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五百五十九章完整的铁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九章完整的铁路(2 / 2)

“回陛下,三十年没有问题。”


“好,何时开始?”


“等他们将货物搬运完毕就可以启程。”


赵桓问道“这些是华兴商社的大米?”


陈旸连忙答道“不仅仅是华兴商社,朱氏商社的大米也在里面。”


“这些大米运输到幽州后,卖多少钱一石?”


“这……臣不知。”


虞允文接过话答道“陛下,这些大米运输到幽州城后,售卖是一石二贯钱。”


“以前是多少钱?”


“去年我大宋北伐蛮夷,因战事,所以粮价涨到了一石四贯钱,今年恢复到三贯钱,北方粮食比中原和南方都要贵。”


“我大宋如今有九龙江、交州,又有两湖,近年来,风调雨顺,河北路亦从战乱中恢复,河北平原也是粮食种植的密集区,东京城的粮价已经降到了一石一贯钱,幽州为何三贯钱?原因为何?”


“燕云战区消耗粮食过大,燕云十六州的粮食来源主要依赖于南方供给,水路漕运能力有限,若是粮价再往下将,商人们不愿意干了。”


“那现在因为何,商人们愿意售卖两贯钱一石了?”


“陛下,便说朱青的朱氏商社,一次性运输了四万斤(400石)的粮食,若是要将四万斤粮食运过去,需要五十辆马车。每一辆马车运8石粮食,一石粮食售卖3贯钱,收入是24贯钱,五十辆马车的粮食,收入是1200贯钱,但是从种子、种植到收割在到装运,成本300贯钱,总运输费400贯,成本已经到了700贯。朱氏商社和幽州的张记粮行合作,这四万斤的粮食,张记粮行的进货价就高达900贯,最后只能赚到300贯,能赚到的钱的确不多。”


“更何况,一次性50辆马车运输,几乎不可能,最多二十五辆,也就是说,张记粮行一次性只能赚到150贯。”


听下来,这幽州府的粮价再每石3贯钱,的确是合理的。


而且这价格,的确也是李光严格控制了。


不然非得卖到4贯以上。


大宋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以前每个月的收入最多也就3贯钱。


近些年,随着朝廷的基础建设增多,赵鼎管辖的皇家银行的交子数量不断增发,普通工人的薪资也涨了。


现在最多可以到5贯。


这种收入,若是朝廷不控制幽州的粮价,百姓吃饭只能说勉强吃饱。


现在有了火车,就完全不同了。


虞允文继续道“这一次的四万斤粮食,运输费只需要100贯,朱青在运输费用上足足节省了300贯,这四万斤粮食,他以600贯的价格给到张记粮行,张记粮行原本打算依然以1200贯的价格将这些粮食卖出去,但兴华商社却打算以800贯的价格将同样的四万斤(400石)粮食卖到民间,张记被迫降到了同样的价格,也就是2贯每石。”


虞允文的语速非常快,这些账目在他脑海中一目了然,且对细节了解得非常清楚。


“臣以为,最大的变化是,以前一个运输队一次性最大只能运输二万斤粮食,现在一个商社可以轻松发出四万斤,且只占用了5节车厢。”


虞允文最后总结道“承蒙陛下教诲,时间就是金钱。”


朱青之所以愿意降价,就是因为从运输成本上降了,同时同一时间,帮他消耗了更多的库存。


其他大臣听得云里雾里。


没想到这个虞允文脑子这么灵活,算起账来头头是道。


一边的财务大臣周朝听得心里发酸,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怎么今天被虞允文在皇帝面前给抢了过去了。


不过像这样算来,这火车的确是比马车运输要好太多了。


赵桓心中叹气物流的价值可不是说着玩的,火车是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基建设施,它不仅仅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将各个地方紧密联系起来了。


赵桓相信,只要大宋开启了火车的时代,真正的盛世就不远了。


“陛下!”


“周卿,你有什么要说的?”


周朝原本还打算找一辆马车来和火车比一比,打算让皇帝清醒过来,不要再这样执迷不悟了。


但现在看来,卧槽,该清醒的是自己啊!


“陛下,臣以为还可以再加车厢!”


一边的陈旸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周朝,心里说着周相公,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