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修真>游方道仙> 第 252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52 部分阅读(1 / 2)

但他本就是半步真仙,而这一个金丹,又不比寻常的大道金丹。


此丹既非龙虎玄丹,也非真武道丹,又未经罡煞,未经龙虎龟蛇等变化,凭借他多年运转的苦功,一举凝成,就好似把先天混元祖气凝成了一块,凝成了一团。但内中又有大道之韵味。


尽管还在迷惑与尴尬之中。但他并无犹疑。


接下来便是以海中玉蟾炼丹十九诀要。温养此内丹,虽然不是俗路,但仍然可以用九转七返的手法,温养至大成。


这一步,又是长久的功夫。


白色内丹有别于龙虎玄丹和真武道丹,不可用常理而论。这温养的功夫,须得更为谨慎,或许耗时更长。


秦先羽的想法。是在百年之内。


尽管他认为已是颇为长久了。


……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


正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白色内丹,终有成就。


此丹以海中玉蟾炼丹十九诀要的手法,温养至大成,经九转七返,运转无碍。然而与先前两例金丹的变化,终究显露了出来。


因为这白色内丹,修至大成,内中竟无元胎!


饶是秦先羽自觉对于修行上已经有了根本的剖析,有着独到的眼光及思路。可当内丹大成之后,仍是不禁呆了半晌。


金丹九转。内孕元胎!


这句话,乃是古往今来,传承了不知多少年月的古语,被视为定理,从无差错。


但秦先羽就成了这个千古罕见的差错。


“金丹之内无元胎,待金丹破碎之日,又当如何?”


秦先羽愕然许久,无言以对。


金丹破碎,内中元胎若是随之破碎,必然身死道消。如若元胎不损,则能成就道胎,从此化为真仙,从此即为道祖。


但金丹之内,若无元胎,下一步该如何行走?


金丹破碎,内中一片虚无?


还是说金丹破碎,相当于元胎破碎,然后一切俱消,便是身死道消?


秦先羽自负道剑护身,不惧身死道消的劫难,但他却不相信这一条修行的道路,乃是没有前方的死路。


……


有着道剑护身,仗着这得以不死的底气,经过一番迷茫之后,他终究还是往前跨了过去。


不骄不躁,将已经大成的内丹,继续温养。


白色内丹里没有元胎,但他特意忽视这一点,着手准备金丹破碎,元胎化道。


他开始梳理道路,开始理清思绪。


之前的龙虎玄丹,以及真武道丹,都是止步于此。当他开始梳理自身道路的时候,引动了道胎真玄悟真篇的感悟,引动了先天混元祖气的动荡,使得金丹破碎。但这一次,丹中并无元胎,似乎一切平静。


秦先羽松了口气,但也愈发忧虑,他不再多想,一心准备金丹破碎,使元胎化道的步骤。


这一步,又过了很长一段日子,不知是多少个年月,且看人世沧桑,前人渐去,后人渐起,年代交替,又是几个轮换。


白色内丹终于到了最后的关头。


秦先羽极为慎重,先是停下,沉思,然后静坐,如此反复,过了许久。


然后才主动破碎金丹。


以往都是被动地使金丹碎裂,如今,终于以自身意念,粉碎金丹。


只是金丹之内未有元胎,破碎之后,后果如何,无人知晓。


……


所谓金丹,乃坚固不坏,圆满不亏。


道胎真玄悟真篇是个例外,但真要说来,主动破碎金丹,实也不易。


他运起法门,一道又一道的裂痕,才勉强出现,然后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越来越密集,布满了整个白色内丹。


外层开始脱落,碎片开始逸散,然后散开,成为无数清气,化作先天混元祖气。


只因太过凝实,这些碎片,竟然仿佛无穷无尽的源头,过了不知多久,才算消去。


但体内的先天混元祖气,几乎满溢。


轰然一声炸响!


秦先羽眼前一片虚无,然后是白茫茫一片。


白色内丹崩碎,化作无穷的先天混元祖气,充斥全身,过四肢百骸,经五脏六腑,融入筋骨根髓,融入皮毛血肉。


直到满溢,然后开始逸散,几乎要把他撑得爆开。


嗡地一声响动。


树洞之内,木壁之上,探出一根又一根的青色藤蔓,然后把秦先羽捆了起来,末端扎入他的体内,开始汲取他的先天混元祖气。


又有一道藤蔓,刺入眉心,竟然是为他传入先天混元祖气。


……


当秦先羽醒来之后,就只有一片浩瀚海洋。


那是一片无法估测的海洋,海水是白色的,上面飘着近乎无穷无尽的气雾。这片海域,广袤无边,深不见底,连天穹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尽管迷茫,但他知晓,这只是在自身的脑海意识之内。


他的眉宇上丹田,仅有方寸细微之处,然而这方寸丹田之内,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那是先天混元祖气所化的海洋。


那是他的根本!


