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语单独听了,不过是忠顺王的一句玩笑。可后头一句便言及四六两位皇子,却不得不让人多想。
遣了李璘来告诉她,李家不是可靠人家,
又言及勤亲王与恭亲王的“君子”之心,便是提醒她,她已经被多方惦记上了。也透出另一层意思,如今形势,忠顺王是她最好的选择。
并不是说在诸多皇子中,她只能赌一把忠顺王。虽说,以她的认知,忠顺王是最稳妥的一个,但是,红楼中有了她这个变数,一切也许便都会不一样了。这些个皇子便都有可能。只是……不论是义忠亲王,还是,三四六几个皇子,皆是已有妻室。如今还未有王妃者,便只剩了忠顺王。
经了寒山寺一事,忠顺王大约是怎么也不会相信,以林浣的自尊高傲与聪慧,会选择去给人做妾。
所以,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告诉她,他愿意娶她,愿意结盟的意思。
林浣开口言谢,不是为了忠顺王赠药之事,而是为了忠顺王的这番心。也是为了之后要“劳烦”忠顺王的相助。
皇上已向林如海过问自己的婚事。林如海不能欺君,只得如实回答,不曾婚配。皇上话里话外均透着指婚之意,只这指婚的对象却还是未定。
勤亲王与恭亲王不可能自己贸贸然去求皇上指婚。她是内院女子,他们是外男。他们没有机会可以相见,林浣也素来没有美名外扬,皇上若问起为何会求娶她,勤亲王恭亲王都不好回答。
私相授受是错,结党营私更是错。
但是,两位亲王不能说,两位亲王的母妃却能说。
勤亲王的母妃不过一个贵人,且早已死了。可,勤亲王幼时便被甄贵妃抱养,甄贵妃无子,勤亲王早已改了玉蝶,写在了甄贵妃的名下。自前几年,皇后去后。皇上再未议后位之事,后宫大权全权交由甄贵妃打理。俨然已是后宫第一人。
恭亲王的母妃正是淑妃,淑妃虽有圣宠,却不如甄贵妃。但,淑妃身上还有一点,可以让她在后宫中横行,那便是淑妃是太后娘家侄女,与太后血脉相连。太后虽说早已避居延寿宫不问世事。但是,自宫中摸爬打滚出来的人,哪里是可以轻易忽视的?
因此,甄贵妃,淑妃……这两位的枕边风可不能小瞧。
忠顺王无母妃相助,虑着淑妃与恭亲王,太后只怕也指望不上。所以,皇上所意指的指婚一事,自然不可能是忠顺王,而只能是勤亲王与恭亲王。而这二人,林浣都不能选。趁着圣上主意未定,她必须有所准备。
只她在内宅,对这事的作用太小,可以忽
略不计。林如海在外倒是可以努力一把,只是,既有勤恭两位亲王的动作,又有义忠亲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林如海一人哪里能护的周全。这便需要忠顺王的帮忙了。忠顺王可与各个王府间常来往,也可自由进出皇宫,做起事来也便利许多。
林浣叹了口气,不再去想,接过朱璃穿好金线的绣花针,仔细地在丝纱上绣了起来。扬州的设局,广济寺的谋算。忠顺王的计策从来是环环相扣,细腻缜密,既然有心,必然能成。林浣放下心来,正好全心做好这副刺绣,以备太后千秋。
双面绣并非易事,极耗精力和时间,林如海与贾敏成婚她所送的那份屏风贺礼,足足花了她三个月的时间。好在,太后大寿是在明年二月,时间有余,并不急于一时,也好让她更细致的绘绣。
☆、32 第三十二章 太后大寿
九月是京城的多事之秋,勤亲王和恭亲王在差事上相继出了纰漏,被圣上训斥,此后又与义忠亲王因小事起了口舌之争,恰好被皇上瞧见,疑似兄弟不睦。
这本来都是小事,只凑在一起,却值扬州之事还未完全善后,边疆又传来军报,戎狄扰边。皇上心情难免不佳,责罚上便重了几分。之前有意将林浣指婚之心也暂且歇了。
十月初,争议不断的扬州知府的人选正式定下。
林浣知晓时轻轻挑了挑眉,忠顺王果然是不肯吃半点亏的。便是帮她暂时挡了灾,也要自己额外赚上一把,借此机会一箭双雕,将各方人马拉下去,把自己的人派遣去了扬州。
林浣叹了口气,与狐狸相处,看来往后她可要攒上十二分的心了。不过,若非是聪明之人,她又怎会甘心嫁与他?便当只是搭伙的同伴,那也要可以与她比肩匹配才行。这般一想,对于忠顺王,林浣倒多了几分聪明人见聪明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只是,想到扬州京城,两次相见忠顺王的场景,林浣又不由得皱起眉头,却终究只能化为一声叹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便至了年关。林浣也跟着忙碌起来。贾敏的肚子逐渐大了。林浣不放心,贾敏也想着安心养胎,这管家之权自然又落在了林浣的身上,因而那绣图倒是耽搁了下来。好在也绣的七七八八,待过了年关也不打紧。
二十三日祭灶,粘糖瓜。二十四日小年。大年三十守了岁,阖府的人分发了赏钱,京城每家每户均自喜气洋洋。
转眼便过了破五,许是新年新气象,扰边的戎狄在边城打了几场小仗,都没得到许多好处,搜刮的财物远远抵不上战争的耗资,只得撤了兵。皇上大喜,各位皇子也会看脸色,借着年节喜事,纷纷上演父子情深。
上元佳节,林浣正指挥着丫头在院子里挂灯笼猜灯谜,贾敏躺在一侧的软榻之上,一边儿笑看着,一边等林如海下朝回府。
闻得外头传来消息,林如海升任了从二品的兰台寺大夫。林浣拿着灯笼的手轻轻顿了一下,剧情一步步靠近……
晚间,三人好生庆贺了一番,贾敏身怀有孕,不得饮酒,却也以茶代酒陪着乐了一回。过了上元节,皇上便发了话,二月间太后大寿,责令内务府大办。
每隔十年才有的整寿,且太后上了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