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5部分阅读(2 / 2)

“听起来,这位便是宣平侯家的张娘子了?”被人将刀剑指到了面门,刘敬倒是宠辱不惊,扫了张嫣两眼,淡淡道,“若是臣女和亲可安匈奴,臣甘愿送她去和亲。”


“咯咯咯,”张嫣大声的笑,“那你可问过,你女儿她愿不愿意?”她的声音幽微,“她不过是你女儿,她还欠了你什么亏了你什么,凭什么你就这样决定她的一生。姓娄的,你看到了么?”她的目光转到地上的青铜剑上,“剑上的血是我娘的,我娘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她去匈奴和亲,你们就送她的尸体去匈奴吧。你就非要逼到我们家破人亡才肯罢休么?”


刘敬浑身震了一震,这才低头仔细看着那把适才威逼到他性命的青铜剑,它的剑刃上染着一大片血,已经凝成了暗红之色,可见当时鲁元长主下了多大的决心。


直至此时,他才真正熄了劝高帝以嫡长公主和亲匈奴的念头。


“胡闹,”远处传来恼怒的斥责声,刘盈匆匆从东宫赶来,从一众南军军士手中拉出张嫣,脸寒如霜,“张嫣你太不知天高地厚,宫阙重地,是你随便发你小孩子脾气的地方么?用刀剑指着朝臣,你知不知道凭着这一点廷尉可以治你罪的。”


张嫣碰的一声跪在地上,倔强道,“阿嫣知道阿嫣莽撞,但阿嫣并不后悔,阿嫣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话,就是再来一次,阿嫣还会这么说。”


刘盈看着她抬的高高的颈颔,气的发晕,转身吩咐身边侍卫道,“将张娘子带到孤的东宫,除非宣平侯前来领人,否则不许她出来半步。”


“诺。”两人应了,俯身来提张嫣的手,张嫣一把甩开,怒视道,“不用你们押,我自己走。”不理会他们,自顾自向东面而去。


“刘大人,”刘盈转身对刘敬笑道,“阿嫣她只是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勿要和她计较。”


刘敬黯然拱手,“太子殿下客气,张娘子为母亲之事激愤,实乃至孝之举,敬人虽迂腐,还不至于为此难为她的。敬告退。”


他转身缓缓向北阙走去,刘盈看着他的背影,竟觉得这个一向将背挺的笔直的直臣,这一刻的肩有些佝偻。


他站了一瞬,回头往高帝日常起居正安殿而去,今日张嫣大闹北阙,虽郦疥见机机警遣人往最近的东宫报信于己,但父皇一定也很快就知晓,他将张嫣送回东宫禁闭,不仅是为了惩罚,也是为了替她开脱。事实上,他虽说廷尉可能为此事指责张嫣甚至是其父宣平侯,但此间分寸,全在父皇一念之间。


他若轻轻放过,张嫣就是发作了一次小孩子脾气,什么事情都没有。


他若言辞追究,则很有可能连累姐姐姐夫,甚至成为影响和亲的一个因素。


他设想着父皇知道阿嫣此事会有如何发怒的表示,却实在不妨想到刘邦在大殿中拍着案笑的毫无仪态。


“这才像我刘邦的外孙女儿,够张狂。”他拍着匆匆赶来的自己的肩膀,笑声犹未歇息,随即不满的横了自己一眼道,“不像你,明明心里恨死刘敬了,还强撑着对他摆出一副好脸色。”


刘盈一阵无言,最后道,“父皇说错了一件事情,儿臣并不恨刘敬。”


“哦?”刘邦怔了一下,逡巡着刘盈的神情,狐疑道,“你不恨他,难道你赞同他,让你阿姐和亲匈奴?”


