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异能古董商> 第 295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95 部分阅读(1 / 2)

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是,真实地事情还是发生过不少的。在盗墓者的***里就流传了不少因为在下雨的时候盗墓而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的事情。所以相信这的人不在少数。


乔迁也是很相信这个事情的,但是乔迁相信后前半段,就是下雨天不能盗墓,要不然的话就容易让古墓产生塌方。不过这个塌方乔迁相信是因为下雨的时候雨水让古墓的泥土变的比较松软,这样才会引起塌方的。


至于这个传说的后半段,说什么是鬼魂的报复才让墓**塌方的,这一点乔迁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要是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把兵马俑给弄出来的话,赢政同学那还不从陵墓里面领着手下跳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乔迁是不相信,张堂的人却相信,幸亏今天是大晴天,晚上下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要不然的话没,乔迁的计划可就样推迟到明天晚上才能进行了。


真是一个盗墓的好时候啊,现在天都在帮自己,那是天和了。


在张堂这个地方,算是张老实帮自己罩着,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年轻人会来找自己的麻烦,张堂算是自己的主场了,这是地利。


而张堂的人对挖个古墓这一类的事情并不是很排斥,找个人帮忙非常的容易。更是不用担心有人会跑到文物局去打自己的小报告,这叫人和。


虽然乔迁不怕人去文物局打自己的小报告,大不了就把里面的东西和对方平分了,但是,不如自己干来的利润大不是。


就在乔迁庆幸自己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的时候,一个人一声不响的站到了自己的后面。虽然乔迁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但是象这样冒出来一个人在自己后面还是让人后背发凉的。


他回过头来一看,正是村里的族老,那个始终是把一个玉件跟给握到手里把玩的人。后来张老实告诉乔迁说,这个养玉的热门是张堂字最有学问的一个人,叫张举。


因为张举的爷爷张昭张文远是前清的一个举人,据说,还是最后一批举人里面的一个。也是老张堂几百年来最有本事的一个人。所以,张举出世的时候,他老子给他取了一个张举地名字。


张昭考上举人。那完全是幸运的原因。在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一九零五年的时候,由于要推行学校教育。所以,清朝统治者就把科举考试给废除了。


废除科举考试地维新变法的一个主张,所以,虽然维新变法失败了,但是他们提出来这一条还是被推行开来了。


康有为身为进士出身,却一手将科举制度给推进了灭亡的下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让天下读书人没有一个喜欢康有为的。


科举既然完蛋了,那些习惯了阅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是不可能跑到学校里面从头开始学的。本来这些读书人是十年寒窗,想


成名天下知。但是这一朝成名的机会没有了。他们为那才奇怪。


不过,康有为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而废除科举完全是历史地车轮开始的转动,无法逆转的,所以,虽然读书人不喜欢康有为,但是在光绪三十一年的时候科举还是正式的废除了。取而代之地是学校制度。而张昭就是最后一批秀才。


这个时候来说,张昭还是比较冤枉的,学了十几年的四书五经。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秀才地头衔,但是朝廷突然说,你们不用学了,我们正在裁员,科举完蛋了。


张昭这个时候顿时就傻眼了,科举几千年来都是读书人出人头地的主要道路。


象李白那样根本就不参加科举考试,而被人推荐到皇帝面前的人毕竟是少的,历史上一千年都未必能出来一个李白这样的天才的人物。所以大多数人,应该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通过科举当官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张昭并没有灰心。清朝不是还在吗?接着读书。其实这个时候张昭的专职工作就是读书,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其他的活什么都干不成。


张昭地辛苦没有白费,后来由于宣统皇帝登基。朝廷按照惯例开了一个恩科。张昭这个秀才又有了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幸运的读书人。


那张举将事情说到了这里,对爷爷的丰功伟绩到现在还是羡慕不已。考了科举,按照命运地巨轮来看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没有什么值得庆祝地。但是在当时的老百姓的眼里可不是这样。


举人在他们的眼里还是老爷的,这个制度实行了一千多年,并不是说能轻易废止的。


乔迁听到这里,就知道张昭在考了举人以后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于是就问:“照你这样说文远公在考试以后日子过的那的相当的滋润的。”


