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上帝的指纹> 第 34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4部分阅读(1 / 2)

(。。).


(26)狄莱尔与欧普《南美洲物种灭绝的证据》,收录于《极地之道》,292页。j.blair and e.f.oppe,〃the evidence of violent extinction in southamerica,〃in path of the pole,p.292.


(27)《人类的进化》,92页。


第28章 天空的机制


虽然现代读者并不期望,一篇讨论天体力学的文章读起来有如摇篮曲一般浅显易懂,但是,他们相信,他们能够立刻理解神话〃意象〃,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只有那些长达一页的近似值公式和类似的东西才是〃科学的〃。


他们没想到,同样深奥的知识以往也可能通过日常语言来表达。这个可能性,他们从未考虑过,尽管古代文化一些显而易见的成就——诸如金字塔和冶金术——足以证明,当时有一群认真的、聪明的人在幕后主导这一切,而这些人肯定懂得使用科技语言……1


这段文字引自麻省理工学院已故科学史教授桑提拉纳(giorgio de santillana)的著作。在以下数章中,我们将探讨他对古代神话所做的革命性研究。简单地说,他的论点是这样的:远古时代,一群认真的、聪明的人设计出一套方法,把先进的天文学所使用的专门术语,隐藏在神话的日常语言背后。


桑提拉纳的看法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么,这些聪明认真的人——在史前的舞台后面默默工作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从一些最基本的事实开始。


天空的热舞


每24小时,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周;它的赤道周长24902。45英里。因此,当一个人一动不动站立在赤道上时,事实上他是在移动中,以大约每小时1000英里的速度跟随地球旋转。从外太空俯瞰北极,我们会发现,地球的自转是反时针方向的。


地球每天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同时也绕着太阳运行(同样也是反时针方向);它的轨道略呈椭圆,而不是完整的圆形。地球以惊人的速度环绕太阳轨道,每小时运行666o0英里,约莫相当于一般驾驶人在6年中开车的里数。换言之,我们是以每秒钟18。5英里的速度飞驰在太空中,这比任何子弹都快得多。您读完这一小段文字时,我们已经沿着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航行了大约550英里。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一年时间,因此,我们惟有通过四季的缓慢变化,才能察觉到我们参与的这一场惊人的太空轨道赛跑。在四季的循环更迭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股奇妙的、公正的力量在运作,把春、夏、秋、冬平均分配给世界各个地区,对南半球和北半球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年年如此,从未发生过偏差。


相对于轨道面,地球的自转轴略为倾斜(大约和垂直线成23。5度角)。这个倾斜造成季节的变化:每年6个月,它将北极和整个北半球引离太阳,让南半球享受温暖的夏季,然后在剩下的6个月中,将南极和南半球引离太阳,让北半球度过夏天。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角度每年一次的变化,以及那个地点接受阳光的时数在一年中的变易,是造成季节循环更迭的原因。


在天文学中,地球的倾斜被称为〃斜交〃(obliquity);它的轨道面向外延伸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大圆圈,则被称为〃黄道〃(ecliptic)。天文学家常提到的〃天赤道〃(celestial equator),是将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今天,天赤道和黄道之间大约成23。5度角,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和垂直线之间成23。5度角。被称为〃黄赤交角〃(obliquit of the ecliptic)的这个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如我们在本书第11章讨论安第斯山帝华纳科城兴建日期时提到的,在漫长的岁月中,黄赤交角不断地改变,虽然速度极为缓慢,而改变的幅度也从未超过3度——最接近垂直线时是22。1度,离垂直线最远时是24。5度。整个周期,从24。5度到22。1度,然后又回到24。5度,总共需要大约4。l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2。


就这样,我们脆弱的地球在沿着轨道环绕太阳快速运行时,还得一面旋转,一面摆荡。运行一圈费时一年,自转一周只消一天工夫,完成摆荡的周期则需要4。1万年。一场狂热的舞蹈仿佛在太空中进行;我们不断跳跃旋转,飘过永恒的时空,时时刻刻感受到两种相反的欲望在心中交战——有时我们渴望投入太阳的怀抱,有时却想逃遁入外太空的黑暗中。


