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上帝的指纹> 第 36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6部分阅读(1 / 2)

寄?万年前。不过,地质学上的证据所显示的起源时期却稍晚一些,而我们在上文也曾指出,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是最可能的时期。在人类的整个生存经验中,只有那个时期,地球上出现急速的、剧烈的气候变化,如同神话栩栩如生的描述一般。


3、冰河时代的终结所造成的动乱是全球的现象。难怪,尽管灾异神话散布世界各地,彼此之间却显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可谓殊途同归。


4、人惊异的倒是,神话不仅描述共同经验,同时也运用共同的象征语言来陈述这些经验。全球各地的神话,不断出现相同的〃题旨〃,相同的〃道具〃,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的相同角色和情节。


根据桑提拉纳教授的看法,这种一致性显示,幕后有一只手在操控这些神话。他和法兰克福大学科学史教授戴程德(hertha von dechend)合著的《哈姆雷特的石磨》(hamlets mill),是探讨古代神话极有创见的一部著作。其中他指出:


运用得宜,普遍性(universality)可当作一种试金石。例如,在中国发现的某种资料也出现在巴比伦的占星文件时,我们就必须做这样的推断:如果它所显露的一组不寻常意象,无人能证明是分头、独自产生的,我们就应该假定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以音乐的起源为例。音乐鼻祖奥菲斯(orpheus)的惨死,也许是出自不同地区诗人的想象力。但是,当神话中吹笛子(而不是像奥菲斯那样弹奏七弦琴)的主角,由于各种荒诞的理由,被活生生剥皮处死,而他的悲惨下场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时,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些故事之间存在着某种外在关联。吹笛人这个角色,出现在德国的汉姆林城(hamelin)传说,也出现在哥伦布之前的墨西哥神话,而且两者之间具有某些共同意象,例如〃红〃这种颜色。这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吧……同样地,当我们发现〃108〃或〃9乘13〃这类数字,一再出现于印度吠陀经、高棉吴哥窟、巴比伦古迹、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的哀歌和北欧神话中的英灵殿,我们怎能把它看成意外的巧合……4


是不是真有一只古老的、至今仍未被辨认出的手,在幕后操控这些所谓的〃巧合〃和〃意外〃,将世界各地的灾异神话串连在一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期间和结束之后,绘制本书第1部所探讨的那些高度精确、技术先进的世界地图的,会不会就是这一只手?同样的一只手,有没有可能在另一组世界神话——神祗死亡和复活的神话,地球和天堂环绕大树运转的神话,漩涡和石磨之类旋转意象不断出现的神话——遗留下诡秘的指纹?


(。。).


根据桑提拉纳和戴程德的说法,这些意象全都指涉天文事件,而且,是通过非常古老但〃高度精练〃的天文和数学语言这么做:〃这种语言超越地方信仰和教派。它专注于数目、物体的移动、量度、整体架构、图表——换言之,专注于数字结构和几何学。〃5


这样的语言到底从何而来?《哈姆雷特的石磨》是一部复杂的、杰出的学术著作,但有时却刻意闪烁其辞;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作者并未提出明确的答案。不过,作者却随处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线索。例如,在书中某一处,作者说,他们在神话中发现的科学语言或〃密码〃,历史〃古老得吓人〃6。在另一处,他们将这种语言比较明确地锁定为8000年的产物——至少在〃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出生前6000年〃7。


我们已知的文明中,究竟哪一个能在8000多年前发展。运用如此精练的科技语言?说实话,答案是〃没有〃。我们不妨坦白承认,在史前时代,地球上可能曾经出现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文明,如今已经被遗忘。碰到问题的关键,桑提拉纳和戴程德又开始闪烁其辞;他们含糊地说,这套科技语言是〃第一个敢于使用数目、量度和计重法探寻世界真相的某个神奇古文明〃留给我们的遗产8。


这桩遗产,显然跟科学思考方式和复杂的数学知识有关。它的历史实在太古老,禁不起时间的冲刷,已经逐渐流失:


希腊人崛起时,世界各地的伟大古建筑已经蒙上好几个世纪的尘土,整个被尘封起来。然而,交个文化的某一部分,依旧保藏在传统仪式和我们已经不了解的神话和童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整体文化遗留下的一鳞半爪,格外能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它使我们想起中国画家擅长的山水画:这儿画一块石头,那儿画一堵山形墙,那儿又画一株树的树梢,其余则让观者自己去想象。纵使我们能破解他们的密码,纵使我们能理解他们的科技,我们也无法探测这群古老祖先的思维,因为它是隐蔽在特有的象征中,而创造这些象征的心灵早已消失无踪9。


两位任教于大西洋两岸著名学府的科学史专家,在著作中宣称,他们已经发现一套密码式科技语言的残余,而这套语言比学界公认的最早文明古老好几千年。更有趣的是,治学极为严谨的桑提拉纳教授和戴程德教授,声称他们已经〃破解一部分密码。10


对两位严肃的学者而言,这可是惊人之论。


注释:


1《哈姆雷特的石磨》,59页。


2同上,58页。


3《大英百科全书》1991年版,第5卷,937~938页。


4《哈姆雷特的石磨》,7页。


5同上,345页。


6同上,418页。


7同上,245页。


8同上,132页。


9同上,4~5、348页。


10同上,5页。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