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睿在袁义走了后,跟安元志道:“你哑巴了?这半天都不说话。”
安元志长叹了一声,说:“你忘了?”
上官睿说:“我忘了什么?”
“平安满月的时候,我姐去毗卢寺给平安求了一个长命锁,还在上面刻了平安两个字。”
安元志的话让上官睿也不吱声了。
安元志自顾自地说:“幸亏又有了平宁,不然他们两个这辈子还有什么念想?”
上官睿把长命锁小心地挂在了上官平宁的身上,说:“等他长大,我哥会告诉他娘亲是谁的。”
“也许那时他们已经又在一起了呢?”安元志躺在床上冲上官睿挤了挤眼道:“不用等着平宁长大。”
上官睿一笑,说:“这样最好。”
“这世道坏人太多,”安元志说:“好人没活路啊!”
上官睿说:“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就不要喊这种话了。”
“我不做好人还能被人害呢!”安元志冷笑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上官睿说:“只能说你这人太呆,才一再被人害。”
“你到底哪头的?”安元志望着上官睿瞪起了眼。
“反正不是你这头的,”上官睿看着上官平宁,跟安元志说:“你自己也说过我是读书人,天生跟你们这些从军之人不对盘的。”
安元志又开始跟上官睿斗起了嘴,上官睿看着安元志溜着自个儿嘴皮子的样子,觉得有安元志这种货陪着自己一起养伤,竟也是件很惬意的事。
☆、291二姐
安府老太君因为要为宫里的太妃们抄佛经,而住进佛堂的事,安府里在安太师处置了几个嚼舌根的下人后,没人敢再议论此事了。
这天晚上安太师去佛堂给老太君请安。
老太君想跟自己的儿子发火抱怨,可那两个宫里来的嬷嬷就呆在一旁,让老太君找不到跟安太师说贴己话的机会。
安太师请安出了佛堂,看看这间供着一尊观音像的院落,命伺候老太君的几个大丫鬟道:“日后要好好照顾太君,让太君多用些补身子的东西。”
大丫鬟们都应了声。她们伺候着老太君,原来在安府里能高人一等,就是宁氏夫人看见她们,也都要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礼让三分。现在好了,她们跟着老太君一起住进了佛堂,不知道遭了多少安府中人背地里的笑话,不过这话她们不敢跟安太师说,更不敢跟老太君说。
安元文站在佛堂院外等着安太师,看见安太师出来了,忙就跟在安太师的身后小声道:“父亲,太君的年纪大了,这样做行吗?”
“这是安妃娘娘的意思,”安太师说:“你要我怎么办?”
“安妃娘娘是,是为了元志?”
“一定是听到风声了,”安太师说:“你祖母要是传出不慈的名声,对安妃娘娘也会有影响,她这么处置你祖母,已经是最无害的办法了。”
安元文本来想问安妃娘娘为何要为安元志出头的,听安太师这么一说,这个问他反而问不出口了,只得道:“那太君得抄经抄多少时日?日子长了,我怕太君的身体受不住。”
“这得看娘娘的意思,”安太师说:“你回去休息吧。”
安元文说:“那锦曲的事怎么办?”
“她不会嫁入东宫的,”安太师说完这话后,便带着人走了。
安元文又走到了佛堂的院前,原本还半开着的门,在安元志走到了门前时,突然就被里面的人关上了。听着门里落锁的声音,安元文也只能转身离开。
到了第二天,安太师上完早朝之后,便跟世宗请旨想进宫去看看安锦绣。
世宗坐在步辇上,看了安太师一眼,说:“又是为了何事?”
安太师小声道:“族里从江南送了点小玩意儿来,臣想安妃娘娘应该喜欢,所以想着给娘娘送过去。还有元志的婚事,想问问安妃娘娘的意思。”
安元志的婚事,是应该问问安锦绣的意思,世宗把头一点,说:“那你去吧。”
安太师这才从金銮大殿下来。
有小太监在听到世宗的话后,便跑到宫门前,把等在宫门前的六个安府的婢女带进了宫里。
“跟我走,”安太师看这六个安府婢女被带到了,掩嘴咳了一声后,跟着给他带路的两太监,往千秋殿的方向走去。
等一行人到了千秋殿门口,又有守在千秋殿门外的大内侍卫过来盘问。
带路的太监忙道:“圣上让太师来看望安妃娘娘。”
这个大内侍卫看看六个婢女手里捧着的盒子,说:“这是?”
安太师道:“这是孝敬安妃娘娘的江南特产。”
“太师,”这大内侍卫冲安太师一拱手道:“还请太师让她们打开盒盖,小人职责所在,还请太师大人不计小人过。”
“打开,”安太师回身命了一声。
六个婢女忙把手里的盒子打开。
几个大内侍卫上前来查看。
安太师便对与自己说话的大内侍卫道:“还请你去替我通禀一声。”
这大内侍卫回身冲台阶上的同僚点了一下头。
这位大内侍卫忙转身跑进了千秋殿的大门里。
不一会儿,袁义从千秋殿里走了出来,快步从台阶上下来,走到安太师面前行礼道:“奴才见过太师。”
“袁总管,”安太师笑着喊了袁义一声。
袁义问身边的大内侍卫道:“东西有问题吗?”
这大内侍卫摇头道:“东西没问题。”
“那太师请进吧,”袁义给安太师让路道:“娘娘命奴才来迎太师。”
安太师带着六个婢女被袁义领进了千秋殿。
六个婢女年纪都不大,进了千秋殿,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花海,几个丫头都是看得停在了原地。
“走啊,”安太师回头道:“进来不要没有规矩!”
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