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异能古董商> 第 342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42 部分阅读(1 / 2)

而且,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郑栓准备让他这两个手下带剩余的古董去唐山会合,但是,他们两个人还没有来的急去取古董,就被我们给抓住了。所以,他们已经招供了那些古董在什么地方。


可以说我们的这一次任务是有了一个阶段性地成果。虽然现在主要犯罪嫌疑人还没有被抓到,但是,上级交代我们的人我我们也完成了一大半。


至少那位纳兰家的后人来了以后。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对唯物保护地工作是非常的重视地。至于郑栓,我们能在一个星期抓住他是最好的,但是万一抓不到,那也没有什么。”


这句话让所有的警察都吃了一个定心丸,包括乔迁在内的人都是非常的放松,现在大家都想知道。


郑栓这个人究竟是把剩余的古董放在了什么地方了,搞


搜查了那么长时间一点都没有线索。


秦却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郑栓埋藏古董的地点就是在他藏前的那个窝棚里面,我们警察已经去过一次了,自然的就会主动的去忽略那个地方了。我带人已经把东西全部取过来了,现在就等专家的鉴定了。”


这是非常的老套的一招,或者可以是说三十六计里面的瞒天过海。让警察钻到了死胡同里面。


但是毕竟郑栓差了那么一招,他不知道亲镇让乔迁参与到这个案子里面来了。胆但凡是和古薰有关系的任何事情,乔迁的注意力都是非常的集中的。


所以,乔迁能想的到工地上那些大型机械的疑点,从而找到了郑栓,又从潘家园市场这个渠道,找到了郑栓销脏的线索,从而找到了郑栓的逃亡方向。


先不说能不能抓住郑栓,却说为什么要把专案组设立在潘家园,那是因为这个案子的特殊性,潘家园才是专家聚集的地方。所以专案组就设立在了这里,而不是设立在市局。


就象是这一次,秦请来的专家就是王老爷子,一个古董界现在最权威的几个老专家之一。


王老爷子来到派出所,看到乔迁这小子在这里,先一是愣,然后对秦说:“小秦啊,你这是怎么搞的,钳子这小子不在在这里吗,有什么鉴定这小子完全可以做到,你又何必把我这把老骨头给折腾过来啊。”


秦这也是无奈啊,他在一旁解释说:”钳子我当然是信的过了,但是,上面信不过啊,说到底了,他毕竟是在行里的资格浅的多,他的鉴定证书人家国际想现在还未必就能承认。而这一次来的人里面,有不少的人都是外国友人,他们更是不会对乔迁服气了,所以要鉴定还是请你老出马来。”


王老爷子这才点了点头,转过身来问:“钳子,你小子有时间去看一看你外公去,等到那老东西发火了,你小子可就完蛋了,更何况,你的小姨已经快要完成今年的训练了,她回来以后,可有你的苦头吃。”


说到小姨,就是乔迁这样机灵的人都是一个头两个大了,好不容易将外公和父母哄到香港开心了一把,现在自己的父母又派外地做项目去了,可正是因为这样,乔迁的外公现在可没有什么人陪了。


本来认为乔迁是有时间的,但是,为了痕都斯坦的事情,乔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跑到外公那里去了。更何况,乔迁这一次在痕都斯坦的事情本来就惊心动魄的如同好莱坞的大片一般,一下死了那么多人,乔迁的外公自然就很担心乔迁了。


听王老爷子这样一说,乔迁也感觉到了,想来还真有点对不住外公。找机会去看看去。


王老爷子警告了乔迁以后,,同秦来到了另外的一个房间,里面存放的是几和大小不一的锦盒,看样子就知道是潘家园专门用来存放古薰的锦盒,上年面的泥土还是新的。刚刚挖出来的嘛。


打开了一个盒子,王老爷子戴上眼睛,从最大的锦盒里面拿出来一个高两尺半的琅彩杏柳春燕纹蒜头花瓶。看了两眼以后,王老爷子回头问乔迁:“钳子,你小子从这个瓶子上能看出来什么来。”


乔迁瞟了一眼说:“正宗的法郎彩,上面有细微的冰裂痕迹,正是康熙皇帝专用的东西,不过也有赏赐给功臣的记录,小纳兰是康熙重点栽培的对象,古墓里能有这样一件东西那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单单这个瓶子一百万没有问题。难怪郑栓对小纳兰的古墓下手,有这样的东西,我都想下手了。”


清朝的琅彩,为清朝皇帝专用,在景德镇选用上好素胎瓷器,然后运送到内务府,工匠们用进口西方琅彩料进行二次加工,然后在回炉,经过重新烧制以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琅彩了。


由于成本高,所以,在当时并没有烧多少,传下来的就更是稀少了。就为这个瓶子,小纳兰的古墓不被盗窃那就没有天理了,一百多万,放在现在也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第三卷 异能古董 第三百八十二章朱贵的麻烦


.个回答应该是中规中矩了,而且乔迁并没有仔细看,这个瓶子的底细,在外人看来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一屋子里的警察不可能一眼就看出来王老爷子手里的瓶子有那么多讲究。提供


但是,王老爷子好象还是不是怎么满意,他瞪了乔迁一眼说:“小子,我问的你可不是这个。这个问题大街上找一个人都能看的出来。你可别告诉我你就看出来这点东西。”