玄秘的影响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的引力范围延伸到太空中广达15兆英里,几乎是前往最近的恒星的一半路程,而地球就是被困在这个引力范围的内圈。因此,它对我们这个行星的吸力大得不得了。同时影响我们的,还有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地心吸力。这些星体竞相发挥吸引力,试图将地球导离它环绕太阳运行的正常轨道。由于这些行星大小不等,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不同,它们发挥的共同引力,会以复杂但可预测的方式随着时间改变,而地球绕行太阳的轨道也会不断改变形状,作为回应。轨道是椭圆形,因此,这些改变影响到它的伸长程度——这在天文学上称为〃离心率〃(eccentricity)。离心率有时低到近乎零(当轨道的形状接近完整的圆形时),有时高达6%(这时轨道的形状显得最修长,最像椭圆形)。


此外,地球还得遭受其他形式的星体影响。学者指出,当木星、土星和火星排成一列时,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周率就会受到干扰,但原因至今不明3。关于这个现象,我们已经掌握有明确的证据:


木星、土星和火星绕太阳运行时的位置,与电波在地球高层大气所遭受的强烈干扰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奇异的、出人意料的关联。这似乎显示,行星和太阳共享一个宇宙性的、从太阳系中心向外延伸10亿英里的电子平衡体系。这样的一种平衡,在目前的天体物理学理论中还找不到解释4。


撰写这项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并未深入探讨这个现象的意义。他们也许不晓得,上述这段文字听起来很像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历史家、天文学家与预言家贝洛苏斯(berosus)说过的话。他对〃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出现的预兆,做过〃深刻〃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对玛雅人预言的〃第五太阳纪〃结束日期素有研究的现代占星家指出,在那一天,行星将以极为奇特的形式排列——奇特到〃45200年中只会发生一次……我们可以预期,这种不寻常的排列肯定会产生不寻常的效果〃5


精神正常的人难免会对这种预言抱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无可否认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力——其中有很多我们到现在还不完全理解——在太阳系中竞相发挥作用。这些影响力,最强劲的要数我们自己的卫星:月亮。例如,地震通常发生在(一)满月的时候,或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候;(二)新月的时候,或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三)月亮穿过受影响地区子午线的时候;(四)月亮在运行的轨道上最接近地球的时候6。第四种情况出现时——学者管它叫〃近地点〃(perigee)——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增强约6%。每隔271/3天,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一次。在这个时候,月亮产生的潮汐作用不仅影响到地球海洋的起伏,也影响到禁锢在脆弱地壳内的炽热岩浆的动静。(有位学者形容,地壳就像〃一个纸袋,里头装满蜂蜜或糖蜜,以赤道旋转的1000多英里时速,加上地球绕太阳运行的6.6万多英里时速,一路摆荡前行〃。)7


一颗畸形行星的摆荡


这种圆周运动当然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纸袋〃在赤道部位向外膨胀,一如牛顿在17世纪证明的。其必然结果就是两极的扁平化。故此,我们的地球实在不算是一个完整浑圆的球体;严格说,它应该被称为〃扁球〃(oblate spheroid)。地球的赤道半径是3963。374英里,比两极半径(3949。921英里)多出约14英里。


多少亿年以来,地球扁平的两极和膨胀的赤道,就一直跟奇妙的引力展开一场隐秘的数学互动。一位专家解释:〃由于地球是扁平的,月亮的引力总是把地球的轴引到一边,使它倾斜,与月亮的轨道形成一直角。在较小的程度上,太阳也发挥类似的作用。〃8


同时,赤道的膨胀——赤道周边地区体积的增加——促使地球稳定在自身的轴上,如同回旋器(gyroscope)的边缘所发挥的作用一样。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