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慕天、三哥慕瑾现仍闲适在家。大家寒暄一番后我领着清朝大伯特意给他安排的院子走去。
清问我:“你与明王爷也熟吗?我本以为你与瑞王爷比较熟。”
“可以啊!功夫做到我头上来了?”
“不是特地去了解的,只是有一次去宫里查一个事,正巧偷瞧见瑞王爷在沐浴,见他胸口带着一块血莲玉佩。我吓了一跳,以为天女宫主夫这么早就出现了。半晌才反映过来那是太爷爷在你周岁生辰时特地命人仿照血莲玉的形状打造的那块玉。虽然那时我只有5岁,可一眼就记住了它,心想原来跟我抢太爷爷的不仅有大哥,还有个妹妹呢。”他故意露出受伤的表情说。
我白他一眼说:“我8岁那年瑞王爷送我生辰礼物,我刚巧没带回礼,就顺手把玉佩送给了他。我哪知道是太外公送的?”说着,我还把戴着的梅花镯给他瞧。
“这手镯也怪啊,从小就见你戴着,也没见它有多松。可你人长大了,它的大小还是很合适。”清伸手轻轻抚摸着玉镯。
“子墨说,它会随着我长大而长大。”
一想到子墨,这孩子不知现在怎么样了?这孩子倒真是经常给我写信,基本上半个月就一封吧,无非就是介绍一些宫里的及自己的一些情况,我也不太有兴趣,基本上是一二个月才会他一封。跟他讲一些山中的景色,讲我与清一起垂钓、一起捉鸟的趣事给他听。
从他的信中我知道。长公主已出嫁。欣王爷与王彤已生了三个女儿。信中提的最多的还是他的二哥明王爷,看得出他们兄弟关系很好。今天来信说二哥教会了他什么事,明天又说二哥有什么好主意博得了朝臣的一致赞赏。明王爷娶了是兵部侍郎之女刘晴为侧妃,现二人育有一女。今年一岁多了。
“子墨?看来你是同他关系好一点。”清说。
“你今天干嘛?怎么这么讨厌!”
“我能干吗?还不是帮你选相公诺?”
“你烦不烦啊?”
“害羞了?”他嘻皮笑脸地笑开了。“这些天赶路你也累了。早点去休息吧。”
转眼间回到京都已快二个月了,这二个月我过的那个郁闷啊。主要是因为我那个娘。她本以为自己的女儿天资聪颖,无所不能,突然间听说我连女红都不会、琴也弹得很一般。可能心生内疚觉得没有尽到做娘的责任吧。每日里教我学女红、监督我弹琴。弄得我每日只能在家陪她。无聊透了。连本来与清约好一起去找玉壶山庄的事都没法办。只能让清自己先去找。
我都搞不懂娘为什么对我要求这么严格,其实大家闺秀要求的琴棋书画我只有琴技差一点,其余三样我可是都很不错的。至于女红,奶娘也教过我,可我不是戳伤自己的手指就是掇破花样,奶娘就对我说:“反正您是小姐,有人给您干这些活,不会就算了。”娘却说,等到我出嫁时必须要自己绣嫁妆的,不会女红怎么行。我真想对她讲:绣嫁妆时又没有夫家的人在旁,谁知道是不是我绣的。可这话如果讲给娘听,她不昏过去才怪。我这个娘什么都好,就是太死板。
还好子墨经常会借口找二哥、三哥他们,来家里陪我。我还记得回京都后子墨第一次来家里的情形,那天他借口来看爷爷,可一双眼睛就是一个劲地往门外瞟。爷爷知道他是在找我又不好意思明说,也故意装糊涂,直到要送他出府,路过花园时,听见我在抚琴。子墨才问了句:“这府中还有稚童在学琴吗?”
爷爷答道:“哦!恐怕是雪儿在抚琴吧。”爷爷事后跟我讲,当时子墨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反正等到我抬头时,只见爷爷身边站着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只是静静地望着我,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那双清澈如昔的眼睛正怔怔地望着我,过了许久才笑道:“雪儿,你回来了?”我一直没搞明白。他那时是被我的琴声吓到了,还是被我的外貌吓到了。
此后,子墨倒是经常来指导我抚琴,我这才知道原来瑞王爷善琴,听他抚琴真的是一种享受。
后来我实在无聊还自制了一幅纸牌。教会了清、二哥、三哥他们打三扣一。一般都是我做庄,他们三个人配合起来攻我。可他们跟我还不是一个档次的,总是输多赢少。本来我要来银子的,可这三个小气鬼一听说来银子都不肯跟我来。没办法我只有改规矩,在输的人脸上贴画上猪的小纸条。
有次子墨来府时,正巧我们四人打得昏天黑地。我的脸上贴了一张小猪。二哥、三哥、清的脸上贴的就更多了。子墨见我们的样子,忍俊不住地大笑起来。后来子墨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清见有人陪我打牌,在府里的时间就不太多了,更多的是出去查玉壶山庄的事。而子墨来府里就更勤快了。打牌时他与二哥、三哥还经常会讨论一下朝中的大事。有时我也顺便插几句嘴。
今天子墨来时,正巧二哥不在,还好清没走,我去拖了清来,开了一桌。刚坐下没多久,子墨就说起他外公狄夷王驾崩的事,并说现在的狄夷王是他五个舅舅中最好战的一个。并且生性残忍,他继位也是从兄长手中夺来的,现在狄夷国内乱未定。只怕日后一旦平息了内乱,这南狄两国平静的日子就不多了。我一边打着手中的牌一边说:“既然迟早要打着一仗,不如乘狄夷国新君登基,国事未稳,我们来个先发制人。”
三哥眼睛一瞪说:“这打仗岂能儿戏,说打就打得的?再说乘人之危也非君子所为。”
我轻哼一声:“君子?哪有国与国之间交往用君子之道的。没听说过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吗?再说‘趁火打劫’本是三十六计之一也谈不上不是君子所为吧。”正说着我听见背后有脚步声传来,我知道是大哥、二哥来了,也不回头“大哥认为雪儿说得可在理?”
“本王十分赞同雪儿的说法,只是这‘三十六计’是什么,还望雪儿不吝赐教。”
我赶忙回过头去,居然看见明王爷君子轩与大哥一起站在我身后,我傻乎乎的看了他们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子墨在一旁说:“是啊!我也从未听说过什么三十六计,还有这趁火打劫也太……”
我这才想起,在这个时空好像是从来没听说过这些,难到这三十六记还没写出?不可能啊!从他们的服饰与建筑来看,至少是宋朝年间的时空了,怎么会没听过这些!
明王爷目光灼灼地盯着我又问:“雪儿?”
我硬着头皮说:“哦!那是我在中州与清一起逛街时遇见一位白发老人,他在地上摆放着一本书,索要十两银子,路人都骂他疯子,说谁会拿这么多银子来换一本无用的书。我看那老者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一时好奇就花了十两银子买了那本书。结果回去的路上一路被清骂回去。回去后我也不敢拿出来给爷爷及太外公他们看,只是偷偷的自己躲在小溪边、树丛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