王老爷子说在大街上找一个人就能看的出来,那当然是在潘家园的大街上了。那里的人,一般都少不了玩古董。


乔迁这才老实地说:“象这样的瓶子,如果赏赐臣下的话,一般都是一对对的赏赐的,不可能就赏一个就完了,所以,我肯定这些并不是郑栓弄到的全部的古董。


至少在目前来来,在郑栓的手里还应该有一个一样的瓶子才能说的过去。香港那边虽然我不知道走私了什么古董过去,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瓶子在里面,琅彩在香港还是非常的有市场的,这一次人家能那么痛快的将事情给答应下来,那就表示里面并没有琅彩。”


乔迁的意思自然是说,要是有的话人家不会那么轻易的还东西过来。


毕竟是香港还没有回归,若是对方真就强硬不还,卫所长一时间还真拿对方没有什么办法。


王老爷子才才满意点了点头说:“不错,不错,小秦啊,抓那人的时候你们可要千万留意一点。在抓捕的过程里千万要留心,不要让对方有机会把另外一个瓶子给碎了。在小纳兰的古墓里面,倒是这两个瓶子是最值钱地。”


一般的时候。古薰自然是越稀少而越是值钱,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就这花瓶而言,成对地卖的话,价格一定高出来单个的不少。因为花瓶本来就是成对用的,单个的买回去的话,不但摆放起来不好看,送礼的时候,也是一对花瓶显得顺眼许多。


而在陪葬的时候,不用花瓶就算了。用的话,一定是一对。断然不会有单个的花瓶陪葬,成双成对,这才是古代人地讲究。要不为什么夫妻下世以后,都要讲究合葬在一起。这些殡葬的文化,都是要好好的研究的。


这些对盗墓,或者是判断从古墓里弄出来的古董都是非常有帮助地。能流传到现在的文化,都有可取之处。


现在在香港还回来的古董里面,既然没有琅彩,那真正地琅彩一定就在郑栓的手里了。


接下来的古董却没有什么奇怪了,五件玉器,都是清朝贵族之中平常的比较的东西。


倒是有长白山紫貂尾毫笔,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东西什么谈不上珍宝,但是却是稀罕的很的一种毛笔,就算是现在那么高的科技。想在长白山内找到一只紫貂,却也是要看运气不运气了。


抓这样的紫貂,春夏秋三季皆不合时宜。因为紫貂的保护色会在这样地时候很好的保护紫貂不被捕猎者发现,所有只有在冬天的时候。长白山一片雪白,这个时候出来寻找食物地紫貂才更是容易被发现。


现在一支野生的紫貂尾毫笔已经炒到了上万元了,清朝类似地东西,价格自然更的要高一点了。


秦在一旁说:“这个的毛笔就是在故宫也不多见,可见当年康熙对小纳兰是非常的喜欢的,居然把这样的东西也赐了下来了。”


虽然秦非常的眼热紫貂尾毫笔,但是,毕竟是人家纳兰性德博物馆的东西,他不好越俎了。


另外这些古董里面还有龙泉配剑一把,牛筋硬弓一张,上有纳兰性德的表字容若二字。


显示了在那个时期,虽然满人奢靡之风日见盛行,但是在贵族子弟中,弓马射箭还是非常流行,这些东西对研究康熙一朝的文化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王老爷子最后给了一句话,看起来惊喜也有,但是总体来看却是不怎么理想,比纳兰性德的名头来看,这些陪葬算是寒酸了不少。


这样时候,正要回去的王老爷子突然转过身来问:“在十多年前的时候,上庄是不是出土了纳兰性德的一些朝珠官服什么的。”这个消息知道的人也不多,秦正是少数知道的人之一。


当时王老爷子在牛棚


对此并不是非常了解。


秦听王老爷子这样问,立刻就说:“是有那么一回事情,一次只是初步的发掘而已,后来因为种种的原因并没有打开内室,不过是在外面找到了一些陪葬的东西。”


至于是什么样的原因才让发掘停止的,想必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想的到是为什么,小纳兰的古墓没有因为被破四酒而当成封建礼教的罪证被打砸抢了,那就已经是因为上庄的人对此有顾及了。


王老爷子仔细的考虑一下又说:“难怪是这个样,我想那个自称是纳兰家的后人的人,来这里来并不是看这些古董那么简单,到时候你们小心一点就是了。”


留下这样一个没有头脑的话,王老爷子也不管众人发呆,径直去了。


派出所的人大眼瞪小眼,究竟还是没有能够明白王老爷子这样说是什么样的意思。


秦更是看了一眼乔迁说:“钳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怀疑那个回来的纳兰家的后人不单单是为了拜祭祖先来了。应该还有别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要做才是。”关于这一点秦现在很是肯定。


乔迁耸了耸肩膀说:“这个就不管我的事情了,等到抓住了郑栓以后,我就去古董市场好好的转一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了,说不定又有什么宝贝出现也不一定。”


乔迁真正关心的不过是案子的结果,才他看来古董尽数的别被回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后面牵扯到事情事情,他可管不了。


现在派出所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就等着郑栓被抓过来,审问一下剩下的那些古董在什么地方。或者是卖给了什么人了,要是一个星期能把郑栓抓回来的话,那大家都有功劳,要是抓不回来的话,今年卫所长的奖金算是不用要了,你这不是耽搁招商引资的大环境吗?


回到自己的方寸工艺品店里,潘大头他们三个现在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找了立即个熟人来店里撑场面。侃的是昏天黑地,就连最老实的冬瓜都能偶尔的插两句话,显得聪明了不少。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