中华民国就建立了,两年的~那也是有限的。至少乔迁是这样看的。


张举脸上充满了幸福,好象立时就年轻了十岁一般,他说:“好处?怎么能说是好处能讲的完的,文远公不会为自己得到一点好处就心满意足的。你知道赵家洼吧。”


赵家洼乔迁太知道了,那是他父母的知青点,他能不知道吗?当下点了点头。不过,他不明白赵家洼和张堂有什么样的联系,两个村子的距离可不是十里八里的。


张举说:“想当年,我们张堂其实就是在赵家洼附近的。当时那地方穷的简直是没法让人活了。后来,文远公就把村子给迁到了这里来了。你不知道是为什么迁到这里吧。”


废话,我能知道才奇怪。不过乔迁还是奈着性子问:“难道和这个古墓有什么关系。”


乔迁推测张举和自己讲了那么多,一定是和这个古墓有关系的,要不然,他跑到这里来和自己聊天做什么,在古墓旁边的人还真是不多。


张举定了定神说:“当年,我们村子还没有迁到这里,文远公参加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就和一个同窗路过这个地方。但是,当时由于天色已晚,两个人就在这里的一个小客栈停了下来。就这这个晚上,文远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按照张举的说法,那就是张昭在这里地方做的一个梦是遇到了一个人的指点,那人告诉他,这一次科举保证他一定能考上。但是,由于在这地方命犯煞星,既然让张昭考上了科举。那就要张昭帮他做一件事情。这叫有因就有果,因果报应使然。


其实这个人要张昭做地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就要让他们村子里的人迁移到里来,镇压住这里的煞星,这样才能保证他和他们村子里地人的安全。


奇怪的是,不但是张昭做了这个一个梦,而且就是他的同窗也做了这样一个梦,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个梦完全有可能是真的,而梦里的那个人的警告也有可能是真的。


后来,张昭果然一下就考上了举人。而且是最后一批举人。


这个时候张昭就想到了那个梦,于是就提出来要把整个张堂给迁移到他做梦的地方来。


在古代户籍制度那是很严格的,要整体迁移一个村子对一般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好在这个时候张昭有了举人的身份,在当地来说也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了,所以。当地的官员也就没有为难他。你高兴迁就迁吧,于是张堂就从赵家洼地邻居迁移到这里来了。


在乔迁想来,张昭的这个梦一点奇怪的地方都没有。他一心地想考上举人。做一个这样的梦并不奇怪。


而张堂那地方穷的很,做为一个张堂的人,想把村子迁移出来并没有什么不妥。


张昭这完全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并不奇怪。不过在古代这就比较奇怪了。


让人吃惊的是,和张昭同窗的那个人后来中了举人,并没有将村子迁移过来。那个村子后来就被军阀给整体杀光了。张堂的人因为这个,一直是庆幸文远公的英明远大。


张举身为张昭的后人,他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就不奇怪了。


这个时候乔迁反驳说:“文远公地那个同窗的村子被人杀光了又怎么样。赵家洼不还是在吗?所以,当时你们就是不迁移过来也未必能有什么事情。”他这家伙纯粹是想找个人抬杠。一点实际效果都没有。


张举听了不屑一顾地说:“赵家洼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地先人有一个举人吗,没有吧,而且现在他们还没有我们村子富裕。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和我们村子一样迁移过来的原因。


我知道你想挖这个古墓,但是。文远公曾经留下话来说,这个古墓并不一般,能不动还是不要动。”


丫地,难道当时那个文远公知道子母墓,难道那个文远公是盗墓者出身,要不他怎么能知道古墓挖了一个还有一个,还留下什么不能挖的话。


乔迁好奇地问:“文远公还留下什么话没有。”


张举摇了摇头说:“没有了,就这些,听不听就在你了,我是看在你救了我们村子里的人的份上才提醒你的,要不我才懒得管你。”说完张举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这两句话是吓不住乔迁的,要是张昭能看的出来这个古墓是子母墓,那还不早给挖了。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