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三百零四章 飞行器悬浮测试,合并项目,徐保功:肯定要两年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四章 飞行器悬浮测试,合并项目,徐保功:肯定要两年吧!(2 / 2)

段清柏惊讶的张大了嘴,“你们的smes电池,不还在论证设计阶段吗?”


王浩摇头说道,“我们已经有了新型储能线圈技术,电子控制也有了很大进展,现在差的就是封装,你明白吗?”


“换句话说,电池整体设计已经完成了,也没有了技术难关,差的只是最后一步。”


“不是吧?”段清柏终于反应过来,“等于说你们的设计论证才刚刚完成,也只是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


“下一步不应该是测试完善吗?”


这才是正常的研究过程。


就像是研究一台发动机,首先做的是对发动机进行设计,过程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下一步就是制造出样品。


等制造出了发动机的样品以后,正常来说研究才完成了三分之一,样品制造出来以后肯定会有各种问题,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对发动机进行完善。


现在的smes电池也是类似的,电池设计完成、各项技术难题都解决了,但难题解决也只是理论上的,下一步就是制造出样品,然后不断进行测试完善。


王浩拍着段清柏的肩膀道,“不用担心,我对于储能线圈以及电子控制系统都非常有信心。”


“之前我还想着要继续去完善,但现在看了你们的进度,我觉得可以合并在一起。”


“如果我们一起研究,就能直接跳过封装设计阶段,整个电池各个部分嵌入到反重力飞行器中,接下来就可以以电池为能源。”


“段工,你忘了吗?”


王浩说着笑道,“我们的电池研究,主要就是为了支持反重力飞行器啊!”


“……也对。”


段清柏听着扯了扯嘴角,沉默了好半天,明显有些不能接受,但最后还是点头了。


原因很简单,眼前说话的是王浩。


王浩不参与反重力飞行器整体设计工作,但他挂着个实验组总负责人的头衔。


反重力飞行器实验组,使用的反重力技术就来自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那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


段清柏是技术组负责人,也只是项目副总工程师。


王浩才是最直接的负责人,只不过他主要负责的项目,是smes电池的研究而已。


其实也不只是职位的问题,王浩个人影响力也非常大,他开口说要合并项目,即便段清柏对所谓‘smes电池’没有信心,也肯定会点头认可。


好消息是……


如果项目真正合并在一起,王浩肯定就会参与到反重力飞行器的工作中。….到时候,碰到什么问题,再一起商议解决就好了。


……


航天工业集团总部,副总经理滕建军,主管新型技术的研发事务,他已经收到反重力飞行器研究组提交的电力推进器以及平衡性测试实验报告。


滕建军对于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


哪怕放在国际上也都认为反重力技术,才是未来航空航天的主流技术,也是能直接改变航空格局的技术。


滕建军看了实验报告以后,不由用力按了额头,“进度倒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动力问题啊!”


他自然知道技术的关键。


反重力体系运作是需要高功率电力支持的,即便反重力飞行器研究进度再快,没有高功率电力支持,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他赶忙又看了一下smes电池研究组提交的报告。


那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报告了,报告上是对于储能线圈测试的说明,基本山可以认为,新型储能线圈技术已经完善了。


“新型储能线圈技术完善,但是距离smes电池完善,估计还要个三年、五年吧?”


“再加上反重力飞行器的测试,还需要几年时间……”


滕建军思考了摇摇头,“也不知道十年内,能否看到反重力飞行器升空,哪怕只是试飞也好。”


他摸着头上花白的头发,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愁苦。


他是希望能看到反重力飞行器的,但他已经将近六十岁,快到了退休的年纪,也不知道任上是否还能看到。


滕建军思考的还是决定到西海市看看,只是看实验报告很有个全面的了解。


如果能去实验基地看看,就能够知道研究遇到了什么样的技术难关。


另外,也能够对于研发进展做到心里有数,不止是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工作,smes电池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处。


徐保功和滕建军有同样的想法,也想到西海市看一看实验进展,只不过他主要是去smes实验基地,目的是了解smes储能装置的后续测试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论证建造大型的smes储能装置,并且已经决定把试点放在用电大户苏东省。


苏东省紧靠着东港市,两个省市用电都需要外部输送。


如果能在苏东省和东港市交界处,建立一个超大型的smes储能装置,就能够更稳定的保证持续用电需求,那么相关技术的完善就很重要了。


至于smes电池……


徐保功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也看到了smes电池研究的报告,但也只是完善了新型储能线圈技术而已,距离制造出真正的smes电池,想来还非常的遥远。


想想……


科学院电工所最初就有超导储能线圈技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也提供了最好的材料,但潘东的团队花费了两年时间,也只是设计出了实验装置。


之后就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要解决看起来遥遥无期。


王浩的研究组倒是进展迅速,只花费几个月时间,就完善了smes储电技术,但smes电池比smes储能装置更加复杂,想来肯定会碰到更多的问题。


现在谈smes电池还太早了,能攻克新型储能线圈基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徐保功对王浩更加了解,判断也比滕建军乐观的多,“要完善电池技术,怎么也要两年吧?”


“反正要去看看……”


“就再过两个月吧!”.


不吃小南瓜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