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五百六十八章回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六十八章回京(1 / 2)

正文


事实上,赵桓非常焦虑。


东北已经打下来大半年,唐恪却在那里对那些百年大地主和吃人不吐骨头的贵族们施行怀柔政策。


若不是安插了一个李崇光在那里,赵桓真的怀疑,刚刚打下来的地方,就会变得尾大不掉,甚至随时复国。


赵桓对唐恪的工作非常不满意。


看了无数封唐恪的奏疏,赵桓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将唐恪召回京师。


唐恪这人性子比较慢,的确不适合东北那边的局面。


原先赵桓还想着将他支开,让虞允文在中枢好好发挥,顺便以唐胖子柔和的性格,可以均衡一下东北的局势。


现在看来,局势比自己预料的要严重一些。


虞允文在中枢也站稳了脚,东北现在缺一个杀伐狠辣的人。


这让赵桓想到了性格比较刚直的李纲。


李纲这些年在枢密院,做得非常稳。


对大宋军政改革的推动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按理说,将李纲放到东北,的确是委屈了他。


不过,现在这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赵桓便舔着脸请李纲吃了一顿火锅。


“李相公,朕睡不着觉啊。”


“官家有何忧愁,臣愿意为官家分担。”


“西北战事已起,东北交子流通又异常缓慢。”


“东北之疾,在于旧贵,诚如官家在《经济论》中所言,生产资源和资本大部分掌握在少部分有权力的人手中,很容易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富人们会将钱财储存起来,民间流通的钱自然就少了。”


“李相公所言极是,这正是朕所忧之处,当如何解决?”


“自然是对症下药,将掌握了绝大部分生产资源和资本的少部分人拿出来晒一晒,看是否都是遵照了大宋律法。”


“朕明白了。”赵桓点了点头,假装道,“唐恪在奏疏中向朕提到身染重疾,不能在北地久待,现在朕当让谁来去坐镇东北呢?”首发


李纲道“臣愿前往。”


“使不得,李相公坐镇枢密院,怎能去那苦寒之地,朕于心不忍。”


“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边的皇后道“官家,李相公也是一片赤诚之心,何不随了李相公的愿。”


赵桓一副不忍心的样子“勿要再言。”


“请陛下成全!”


赵桓假装喝了一大杯酒,叹了口气道“既然李相公真心要去,朕只好遂了李相公的愿。”


李纲准备了一下,在东京城一个云开雾霁的日子里,带着人和皇帝的任命书,一路北上。


从居庸关出关,直接向上京城而去。


当然,这枢密使的官职肯定是撤了。


和唐恪一样,李纲被封了一些虚衔。


李纲被封为太傅,位列三公。


又封李纲为临北公,王以下的一等爵位。


如此,有一万精锐护送李纲一路北上。


东北凋敝的民生,和如同死水一样的商贸,在年初的层云下,压得动弹不得。


这里只有动物皮毛能卖到中原,其他产业几乎是真空状态。


更有甚至,有的还停留在靖康元年的局面。


例如农业。


金国被灭后,东北的农业,自然是遵守了大宋的律法。


但是因为缺乏监督和管理制度,以及力度,大宋目前的农业法在东北基本上就是摆设。


大的世家和贵族们收税收得不亦乐乎,又对朝廷做了许多虚假账目。


东北的农民和中原的农民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中原的农民的生产力,算是很大程度地解放出来了。


但在东北,依然被地主拴在土地上。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