“这算是什么……”


他已破碎内丹,只因为没有元胎,所以没有道胎。只有藏在内丹里的道剑,再度升至上丹田,充当道胎,再次经历这一番元胎化道的洗礼,变得更为深不可测。


如今,他对于自身的境界,更是无法估量。(未完待续。)


ps: 嗯,碎碎平安……


七百三十五章 聚三花,凝五气,今为炼气士


感应着脑海中那片无穷无尽的汪洋,秦先羽默然不语。


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练气士!


上古练气士,因天地骤变,故而从中又演化出方士的道路,再到最后,由方士而出道门羽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秦先羽却从道家境界,化为方士之学,如今更是成了炼气之士,竟与天地修行之人演变的道路相反。


当时白色内丹破碎,内中没有元胎,只化出几近无穷的先天混元祖气。


而这些先天混元祖气,许多融入肉身,使得这具地仙之体,几乎胜过真仙道体。


而这些先天混元祖气幻化的浩瀚海洋,也随着升至上丹田。


……


金丹破碎之后,元胎化道,便会从下丹田,升至上丹田,成为道胎,稳坐泥丸宫,镇守天庭|穴。


如今他没有元胎,内丹破碎之后只有无穷无尽的汪洋。


可严格而论,这无穷无尽的汪洋,是否就是所谓道胎?


如今浩瀚汪洋已经从下丹田之处,被大道之树抽出,灌注到了上丹田的祖|穴之中。如此,是否又酷似道胎升至上丹田的路数?


但他只见了一片浩瀚汪洋,而不见仙家内胎。


尽管他自信,如今已胜过许多真仙道祖,但他思索之后,对于自身境界才有一个新的想法:修道第一境,练气。


……


所谓练气境界,其实就是练气士。


对于练气士而言,本是没有境界之分的。不知何时。因为后来的天地变化。修行之士,多止步于九寸真气,至多也是一十三寸真气,难以再增。


然后才演化方士,道门羽士,添上了许多境界的变化。


如今,秦先羽体内的真气,又何止是一十三寸?


他打破了这个桎梏。又没有道家境界的变化,实则便是一位本领高深的练气士。


秦先羽初时有些惊讶,但勉强平静,细想,上古练气士乃是当今道学的源头,若非天地变化,不见得逊色于道学。


只是练气士终究随着天地变化,而止步于九寸或是一十三寸真气,不能寸进。可秦先羽打破了桎梏,便不受此中束缚。那天地骤变带来的禁锢,对于他这位练气士。实则未有影响。


“传闻练气士之法,与道家法门不同……”


“道家法门,有诸般境界,就如同一个小杯,随着境界突破,形成一个小碗,再有突破,便是一个桶,继而是池塘,湖泊,大海。”


“然而,境界若不突破,哪怕再是如何刻苦修行,也如同倒满了水的桶,不能再承装一分一毫,只会流溢出去。”


“因此,才会有修道之人,境界难破,导致一生一世,修为不得寸进,原地止步。”


“可一旦突破,池塘化作湖泊,内中水流也会刹那扩展。也正是因此,道家境界一经突破,道行便会有天翻地覆的飞跃。”


秦先羽盘膝而坐,顶上显露三色光泽,分精气神,号天地人,乃三花聚顶之象。


又有五色光华在胸腹流转,乃是五脏六腑所化,称作五行之气。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此乃练气士造诣登堂入室的高深之象。


“练气士,就如一个深不见底,广阔无边的深谷,随着每日呼吸吐纳,采霞食露,得以延寿长生,得以聚敛真气,逐渐去填那深谷。”


“这等修行,没有境界的束缚,只要功法越高,只要天赋越高,只要足够刻苦勤奋,那么真气便可不断地增长。”


“但弊端就是,没有道家那一经突破,便得以天翻地覆般的飞跃,只能积少成多,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积蓄起来。”


“一滴水一滴水地积累,要耗费多么长久的光阴,才能聚成一方湖泊?”


“传闻那无穷无尽的深谷,是不可能填满的。一旦填满,足能超脱天地,破碎飞升。”


秦先羽曾翻阅过练气士的典籍,知之甚深。


其实练气士者,修行年岁越长,道行必然越深,几乎没有任何后来居上的说法。


因为练气士,均是一点一滴地积累,积累的时日越长,自然道行便是越发深厚。后来之人,哪怕积累真气的速度,较之前人较快,但也极少有这类后来居上的例子。


这一点,着实难解。


秦先羽感应着上丹田处的无尽汪洋。


上丹田不过寸许之处,但那汪洋,则堪称无穷无尽。


他的现状,与任何修行人都不同,因为修行道家之学的缘故,那龙虎玄丹,真武道丹,加上白色气丹,破碎之后,便好似填满了这所谓无穷无尽的深谷。


他如今也不知算哪一个境界,但他有十足自信,必然胜过道祖人物。


“要我一点一滴地积蓄,不知多少年月才能聚成这一片浩瀚汪洋?千年万年……我怎等得起?一点一滴积蓄真气,如此费时的修行之法,却也不适合当前如此紧迫的局势。”


秦先羽心中想道:“好在我不是正统练气士,经过数次破而后立,才得以有这般成就。但是……只怕犹有不足罢?”


仙圣之事压于头顶,几乎令人窒息,总觉时日紧迫,再无闲暇之时。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