监,看他为自己搞出来这样一出,破例没有去做木匠活,亲自监督下人将九口大紫龙铜缸给放大了皇宫里面,并且,在早朝的时候,还特意的当着文物百官的面,表扬了刘公公。而就在这个时候,刘谨的权利*就彻底的被木匠皇帝给点燃了,皇帝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过,但是,那一位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啊,他可是太监里面为数不多的以正面人物流传后代的人之一了。要是不算司马迁,他几乎是唯一的一个了。那个人就是郑和,郑公公。
刘谨被皇帝这样一表扬,顿时有了向郑和前辈学习的*了。太监,本来就是一个不健全的男人了,一旦有了什么想法的话,那可以说是如黄河泛滥,一不可收拾。在起居注上是这样记载的,谨为帝铸大紫龙铜缸,帝大喜,褒奖谨与朝堂。
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这九个大紫龙铜缸就流传到民间去了。但是,这玩意要是在皇宫,也就算了,估计顺治那家伙也就将就一下顺手就给拿来用了,反正皇宫都是朱家的,不在乎那九口大缸。但是,这九口大缸毕竟已经流失到民间去了。所以,清朝的顺治皇帝就不高兴了,一查,自己的皇宫里那九个大紫龙铜缸不见了,于是,就给这九口大紫龙铜缸安了一个前明遗物为违禁品,各地政府现以后,就地销毁。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我不能用的东西,也不能让别人用了。
要是真的前民明的东西都是违禁品,顺治该把皇宫一把火都给烧了,然后再盖新的。这才是真正的与前明一点瓜葛都没有。搞一写中允许皇帝点灯,不允许百姓放火的事情。却让人窝火啊。不过,谁叫顺治是皇帝啊。
第三卷 异能古董 第四十二章我不捐献了
.明朝的一些卷宗记载,九口大紫龙铜缸,后来被找到并口,第九口怎么都找不到了。不过,随着顺治大师皈依了佛门,康熙小皇帝正忙着和四大顾命大臣斗心眼,哪里还有心思去和一口缸较劲啊,因此,这个事情皇帝不问,下面的官员也就乐得清闲了。这第九口大紫龙铜岗为什么找不到呢,那是因为这第九口大紫龙铜缸被一个土财主带到乡下去了。这是一个距离京城有三百多里的一个偏僻的村子,平时连小偷都懒得来这里光顾,那些拽的跟大爷一样的差官们,自然也就懒得跑到这里来打秋风了。
虽然第九口大紫龙铜缸幸免与被毁灭,但是那土财主毕竟是在京城里见过世面的人,知道大紫龙铜缸不是自己这样的升斗小民能用的物件,万一被人给举报了,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代表皇帝的龙是一般的人能用的吗?所以,这个土财主就把大紫龙铜缸给埋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了,用土财主自己的话,叫借一借皇帝的龙气。但是,这个土财主还是忘了,这大紫龙铜缸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那可是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同学那里搞来的。崇祯同学的龙气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吗?
这位同学除了疑心病重一点以外,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勤恳的皇帝,不过是他老子和他爷爷留下的江山实在是一个烂摊子。加上连年天灾*地,明朝也就这样完蛋了。可以说崇祯同学做亡国之君,是有点冤枉。他至少有一半是给他老子和爷爷两个皇帝承担骂名的。不过,这样也好,提起来皇帝,大家记得的明朝皇帝不多,最有气的大概就是朱大麻子同学和崇祯同学了。剩下的几个皇帝未必有九千岁这个太监有名气。所以,做皇帝也要死了吊朝天。不死万万年的光棍气质。想来崇祯同学深通此道,李自成同学杀过来以后,崇祯硬是不让你俘虏,我自己吊死。所以,崇祯同学的龙气并不好,至少在明朝皇帝里。这位同学算是最背的一个了。
那土财主借用了崇祯同学地龙气,那还不是背到姥姥家了。崇祯同学的江山都完蛋了,你一个土财主的一点家产能厉害到哪里去啊。所以这个土财主家里,不到三代就沦落到只剩下一个院子的地步了,到了后来,子孙不孝,甚至在分家产的时候连祖宅都给卖了。这个土财主有一个孙子叫铜头,乃是土财主有感与自己家自从有了大紫龙铜缸以后就落败,于是就给孙子起了这样一个名字。铜头知道自己家里有一口大紫龙铜缸,于是。分家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单单是把那口大紫龙铜缸给弄了过去了。
这个铜头将大缸埋到自己分到地宅基地里。连房子都没有盖,就外出给人家打工。不到五年,铜头又置办起了一份偌大的家业。不过,铜头也知道大紫龙铜缸是一个有忌讳的物件,于是,也就没有将大紫龙铜港给传下去。从此以后,随着铜头的去世,铜头的子孙也就再没有人知道大紫龙铜缸的事情了。不过,到了民国年间。铜头的后代在挖地窖的时候,还是找到了大紫龙铜缸。那个时候皇帝刚刚被打倒。毕竟千百年来的皇权思想还是在老百姓的心里根深蒂固地。铜头的后代怕惹麻烦,于是就在大紫龙铜缸地外面加了一层外衣,这样,大紫龙铜港就成了和普通农村用的大缸没有什么两样地一般物件了。
而这位来博物馆送大缸的老乡,就是铜头的后代了。大紫龙同缸的珍贵程度,甚至要比圆明园的十二生肖还要更珍贵一点。所以,当现这就是那口流失在民间的大紫龙铜缸以后。围观的人都很兴奋,那个记脱口而出:“新闻,绝对是大新闻啊,老乡,真是没有想到,你们家还有这样的宝贝啊。这玩意怎么着都值个七八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