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求生三国> 第741章 周信述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1章 周信述职(1 / 2)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经过刘协一番辛苦与努力,也归功于徐州一行得到的灵丹妙药,荀皇后产下龙子,两名贵人也坏上龙胎,家口日益增加,刘协需要攒钱。


龙子起名刘继,刘协视若掌上明珠。太孙刘康惶恐不已,平白多出来一个小叔叔不说,将来帝位的归属一下变得扑朔迷离,刘继的外公可是行政院首席大臣,位高权重,保不齐爷爷就会立刘继为太子。


年仅十岁的刘康闷闷不乐,身为太傅的荀谌看在眼中,免不了要开导一番,却于事无补。荀谌只好报给周仓,周仓沉吟道:“陛下正当壮龄,皇储一事倒也不急。若是他打不开心结,一心只想着帝位,不思求学上进,我们也不必向陛下进言。”


在七月的时候,周信带着李云儿回济南述职,周仓对李云儿很是中意,直夸真乃我妇也。


周信的述职分为五部分:一是江南道的民生,二是吏治,三是经济,四是军事,五是对山越人的安抚。最后还补充了孙权的一些动态。


江南道人口约两百万,三州还不如一个辽东,不过这里面不包括当地的土著和山越人,估计也能有近百万。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底子薄,原先人口就不足,连年征战再加被孙权带走青壮,故此少的可怜。当地水泽遍布,蚊虫肆虐时常引发疫情,医疗条件落后短寿也是重要原因,故此周信准备在吴郡建医学院。


毕竟只有一年时间,吏治差强人意,民选的官吏旧习难改,律法观念淡薄,不过相对于以前已是大加收敛,江北去的官员不满意,当地百姓们觉得挺好。说到这里,众人只有苦笑,荀谌皱眉:可别没把积习改过来,反而把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官吏再给带偏了。


经济只能算是正常,稻米一年两熟,有渔业为支持,自给自足没问题,还能保障水路两军的供应。周信计划是一年恢复生产,三年实现富庶,五年超越辽东,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实现,距离三年规划已经不远,米、丝、茶三项将成为支柱产业。江南人手巧,纺织大有可为。为了提高效率,周信已经派李浩去工学院重金悬赏,研制纺织机。


军事是最乐观的,江南无战事,裴元绍除了剿灭一些山贼水匪,主要任务就是练兵和屯田,三年内不征兵。故周信提出,除了甘宁的水师,江南道暂时不参与大军作战。


对山越人的抚化任重而道远,种族、习俗上的差异导致当地土著排外,汉人侵占土著的领地使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枢密院对周信采取的分化、汉化、教育和宗教渗透的策略非常赞同,毕竟征服一个名族并非一日之功,而且这也不能向对付倭人那样放开屠杀,现在的瀛州倭人只剩下不足三万。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