刘盈拢袖加额鞠躬,然后起身,将手再次齐眉,这才放下,坐在父亲下首案前:“作为弟弟,儿臣绝对不能看着阿姐和亲匈奴,了此残生。但作为太子,刘敬提出的只是国策,无论是否伤害儿臣,儿臣没有理由憎恨。”


刘邦沉默半响,最后看着他讽刺的笑了,“真不像朕啊,”他叹息道,“盈儿你太厚重方正,到底是哪个腐儒把你教成这个样子?大丈夫在世喜便喜,怒便怒,如你这般,就算当上皇帝,也还有什么意思呢?”


他说完,也不顾刘盈如何想着这话,起身挥手道,“你回去吧。朕知你的来意,朕竟已打算不再为难你阿姐,又怎么会为难这么个小丫头片子?”他转身从殿后幔帐中穿行而去,到了内室,戚懿迎了上来,喜道,“陛下,如意今天兴致勃勃的要去骑马,等下我们不让他知道,偷偷去看看他,可好?”


“好好,都依你。”刘邦拥着她,忽然道,“如意倒是孩子气。”


“张扬有什么不好?”戚懿回眸嗔道,“我就要他张扬点,才开开心心的。”


汉九年春三月二十,刘邦释了被押解在廷尉的宣平侯张敖。


二十二,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鲁元长公主刘满华不顾虚弱的身体和暂时不能说话的不便,坚持要返回宣平侯府,不愿再在长乐宫多待一分一毫。


宣平侯张敖接回长公主并子偃,又谒东宫认领被禁闭的张嫣,板了脸孔狠狠的教责了一番,命其回房面壁思过,没有自己同意,不允许踏出房间半步。张嫣自知理亏,奄奄的受了罚,平日里除了与荼蘼说说话,随琴师弹弹琴,逗逗一个多月大的弟弟,并不多做半分逾越的事情。鲁元看着心疼,写字为女儿求情,张敖柔声安慰她道,“我知道嫣儿是个好孩子,只是玉不琢不成器,她近日的行为委实猖獗了一点。若再不给她敲打敲打,难保她不得意忘形,再次犯错。满华,不是每次都有那个运气的,若下次陛下翻脸无情,”他想起天意高难测,不由打了个寒战,拥住妻子,“我宁愿她这时候多记住一些,也不要她以后因为自己莽撞吃苦。”


鲁元依在张敖怀中,想起这次死里逃生,也不觉后怕,又提笔写道,“我知敖哥你心中并无责怪阿嫣的意思,就安心多了。好在我们这次不用分离,”她蓦地红了眼圈,“若父皇真的到最后都不肯让步,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淡淡的月光从穿透窗纱泄入室中,张敖睁眼注视着顶上的帐子,心想:鲁元得脱,不知哪位宗室女子要顶替她和亲匈奴了。但这事不能告诉满华,否则,她的心性,又要愧疚不已了。


************************************


注:刘敬本姓娄,因汉五年首劝高帝定都关中,高帝赐姓刘。


今日第二更。亲爱的,求粉红票打赏。


第一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三十三:祈愿


汉九年春三月,匈奴再叩汉边关,索要大汉公主。高帝遣刘敬为使臣入匈奴,刘敬陈述大汉唯一的公主已经出嫁为人妇多年,且育有一子一女,不适再与匈奴和亲,不妨从宗室女子中择一年轻貌美的处女,封为长公主履行和亲。


冒顿单于与毡帐中诸匈奴贵族相视而笑,喟道,“我匈奴才不在乎是否曾嫁过男人,只要她是真公主,我的王城中就有她的位置。”


帐中诸人哄堂大笑。


刘敬心中急躁,思索后,暂且按下心中隐隐的不安感,拱手禀道,“若单于如此重视我汉帝的血统,我倒有个法子。”


“哦?”冒顿斟酒饮啜,“此何意?”


……


四月,刘敬从匈奴归。皇后吕雉与宗正刘礼遍及刘氏宗室,从其中择出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名叫刘丹汝的,作为和亲人选。


刘邦在大殿上见了刘丹汝一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